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9篇
  免费   983篇
  国内免费   1295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408篇
地球物理   1483篇
地质学   3665篇
海洋学   501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54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CO2 flooding and storage in Jilin Oilfield,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key problems in CO2 flooding and storage, proposing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five aspects of CO2 gas source condition, namely geolog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scheme design incoordination with other production methods, economic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together with dynamic monitoring and safety evaluation. The re...  相似文献   
102.
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  邹鹰  陆海明  张鸿  彭辉  田英 《水文》2013,33(6):11-15
目前水质常规监测频率较低,难以客观反映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的变化情况,结果会低估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负荷。本文利用流域次降雨过程的连续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研究分析次降雨过程与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建立次降雨总量与磷素输出负荷的定量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域次降雨总量与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通过这种定量关系,以流域次降雨总量为输入,可以更为合理地估算出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负荷。  相似文献   
103.
尹道谦 《贵州地质》2001,18(1):44-47
以贵阳市金关片区地下越流排污工程为例,充分利用水环境功能差异和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采取地下隧道工程,改变污水流向,以达到饮用水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4.
Zircon U-Pb ages and geochemical analyt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Naozhigou, Ergulazi, and Sidaogou Formations in the Linjiang area, southeastern Jilin Province to constrain the nature of magma source and their tectonic settings. The Naozhigou Formation is composed mainly of andesite and rhyolite and its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for 13 zircon grains is 222±1 Ma. The Ergulazi Formation consists of basaltic andesite, basaltic trachyandesite, and andesite, and six grains give a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of 131±4 Ma. The Sidaogou Formation consists mainly of trachyandesite and rhyolite, and six zircon grains yield a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of 113±4 Ma. The volcanic rocks have SiO2=60.24%–77.46%, MgO=0.36%–1.29% (Mg#=0.32–0.40) for the Naozhigou Formation, SiO2=51.60%–59.32%, MgO=3.70%–5.54% (Mg#=0.50–0.60) for the Ergulazi Formation, and SiO2=58.28%–76.32%, MgO=0.07%–1.20% (Mg#=0.14–0.46) for the Sidaogou Formation. The trace element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volcanic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s)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s), relative depletion in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s)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s, Nb, Ta, and Ti), and negative Eu anomalies. Compared with the primitive mantle, th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Linjiang area have relatively high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0.7053-0.7083) and low εNd(t) values (?8.38 to ?2.43), and display an EMII trend. The late Triassic magma for the Naozhigou Formation could b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 newly accretional crust with the minor involvemen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basement and formed under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after the collision of the Yangtze Craton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for the Ergulazi and Sidaogou Formations could be formed under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related to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Izanagi plate.  相似文献   
105.
洞嘎金矿位于西藏雄村矿集区, 是冈底斯成矿带较早发现且投入开采的金矿, 但研究程度低, 矿床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系统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开展了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测试, 分析成矿物质来源, 进而探讨洞嘎金矿的成因。洞嘎金矿体受控于雄村组凝灰岩中的裂隙系统, 矿体呈脉状产出, 已探获金金属资源量9.55 t, 达到中型规模。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细脉状构造, 金主要以包裹金和粒间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中。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 将洞嘎金矿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 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 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 成矿早阶段、成矿主阶段及成矿晚阶段。洞嘎金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 –1.57‰~+5.26‰, 平均值+1.69‰, 具明显的塔式分布, 表明硫源具岩浆硫的特点。结合前人已发表的数据, 我们认为洞嘎金矿属于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外围的热液脉型金矿床, 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床, 找矿潜力极大。洞嘎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幔, 有少量的地壳物质(俯冲沉积物)加入。洞嘎金矿床的金与绿泥石密切相关, 该绿泥石主要为溶蚀-迁移-结晶机制形成, 绿泥石形成过程导致含金热液流体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使得成矿流体中的金发生卸载, 最终在凝灰岩的裂隙系统中形成洞嘎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一段两套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烃源岩的热演化, 评价了天草凹陷的含油气远景。研究表明,巴音戈壁组烃源岩规模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1.34%,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已经历成熟热演化阶段,其质量与二连等盆地相当。天草凹陷总生烃量为18.37×108t, 石油资源量为0.74×108t,发育断鼻、断块与岩性圈闭等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在时空上的匹配较好,表明石油地质条件较好,可作为同规模、低勘探程度的新区凹陷中的首选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07.
作者对华北地台24个煤田及煤矿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本溪组及太原组中共发现6期12次火山事件层。这些火山事件沉积遍及全区,主要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凝灰质沉积岩,它们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火山碎屑可能来自华北地台以北及以南若干不同的火山源,而岩浆可能来自下地壳。   相似文献   
108.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评价煤的生烃过程和生烃特性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煤生烃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和标定得到了不断的深化,煤生烃动力学研究在认识煤源岩成烃规律方面也有长足发展,并在煤源岩评价中初见成效。但是在压力条件下,关于生烃动力学在煤源岩定量和动态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报道较少。另外,对单体化合物形成动力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这些研究将代表煤源岩生烃动力学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分析各种地壳运动假说,提出了地幔胀缩力和重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潮汐摩擦力是地壳运动的次要动力来源。地幔软流圈中放射性元素衰变热产生的膨胀使岩石圈产生拉裂,软流圈物质以岩浆形式喷出地表,岩浆柱散热收缩,产生负压,岩石圈在负压和重力作用下形成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110.
内蒙西部银根-额济纳中生代盆地群叠置类型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西部银根-额济纳盆地群是在前古生代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叠置型”盆地群。构造演化经历了三叠纪的热拱隆张阶段、早中侏罗世的初始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的裂谷盆地发育阶段、晚白垩世的引张坳陷阶段、第三纪到第四纪的陆内聚敛挤压阶段。主要形成了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其次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根据构造层之间的叠置关系,可划分为完全叠置型、基本叠置型、迁移叠置型3种盆地(凹陷)类型。不同叠置类型盆地(凹陷)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各类圈闭发育特征不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较大,勘探方向和勘探领域不同。根据裂谷小湖盆的沉积发育特征,应围绕沉积“洼槽”中心的烃源岩开展近源勘探,分别指出了不同叠置型盆地(凹陷)的勘探领域:叠置型盆地(凹陷)主要以控盆断裂带的滚动背斜、缓坡带的岩性、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要勘探领域;基本叠置型盆地(凹陷)主要以中央断裂隆起构造带的断鼻、断块圈闭为主要勘探领域;迁移叠置型盆地(凹陷)主要以不整合圈闭和缓坡带的岩性圈闭为主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