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6篇
  免费   3523篇
  国内免费   4947篇
测绘学   731篇
大气科学   1839篇
地球物理   4863篇
地质学   12373篇
海洋学   3226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178篇
自然地理   2648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601篇
  2021年   834篇
  2020年   863篇
  2019年   946篇
  2018年   811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845篇
  2015年   952篇
  2014年   1178篇
  2013年   1451篇
  2012年   1140篇
  2011年   1241篇
  2010年   1129篇
  2009年   1171篇
  2008年   1193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292篇
  2005年   1074篇
  2004年   1022篇
  2003年   920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728篇
  2000年   659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我国西北地区降雨量低,气候干旱,但地下水埋藏浅,风力资源充足,以风能为动力,提取地下水灌溉,修复退化的自然生态具有社会意义和环境效益。本文简述了我国风力提水发展历史,分析所选用的风力提水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了几点改进。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海流图牧场为实验场地,通过钻孔数据,估计地下水储量,确定场地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年降水量、日照、日均风速、地下水运移与蒸发情况,计算可利用的风能能量并根据该地每年所需水量确定提水机数量。根据实验场地位置,制定了合理布置方案,设计了一套灌溉系统,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单套设备的试验,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该系统采用自然能源,一次投入,永久收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是该区油藏的主力储集层,主要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测试、X-衍射、包裹体测温、Ro测定等方法认为,研究区延长组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交代等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成为控制该区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早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使储集层中长石等易溶组分的溶蚀对储层物性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成岩阶段后期以(含铁)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胶结又使砂岩致密化。成岩作用中的孔隙演化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储集层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3.
水质大涡模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基于弱可压缩流基础上的水质大涡模拟数学模型及污染物质扩散系数与平均运动的关系。数值计算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预测校正法,固壁边界条件采用"部分滑移条件"。并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段的流场,污染物质浓度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研究表明,横向扩散与流动状态有关,当支流流量相对较小时,横向扩散较弱,形成岸边污染带,当支流流量相对较大时,横向扩散较强,污染带向江心移动。  相似文献   
954.
由弹性波纵横波速比计算得到的泊松比,在利用地震波反演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时,可以提供比单纯地利用纵波或者横波波速更强的约束. 为了研究不同岩石中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随围压的变化,选取19块典型的岩石样品,在不同围压下沿相互正交的3个方向同时测量纵、横波速度,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 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有的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没有明显的关系,甚至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 由于泊松比也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在排除微裂隙的影响后有的仍可以达到30髎以上,在利用实际地震波传播数据通过泊松比反演地下物质结构时必须考虑其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和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庆科  胡建敏  吴刚 《岩土力学》2008,29(11):3089-3094
根据某大型深基坑工程的实测资料,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截面弯矩、变形和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冠梁刚度对土压力的影响、支护结构变形与土压力分布的关系、双排桩支护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是十分复杂的,用传统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估算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存在较大偏差。其研究结果为双排桩支护结构上土压力设计计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6.
以南京某边坡结构面中的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的滑带土颗粒级配情况下,岩质边坡结构面中粘土矿物含量及含水率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机制及变化规律.随着粘土矿物的增加,安全系数值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安全系数在45%~55%之间时达到最低;随含水率的增加,安全系数值也呈下降的趋势.采用了粒子群算法对试验成果作以解析,结果显示,随着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安全系数的变化为非线性,但始终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由小变大;安全系数值与含水率呈现出一种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且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0以上,较符合一般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957.
采用盐酸-硝酸混合酸(盐酸-硝酸-水体积比3∶1∶4)水浴浸取地质样品,在样品消解后的母液中直接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以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砷和汞。方法检出限为砷0.033 6 ng/mL,汞0.003 7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1)为砷1.1%,汞3.0%。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7109~GBW 07114、GBW 07301~GBW 07312、GBW 07401~GBW 07408中的砷和汞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958.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简称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主要有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通过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比值、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认为该地区有4种成因的白云岩,即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回流渗透白云岩以及深埋藏白云岩。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其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为泥-粉晶白云岩,分布在塔东盆地中,是附近的碳酸盐岩台地上蒸发浓缩形成的咸化海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海底回流到深水盆地中并使刚沉积不久的灰泥发生白云化而形成的。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亦为泥-粉晶白云岩,形成于台地潮坪环境。回流渗透白云岩为细晶白云岩,发育于潮坪准同生白云岩和蒸发岩之下。深埋藏白云岩为中-粗晶白云岩,是石灰岩在地下深处由循环流动的富含Mg2+、Ca2+的地层水白云化形成的,Mg2+、Ca2+主要来自于已经存在的白云岩的溶蚀,而非来自页岩压实排替出来的地层水。  相似文献   
959.
根据宜昌站、汉口站和大通站的径流量数据,运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00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的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径流量变化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响应。结果表明:1900 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具有2~8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4~17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流域径流量与ENSO具有相同的2~8 a周期变化,在El Ni?o发生期,径流量较低,在La Ni?a发生期,径流量较高。14~17 a的周期变化与PDO相关,在暖位相期径流量偏少,在冷位相期径流量偏多。PDO影响着ENSO和径流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暖位相期,El Ni?o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在冷位相期,La Ni?a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因此,在分析和预测流域径流量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时要综合考虑ENSO和PDO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张荣华  胡书敏  张雪彤 《地质学报》2016,90(9):2437-2453
热液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过程中,观测与实验始终是密切结合的。上世纪70年代,平衡热力学的实验数据的快速积累,使人们用热力学理论计算可以预测和反演矿石和岩石的成因。但是,没有矿物-水溶液的反应速率数据,又没有与流体力学的结合,搞清楚矿石成因是困难的。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矿物与水溶液的反应动力学实验。科学家们开始瞄准了从平衡-封闭-静态转向非平衡-开放-动力学研究的这个大方向。1992年我们建立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高温高压矿物与水反应速率,发现固液的开放体系的自组织现象。实验发现温度影响矿物的各个元素反应速率改变,发现在跨越水临界态时矿物与水反应速率涨落、在近临界的气-液两相不混溶区一些金属进入气相、超临界流体的氧化作用及特别的溶剂性能影响矿物溶解性质。实验证实:临界态区流体与矿石成因有关。水岩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实验温度从低温到550度,揭示矿石的金属来源、迁移、金属与蚀变分带机制。一大批大于300度的矿物与水反应动力学实验在国际界是少有报道的。九十年代,超高压的科学发展,与同步辐射光源的技术进步的结合,使固体地球科学又迈向了地球深内部。我们发展了高温高压流体性质的原位直测(测量850℃水溶液)红外谱,发现深部流体的新性质:气液两相流体的新结构,在临界温度区(300~400℃),水分子氢键网络的破坏受压力影响不大(23MPa~3GPa),同时,出现水的高电导率。研发新仪器为开放-流动-非平衡的反应动力学实验与极端条件下物质性质的直接观测结合,在科学前沿领域开辟了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