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324篇
地球物理   763篇
地质学   2994篇
海洋学   555篇
天文学   196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本文在构造正压大气运动的浅水波模式的Hamilton守恒量和积分不变的Casimir泛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积分不变的Lyapunov函数,通过使用变分法,找出了正压旋转流体运动的非线性Lyapunov稳定性判据,并进一步讨论了Stern's Modons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2.
水库下游河流再造床过程中的河岸侵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测河道地形资料,分析了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河岸侵蚀现象,包括不同横向边界约束条件、不同床沙组成和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岸侵蚀的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水库下游均会有河岸侵蚀发生,但初期一般以下切为主,后期以展宽为主。②对于横向边界约束较强的河段,河岸侵蚀相对较弱;相反,则河岸坍塌严重,河岸侵蚀强烈;③对不同的河床组成和边滩组成的河段:河床较粗特别是形成抗冲粗化层,且边滩组成较细的河段,河岸侵蚀现象非常剧烈;河床组成较细的河段,如果边滩抗冲性较强,则河岸侵蚀现象相对较弱,如果滩地组成较细、容易坍塌,河岸侵蚀也会较强;④不同的河型有着不同的河岸侵蚀现象。分汊河段以主汊为主;游荡段的游荡特性在初期受到抑制;弯曲河段的撇弯切滩现象较普遍。  相似文献   
273.
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逐步提高,深远海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将面临巨大挑战,主要是受限于技术手段,高精度调查资料难以获取,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海底稳定性评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微地貌特征的深远海海底稳定性评价方法。基于已有的研究工作,本文选取西太平洋菲律宾海中南部某区域为研究区,利用ArcGIS平台建立研究区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提取宏、微观地貌因子,结合全球地震数据、研究区底质类型和潜在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研究区海底稳定性,并绘制海底稳定性区划图。结果显示,对区域3220个评价单元进行稳定性分析,可将研究区海底稳定性划分为5个等级,包括基本稳定、较稳定、中等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其中,稳定区主要集中在较为平坦的中北部,不稳定区多发育在九州-帕劳海岭、海山、山间盆地等大规模地貌单元发育区,分析揭示,研究区海底稳定性与微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微地貌特征的海底稳定性评价方法,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深远海海底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74.
应用多组有理数时滞离散系统的比较原理和频域法,将多组有理数时滞区间系数离散系统化为多组有理数时滞定常离散系统,以判定其时滞无关稳定性,并举例说明了新定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75.
研究区5号煤层位于三叠系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煤层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老顶以粉砂岩、泥岩和细粒砂岩为主,从岩性分布来看,总体呈现出向上变粗的沉积层序,对应的顶板类型为下软上硬型.进一步分析其岩石力学性质、测井曲线与岩体质量指标,参考岩层厚度、层理及裂隙等,综合分析确定该区5号煤层顶板属基本稳定型.该研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6.
降雨入渗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升高与基质吸力的降低引起边坡稳定性的下降,是导致边坡滑塌的主要诱导因素。利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孔隙水压力场,基于Fredlund提出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对边坡临界滑动场进行改进,提出可以考虑降雨过程的边坡临界滑动场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方便、快速地计算出边坡局部、整体安全系数和相对应的临界滑动面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历程。将该法用于一个典型均质边坡和一个非均质边坡在降雨过程中的稳定性计算,分析降雨持续时间、降雨强度和非饱和强度参数取值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界滑动场方法能搜索任意形状最危险滑面,计算的安全系数合理。  相似文献   
277.
考虑入渗和蒸发影响的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陈守义 《岩土力学》1997,18(2):8-12,22
本研究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斜坡非饱和土体的水分运动参数及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依赖关系均可根据实验或经验确定。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妥任意给定的入渗和蒸发边界条件下斜坡土体的瞬态含水率分布及与其相对应的瞬态抗剪强度参数分布。在此基础上瞬态斜坡安全因数即可通过常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求得。  相似文献   
278.
张远芳  崔树琴 《岩土力学》2007,28(Z1):901-904
国内外关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很多,但至今还未找到较为完善、科学和经济的方法求解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因此尝试将尖点突变理论引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中,并与静载荷试验和抛物线法相结合,推导出端承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实例验证表明,当桩的位移值较小时,计算值接近实测值;当桩的位移值较大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结论可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79.
Pore water pressur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were monitored for four years (1996–1999) using a series of tensiometer‐piezometers at increasing depths in a riverbank of the Sieve River, Tuscany (central Italy), with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investigating pore pressure changes in response to ?ow ev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bank stability. The saturated/unsaturated ?ow was modelled using a ?nite element seepage analysis, for the main ?ow events occurring during the four‐year monitoring period. Modelling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measured with computed pore water pressure values for a series of representative events. Riverbank stabil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apply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Morgenstern‐Price), using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btained by the seepage analysis. The simulation of the 14 December 1996 event, during which a bank failure occurred, is reported in detail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water table and river stage during the various phases of the hydrograph and their effects on bank stability. The simulation, according to monitored data, shows that the failure occurred three hours after the peak stage, during the inversion of ?ow (from the bank towards the river). A relatively limited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pore pressures, reducing the effective stress and annulling the shear strength term due to the matric suction, and the sudden loss of the con?ning pressure of the river during the initial drawdown were responsible for triggering the mass failure. Results deriving from the seepage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nine selected ?ow events were th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ow eve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peak stages and hydrograph characteristics) and of changes in bank geometry. Besides the peak river stage, which mainly controls the occurrence of conditions of instability, an important role is played by the hydrograph characteristics, in particular by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minor peaks in the river stage preceding the main one.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80.
黄志鹏  董燕军 《岩土力学》2006,27(Z1):1175-1178
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导流洞的工程地质概况及施工期安全监测成果,对围岩及边坡的变形、应力规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及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