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用Mohr圆分析法对川西—藏东全测区 76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测区以 2D区域构造为主要特征 ,横向各向异性不太强 ;区域构造走向大致呈近SN向 ,最大偏离不超过± 30°。文中介绍了 4个测点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2.
二维大地电磁尖锐边界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尖锐边界反演是大地电磁及其他地球物理反演中的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不少专家正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我们在分析了Zhdanov(2004)提出的基于最小支撑泛函聚焦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在目标函数中引入对角梯度支撑以改善倾斜电性分界面的反演效果.同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还使用互易定义计算灵敏度矩阵及使用正则化共轭梯度法优化目标函数.通过模型试验并与未引入对角梯度支撑的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的方法反演效果更好而且算法稳定和实用.  相似文献   
153.
电法勘探中不同的视电阻率定义可以带来不同的反演效果,好的视电阻率定义可以提高反演分辨率。传统的Cagniar视电阻率(1953)只是利用了波阻抗的模值,而Basokur 1994年提出的视电阻率利用波阻抗的实部和虚部。本文做了4个不同模型的Basokur视电阻率响应及反演,结果显示新的视电阻率对薄层有很好的反应,对常规模型也有不错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4.
基于MNS技术的三维大地电磁场正演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罗磊  于鹏  王家林  陈晓  李洋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1):2715-2723
目前大地电磁三维正演模拟的主要问题是计算效率偏低.Pankratov等提出了一种精确的、稳定的和宽频的三维电磁场正演计算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大地电磁场正演模拟中.该方法使用体积积分方程法,利用改进的Neumann序列(MNS)技术来求解Maxwell方程,成功地避免了解大型的线性方程组.在本文中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尝试引入了广义双共轭梯度法来迭代求改进的Neumann序列中的解,与传统的迭代方法相比可以提高迭代的效率.同时使用了将格林函数分解为两部分在波数域求解,这样比常规的利用快速汉克尔变换求解效率更高.最后试验了两个模型,并与三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该方法的正确与有效,并且通过具体计算表明该方法在精度保证的条件下计算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5.
天祝-永登地区大地电磁资料的一维各向异性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布在甘肃天祝、永登一带的10个大地电磁测点资料进行了一维各向异性介质反演研究,并与二维对称各向异性介质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维各向异性反演有可能揭示出地壳介质电导率各向异性结构的主要特征;同时利用某些平均阻抗和特征阻抗的一维各向同性介质反演亦可获得较为可信的电性分层界面。反演所获得之介质电导率可能为各主方向电导率主值的某种平均。  相似文献   
156.
宋维琪  邹文勇 《地震学报》2005,27(1):102-108
在研究Zhdanov的二维电磁场偏移成像的基础上, 针对它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算法. 首先, 用一维反演结果确定初始背景电阻率, 然后在延拓计算过程中, 利用迭代算法进行逐层修正、 延拓计算, 从而获得较准确的电阻率; 第二, 研究了有限差分方程的改进算法, 根据大地电磁场变化的特点, 设计了纵向以等比级数变网格的迭代算法. 通过以上两方面技术的改进, 经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验证,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7.
南黄海海底大地电磁测深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南黄海盆地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地震波受屏蔽,能量严重衰减,在海洋反射地震资料中很难识别反映中-古生界的反射地震波组,不能满足南黄海盆地前第三系油气资源前景评价的需要等问题,于2006年5月,开展了南黄海海域海底大地电磁测深试验,在盆地内五莲斜坡和胶州凹陷区布设了3个海底大地电磁测深点,取得了可靠的海底观测数据.本文详细阐述了海底大地电磁测深与常规大地电磁测深在数据处理方法上的差别,论述了海洋电磁噪声对海底大地电磁场观测的影响,提出了海底大地电磁场实测资料“水平姿态”校正、“方位”校正和“海洋电磁噪声”校正的方法.通过对试验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反演,并结合地质、物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南黄海盆地海底以下深部还存留有古生代地层,这对于南黄海前第三系含油气前景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也证明了海底大地电磁测深技术在研究古生代残留盆地方面的问题可以发挥相当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8.
光滑模型与尖锐边界结合的MT二维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得到快速稳定的反演结果和更清晰的地质体分界面等问题仍然是当前MT反演研究的一个重点.为了解决反演结果不能得到清晰的电性分界面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OCCAM反演以及突出尖锐边界反演的思想,结合最小支撑梯度泛函,构建了新的反演目标函数,并利用共轭梯度法优化目标函数,实现了一种光滑模型与尖锐边界结合的MT二维反演方法.模型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已发表的相关反演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在光滑稳定的基础上可突出对尖锐电性边界的刻画.对广东徐闻地区的实测MT资料进行了处理,表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9.
海底大地电磁场二维正演TE模式空气层选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比空气和海水介质中不同频率电磁波的穿透深度差别的基础上,根据大地电磁场二维正演理论及算法编写了海洋大地电磁场二维正演程序,并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对比相同地质条件下,含空气层与不含空气层模型的TE模式正演响应结果,发现薄海水层完全可以取代空气层,使TE模式下海水面上的电场和磁场分量接近于一个常数.研究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其他结果.  相似文献   
160.
We present a 2-D inversion code incorporating a damped least-squares and a minimum-model approach for plane wave electromagnetic (EM) methods using an adaptive unstructured grid finite element forward operator. Unstructured triangular grids permit efficient discretization of arbitrary 2-D model geometries and, hence, allow for modeling arbitrary topography. The inversion model is parameterized on a coarse parameter grid which constitutes a subset of the forward modeling grid. The mapping from parameter to forward modeling grid is obtained by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Sensitivities are determined by solving a modified sensitivity equation system arising from the derivative of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model parameters. Firstly, we demonstrate that surface topography may induc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M response and in the inversion result, and that it cannot be ignored when the scale length of topographic variations is i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the skin depth. Secondly, the dependency of the inversion on the starting model is discussed for VLF and VLF-R data. Thirdly, we demonstrate the inversion of a synthetic data set obtained from a model with topography. Finally, the inversio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field data collected in a region with undulating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