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418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气温变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增暖进程。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但80年代以前年代际变化并不明显, 升温幅度不大。我国气候增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增暖加速,急剧增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经历了由偏冷向偏暖的趋势转变。我国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80~90年代增暖的进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冬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早、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急剧加速,其原因除了冬季气温持续攀升作用外,春、夏、秋季气温上升, 特别是春、夏季增暖幅度的加大增暖区域的显著扩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利用河南省均匀分布的50个台站自建站至1997年近50年的定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结果显示,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降水过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日大而过程主要出现在3~11月份,冬季仅在豫南一些台站出现,各级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出现最少,夏季出现最多,其地理分布随测站纬度、拔海高度、地形地貌不同有较大差异;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其最大值多出现在冬季,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地理位置差异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53.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低空急流、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由几个小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成1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相似文献   
54.
江西2003年夏季罕见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江西省2003年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强度、气候历史地位、500hPa环流形势特征和海温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夏季高温强度在多项指标上均排建国以来第一位;在500hPa环流形势上具有特殊的分布特征;在前期环流形势场和海温场上具有一些前兆特征,有较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56.
57.
东半球500hPa闭合低压系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忠  康玲  孟亚里 《气象学报》1997,55(1):124-128
通过分析500hPa东半球闭合低压系统,研究其气候规律。低压活动次数有年际、月际、季际变化。低压活动于中高纬度带,主要集中于两大地区,第一区是西太平洋及大陆东岸,第二区是东欧地区。第一区中心夏季向西移到大陆上,强度增大,对中国气候有重要作用。低压中心高度值的频数分布是双峰型。低压生命期比阻塞高压还长些。强低压主要出现在大陆高纬地带和西太平洋。强发展的低压多数出现在西太平洋。亚洲低压移动路径有两条,一条从西西伯利亚北部到库页岛,一条从咸海东移到库页岛  相似文献   
58.
振动采油工艺是近两年研究开发的一种物理采油新工艺,尽管起步晚,增产机理还不清楚,但它的应用效果及推广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这一工艺研究开发进展情况作了概述,地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claims, either explicit or by implication, either based 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or on theoretical reasoning, that the wind stress is modified by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wind sea. However, the overall evidence is weak, because theories are still incomplete and because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the sea-state effect, which is of the order of 10%, can be separated from experimental noise, which is of the order of 20%. In this paper a rigorou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EXMAX data is pursu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significance of sea-state effects. It appears that the enhanced drag, especially at high winds, which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by previous analyses,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young waves. The analysis provides no clues for the actual mechanism,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breaking or shoaling waves. As the effect of sea-state on wind stres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noise level, it is hard to detect. Nevertheless, HEXMAX seems to contain a wave effect that is at the edg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t is, however, not the wave age itself that influences the drag, but a parameter involving wave height.Because the HEXMAX evidence is only indicative, we conclude that the issue set out in this paper cannot be answered on the basis of the HEXMAX data alon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rror analyses are also carried out for other relevant observational data sets and that new measurements with suppressed noise will be taken up.  相似文献   
60.
康滇地轴中南段铀成矿条件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元古代浅变质岩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团结阶段,认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铀碳硅泥岩沉积建造。通过对该区部分岩石原始铀含量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关岩石可作为该区铀源岩的新认识;划分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型的热液蚀变,指出本区以发育碱性蚀变地段的成矿前景较好。指出该区铀成矿前景:(1)该区不具备形成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2)非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的铀成矿前景较差;(3)本区碱(钠)交代岩型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