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9篇 |
免费 | 1037篇 |
国内免费 | 13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00篇 |
大气科学 | 1625篇 |
地球物理 | 1132篇 |
地质学 | 2468篇 |
海洋学 | 614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533篇 |
自然地理 | 15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279篇 |
2021年 | 381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433篇 |
2018年 | 280篇 |
2017年 | 320篇 |
2016年 | 350篇 |
2015年 | 386篇 |
2014年 | 413篇 |
2013年 | 458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57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410篇 |
2008年 | 411篇 |
2007年 | 426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264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201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柽柳、芦苇对生态输水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动态监测和天然植物生理指标的测试分析, 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柽柳、芦苇对生态输水的响应. 研究表明, 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输水对抬升其附近的地下水位起到了明显效果, 地下水埋深呈逐级抬升过程. 输水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由输水前的5~8 m抬升到了2~4 m; 植物各项生理指标对地下水位变化反应敏感, 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 不同植物生长由于对地下水位要求深度不一样, 随地下水位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响应, 芦苇的反应敏感区约在150~200 m之间, 而柽柳则多在200~250 m之间. 结合野外样地的实际调查分析推测, 芦苇和柽柳的胁迫地下水位分别为3.5 m和4.0 m. 相似文献
62.
黑鱾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F-820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黑纪的血液常规指标及血清中的17项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用Wright’s染色法制作血涂片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表明:(1)黑纪的血红细胞数量为(2.49±0.47)×10^12个/dm^3;白细胞数量为(1.08±0.21)×10^11个/dm^3;在白细胞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占52.42%±4.67%,其次为淋巴细胞,占25.72%±2.88%;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占总数的3.27%±0.62%.(2)黑纪红细胞脆性大,抗性差,在0.65%~0.70%的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在0.50%~0.55%的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3)黑纪的血红蛋白(HGB)为109.11±15.72g/dm^3,高于一般鱼类,与其较强的耐低氧生理能力相适应.(4)血清中血糖浓度为4.72±1.35mmol/dm^3,明显低于凶猛肉食性鱼类,与其岛礁性生态习性和杂食性相吻合.(5)雌雄鱼的乳酸脱氢酶分别为332.67±188.48U/dm^3和905.66±257.85U/dm^3,雌鱼显著高于雄鱼,可能与繁殖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63.
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绿色社区的概念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内涵和评价的内容,提出了一组测评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绿色社区的环境、资源及人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对未来发展的支撑,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一个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 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况和东西部热力差异的影响,改进了原有冬季风指数大多针对单一的冬季风环流成员及对中国冬季气温变化反映能力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异常变化.分析表明,当该指数为正值时东亚冬季风偏强,对应着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和高空东亚大槽均偏强,东亚地区对流层中层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纬向风经向切变加强,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侵入,导致中国大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IEAWM的年代际变化表明东亚冬季风在1985年之前偏强,1985年之后明显偏弱,这与1985年之后中国冬季变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8.
基于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把三角模糊数及函数间运算简化为普通的实数之间运算,建立基于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模型(ARA-SSTFN)。结果说明: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ARA-SSTFN评价结果,比现有常规方法结果提供评价结果可靠性方面更多信息,能反映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客观实际情况;ARA-SSTFN在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旱灾害等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数据资料不精确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各种资源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问题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将东西向海平面气压差与低纬度高、低层纬向风切变相结合 ,定义了东亚季风指数 ,该季风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其中 ,夏季风指数年际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旱涝具有较强的反映能力。分析表明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与印度洋 -西太平洋上空反 Walker环流及夏季越赤道南北半球间的季风环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强、弱异常东亚夏季风年份 ,异常的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的辐合 (辐散 )中心在垂直方向不重合 ,高层 ( 2 0 0 h Pa)速度势与东亚夏季风显著相关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上 ,该异常环流的高层的辐合 (辐散 )通过改变低层空气质量而影响夏季 50 0 h P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采用 SVD分析进一步发现 :与海温耦合的异常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空的上升支表现出南北半球关于赤道非对称结构 ,亚澳季风区受该异常 Walker环流控制。因而 ,东亚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可直接通过这种纬向非对称的 Walker环流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70.
在评估4种蒸散格点资料(GLDAS,GLEAM,MERRA-2,CRET)在青藏高原适用性的基础上,以精度最高的CRET(R2为0.83,RMSE为14.76 mm)及同期气象环境数据,在年际尺度上分析了青藏高原蒸散变化特征及其受大尺度西风和季风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蒸散为414.2±18.32 mm,具有明显的年际变率和变化趋势,且区域(西风区、季风区和过渡区)间差异明显.蒸散年际变化与西风和季风环流强弱的年际变化密切相关,且季风和西风对蒸散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风和季风通过调节局地气候环境因子影响蒸散:土壤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风速三个局地气候环境要素是青藏高原蒸散主要调控因子,蒸散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在高原西部呈显著负相关、在高原东部呈显著正相关;研究WYI(Webster-Yang Index)和WI(Westerly Index)与影响蒸散的主导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WYI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且WYI与NDVI的相关系数在高原中部和南部较大,使得WYI对蒸散影响在中部分过渡区和南部季风区较大,WI也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但WI与NDVI的相关系数在中部和北部较大,WI对蒸散影响在中部过渡区和北部西风区较大,同时,WI与风速在大部分高原显著相关,WI在高原东部通过风速对蒸散变化具有正贡献,使得季风区东部蒸散年际变化也受WI影响,最终使得WI对蒸散的影响在除季风区西部以外的区域较大.该研究结果可加深认识青藏高原水循环变化及其机理,为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