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147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于1996年9-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给牙鲆幼鱼投喂含不同含量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人工饵料,研究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消化、吸收以及n-3HUFA的含量与日增重率、饵料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0.60%—2.40%的n-3HUFA可有效提高牙鲆幼鱼的日增重率和饵料效率;肝脏中n-3HUFA的含量与饵料中n-3HUFA(尤其是DHA)的含量成正比;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表观消化吸收率随其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2.
牙鲆淋巴囊肿病发病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防治。实验采用 2种方式对健康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 ,然后根据不同水温加福尔马林、过氧化氢药浴。结果表明 ,2 2~2 5℃高温水结合过氧化氢药浴可使病鱼体表囊肿消失  相似文献   
53.
Appropriat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or dead)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 occurring in a mariculture farms of Qinhuangdao, which all diseased fishes expressed bacterial septicaemia. The phenotypic information of the 12 pure cultures was studied extensively, inclu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lony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media,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le fraction G C ratio of the DNA for representative str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olates belong to a new species of Vibrio, and are designated as Vibrio qinhuangdaora sp.nov, by the area from which the diseased flounders are collected (Qinhuangdao) based on its biological properties following Rules of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 At the same time,studies on the serum homology ofisolates, and pathogenicity of isolates were conducted by experimental inf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isolates are of serologic similarity, and the isolates have strong pathogenicity to flounder. The studies can extensively reflect the main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is new species of Vibrio.  相似文献   
54.
养殖牙鲆鳗弧菌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牙鲆病原性鳗弧菌M3为抗原,制备了细胞(CV)、细胞-胞外产物(CEV)、脂多糖(LPS)三种疫苗,通过浸泡和注射两种途径对牙鲆进行两次免疫,检测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后4周可检测到免疫组牙鲆具有明显的凝集抗体效价,其中注射组效价显著高于浸泡组,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牙鲆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其中注射免疫组高于浸泡组。在注射免疫途径中,以CEV的免疫保护效果最好;在浸泡免疫途径中,以CEV和LPS的免疫保护效果最好。结果表明鳗弧菌M3的细胞-胞外产物苗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比较了大菱鲆与牙鲆人工育苗的异同,在人工繁殖、发育特征、苗种培育、营养与饲料、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大力发展大菱鲆与牙鲆的人工育苗、提高苗种数量和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6.
牙鲆鱼肠道弧菌感染症及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起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病害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病原学方面的检验,结果表明为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经过对10尾病(死)牙鲆做病变肝组织及腹水中细菌的染色检查,取其中6尾的肝、肾、腹水为材料做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后进行形态及理化特性测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做纯培养的12株菌(HQ010223-1至HQ010223-12)为同种细菌———弧菌属Vibrio的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经以代表菌株(HQ010223-1)对健康牙鲆做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在所检牙鲆病例的相应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6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57.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靶器官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探讨病毒传播途径,运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患淋巴囊肿病毒病的牙鲆和鲈鱼的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并对病毒感染的靶器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牙鲆体表皮下结缔组织中,当大量成纤维细胞膨大、变圆,大小为10~18μm时,细胞膜外未出现囊壁,少数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嗜碱性物质;18~20μm的膨大细胞在细胞膜外出现囊壁,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物质;>20μm的细胞具有了淋巴囊肿细胞的典型特征。另外,在牙鲆鳃、肠上皮下结缔组织和粘膜下层中,脾、头肾边缘组织和表面系膜、肝表面系膜,以及鲈鱼的鳃等部位均观察到淋巴囊肿细胞,并在牙鲆和鲈鱼脾内观察到膨大细胞。因此,淋巴囊肿病毒的靶器官主要是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其次是鳃、体腔膜、肠、脾和头肾。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是淋巴囊肿病毒病的检测、检疫和早期诊断的最佳样品。  相似文献   
58.
甲基汞(MeHg)对鱼类多种生命过程存在极强的毒性作用,但有关其对海水鱼类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实验毒理学方法研究了MeHg(暴露浓度0.0, 0.1, 1.0, 10.0, 20.0μg/L;暴露时间30天)在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组织(鳃、肝脏和脾脏)中的蓄积特征及其对幼鱼的四种免疫功能生物指示物(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免疫球蛋白MIgM)和生长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幼鱼体内MeHg蓄积量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各组织对MeHg的蓄积能力总体上呈现肝脏鳃脾脏的趋势;四种免疫功能生物指示物(活性或含量)对不同MeHg浓度暴露的响应方式各异,且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 MeHg达到一定暴露浓度后显著抑制幼鱼的生长。总体而言,MeHg在褐牙鲆幼鱼体内蓄积,对其产生免疫毒性,并抑制幼鱼的生长。此外,ACP、AKP和LZM等免疫性指标能较好的反映对MeHg暴露的浓度依赖关系和组织特异性,可作为海水环境中MeHg污染风险评估和生物毒性分析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59.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了TLR21 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感染迟缓爱德华 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 在0 h、1 h、3 h、6 h、12 h、1 d、3 d、6 d 后, 在心脏、肝脏、脾脏、 头肾、鳃、小肠、肌肉和血的时空表达特征, 并探讨了它们与牙鲆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 多组织在感染病原6 h 后TLR21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尤其是头肾和小肠。头肾6 h 的表达量达到了 对照组的59.3 倍, 小肠6 h 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38.6 倍。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牙鲆体内各组织 中TLR21 的上调表达和变化, 为研究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防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