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文广 《铀矿地质》2016,(5):270-278
内蒙古二连盆地产在下白垩统碎屑岩系中的砂岩型铀矿床,其矿化与地沥青密切相关,有铀矿物存在之处必有地沥青;岩石中也普遍含地沥青。笔者通过蚀刻α径迹示踪,对铀含量在(200~1770)×10~(-6)的碎屑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采用分子量计算方法确定了该地区含铀碎屑岩中的铀是以多种超显微铀矿物形式存在。其中,以赛汉高毕铀矿床为代表,铀主要形成复成分磷钙铀矿。其它铀矿床也普遍有复成分磷钙铀矿产出:巴彦乌拉矿床样品因钙含量低、硅含量高,则铀石多于复成分磷钙铀矿;道尔苏矿床以铀石和磷铀矿为主,有少量沥青铀矿及复成分磷钙铀矿;哈达图矿床主要是沥青铀矿,未见复成分磷钙铀矿。除了地沥青之外,各矿床中与铀矿物共生的主要矿物还有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由此推断,铀矿床的可能成因是:来自盆地深部的UH_3、PH_3、CaH_2、SiH_4、FeH_2、H_2S等在伴随油气向上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降低和氧化作用而发生分解及凝聚,形成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同时派生出含U、P、Si、Ca等的氧化物的低温热水溶液,并最终结晶析出铀矿物,形成有大量黄铁矿共生的铀矿体;而油气经过长期挥发,最终演变成地沥青,成为铀矿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42.
利用1979—2016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ERA-Interim (1°×1°)再分析资料中的经、纬向水汽通量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PWV)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IDW等方法,分析三江源地区PWV与水汽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转化率(precipitati-on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过去的38 a,经、纬向多年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50. 2、196. 7 kg·m-1·s^(-1),纬向水汽通量气候倾向率比经向大。南边界为纬向主要水汽输入边界,东边界为经向主要水汽输出边界,纬向水汽输送大于经向输送。多年平均PWV为1998. 3 mm,近38 aPWV呈现微弱增加趋势,1979—1997年,PWV呈下降趋势,1998年后PWV呈增加趋势,同期降水也在增加,说明该时段三江源地区气候转湿。PWV与水汽通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转折年相一致。三江源区多年平均PCE为24. 57%,1989年PCE最高,达32. 76%,各季节平均PCE空间分布与年平均PCE分布一致,均表现出南部、东南部高,西部、东北部低的变化特征,各季节PCE大小差异明显,春季多年平均PCE为15. 92%,夏季25. 67%,秋季21. 01%,冬季仅7. 03%。  相似文献   
43.
山东地区多台波速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从多台计算波速比方法的原理入手,对不同公式计算的波速比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原理一致的条件下,波速比差异主要与拟合过程中自变量的选取及2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有关。利用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山东省境内及江苏省北部共52个数字及模拟台站的地方震P波和S波到时资料,选取有4个以上记录台站的地震。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波速比为1.716,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波速比相对于华北其他地区偏高。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2°的单元,并剔除距离震中过远的台站,以保证区域特征能得到反映。通过对比不同单元的平均波速比发现,34°~37°,115°~119°的平均波速比明显高于其他单元,而它们正好分布在郯庐断裂的两侧,应该与该地区上地壳的岩石性质及震源深度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的平均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4.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atong from June 1998 to March 1999 to examin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transports o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to the East China Sea (ECS).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dominated by nitrate) concentration exhibited small seasonality, and DIN flux was largely controlled by water discharge.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 concentration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discharge, and DIP was evenly delivered throughout a year. The transports of DIN and DIP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were consistent with seasonal changes in nutrient distributions and P limitation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ECS. Dissolved organic and particulate N (DON and PN) and P (DOP and PP) varied parallel to water discharge, and were dominantly transported during a summer flood. The fluxes of DOP and particulate bioavailable P (PBAP) were 2.5 and 4 times that of DIP during this period, respectively. PBAP accounted for 12–16% of total particulate P (PP), 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ummation of adsorbed P, Al–P and Fe–P. Ca–P, the major fraction of PP,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ercent of CaCO3. The remobilization of riverine DOP and PBAP likely accounted for the summer elevated primary production in DIP-depleted water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ECS.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ivered approximately 6% of DIN (1459 × 106 kg), 1% of DIP (12 × 106 kg), and 2% of dissolved organic and particulate N and P to the totals of global river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might have substantially reduced the particulate nutrient loads, thereby augmenting P limitation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ECS.  相似文献   
45.
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光合生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Muell)J.Ag.色素组成及含量、光合放氧及呼吸耗氧速率、P/R(净光合放氧速率/净呼吸耗氧速率)、抗氰呼吸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该海域漂浮浒苔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且有抗氰呼吸的存在,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6.
可扩展编码从编码入手解决网络带宽自适应问题,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视频流的抗误码性。在opnet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基于可扩展编码的P2P网络视频仿真系统,对仿真系统中的资源发现型机制和流媒体的传输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具体描述了仿真系统的搭建过程,最后给出了仿真分析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7.
48.
王甫棣  王鹏  何恒宏 《气象科技》2014,42(4):624-628
气象数据共享业务广泛采用了单一资料源向各个目标节点分发的方式,针对这种共享业务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气象数据共享应用,提供资料源的共享发布以及节点间的共享访问功能。该应用通过搭建的仿真平台模拟实际业务应用,验证了在全国气象宽带网络上实现共享传输的可行性。在随后的小范围业务试验中进一步证明了该应用能够在特定的业务场景中不增加中心节点资源消耗而提升数据共享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49.
东海原甲藻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nrDNAITS序列及18S序列两种分子标记,对东海原甲藻和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保藏中心(CCMP)的具齿原甲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序列非常相似,两者的nrDNAITS序列碱基差异值仅为0.002,nrDNA18S序列的碱基差异值为0.000,根据分子数据,东海原甲藻和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保藏中心的具齿原甲藻应为同一个种.从基因库获取原甲藻的另外3个种nrD-NAITS序列和8个种的18S序列,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和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8S序列用于原甲藻的分子鉴定过于保守,而nrDNAITS更适合于该种属界定的分子标准.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近海海域大型海藻过量繁殖,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探究浒苔大规模暴发与氮磷比值(N/P)的关系,及其与其他大型绿藻在不同N/P下的竞争机制,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与石莼(Ulva lactuca)在不同N/P下单独培养和共培养时的生长情况,探究了浒苔及石莼生长的变化;结合苏北浅滩海域现场N/P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浒苔绿潮暴发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浒苔单独培养时,在一定范围内高N/P能促进浒苔的生长,氮对于浒苔的影响大于磷。(2)石莼单独培养时,低N/P下石莼长势最好,但改变N/P对石莼的影响并不显著。(3)浒苔和石莼共培养时,浒苔生长受到了一定限制,低N/P下浒苔生长受限更显著。(4)苏北浅滩海域高N/P更适合浒苔的生长,可能是浒苔绿潮能够大规模暴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