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7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篇 |
大气科学 | 32篇 |
地球物理 | 372篇 |
地质学 | 232篇 |
海洋学 | 904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06篇 |
自然地理 | 6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116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中国城市网络等级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基于铁路和航空流的比较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交通流是反映城市间社会经济联系的重要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网络研究中。基于2010年中国城际铁路与航空客流OD数据,本文从城市节点、流量、子网络视角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① 铁路与航空流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均呈现出以北上广为顶层节点的空间等级结构体系,但除顶层结构外两种网络结构差异较大。② 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铁路流联系表现出空间邻近性特征,而航空流联系则主要受到城市节点的规模大小与职能属性的影响。③ 铁路流的首位联系受省级行政区划的制约,航空流的首位联系空间跨度大,形成了若干具有垂直层间联系的地域子系统。④ 铁路网络拥有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7个子网络,而航空网络中则不存在明显的子网络。技术经济特征与管理体制是造成铁路与航空两种网络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2.
正In recent decades,meromictic ponds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because here the character of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differ from those of typical mixing waters(Kuznetsov,1970;Hutchinson,1969).In Transbaikalia widely distributed soda and salt lakes with different salinity.Notable among them is Lake Doroninskoye,which has a pronounced stratification for a 相似文献
203.
204.
利用复杂网络的方法,以各国股市为节点,以各股市问的关联性为边,建立起各国股市间的关联网络。通过Matlab编程计算研究了该网络的结构特性,分析出国际股市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性和明显的社区结构,不具有无标度性。进而从网络结构上分析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发生。并通过影响强度分析研究了中国股市在国际股市网络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5.
Aleksi Räsänen Vera Kauppinen Sirkku Juhola Gunhild Setten Haakon Lein 《Norsk geografisk tidsskrift. Norwe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2020,74(3):165-180
ABSTRACT Despite a notable increase in the literature on community resilience, the notion of ‘community’ remains underproblematised. This is evident within flood risk management (FRM) literature, in which the understanding and roles of communities may be acknowledged but seldom discussed in any detail.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demonstrate how community networks are configured by different actors, whos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span spatial scal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FRM. Accordingly, the authors analyse findings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policy documents, and household surveys from two flood prone areas in Finnish Lapland.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ways in which authorities, civil society, and informal actors take on multiple roles are intertwined and form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By implication, the configuration of community is fuzzy, elusive and situated, and not confined to a fixed spatiality.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mplex nature of community for FRM specifically, and for community resilience more broadly. They conclude that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actors across scales contribute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community, includ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how the meaning of community takes shap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ing aims of FRM in combination with differing geographic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206.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是在乡村旅游社区地域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文化景观的总和。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置于演化经济地理研究框架内,认为其经历形成之前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锁定或创新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特征和演化机制各不相同。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是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随着产业变迁而发生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7.
208.
209.
本研究基于2014—2018年每年8月份,于秦皇岛海域使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数据,分析了小型水母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丰度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与水母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2014—2018年调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13种,其中2014、2015和2017年夏季水母种类数均为7种, 2016年夏季水母种类数为6种, 2018年夏季水母种类数最少,仅为2种。秦皇岛近岸水域水母的优势种包括薮枝螅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和锡兰和平水母。2016年夏季秦皇岛水域水母丰度的平均值最高,达到了95.0 ind./m3。2014、2015和2018年分别为66.9 ind./m3、69.1 ind./m3和35.4 ind./m3。2017年最低,为14.9 ind./m3。通过小型水母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盐度、pH、磷酸盐、溶解氧、无机氮、悬浮物等环境因子会对秦皇岛夏季水域水母群落结构的年际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10.
1988-2016年洞庭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其水文条件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水环境恶化日益威胁湖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然而,有关底栖动物水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物种群落结构方面,缺乏底栖动物群落功能对水污染响应的研究,尤其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因而,本研究分析了19882016年近30 a来洞庭湖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数据,探寻底栖动物群落功能对水环境恶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总氮浓度是威胁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变动的主要因素.此外,不断恶化的水环境驱动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结构改变,表现为敏感水生昆虫的比例下降,寡毛类、小型软体动物比例的上升,并伴随着体长为1.00~1.99 cm、背扁型、侧扁型、不移动等功能性状类别比例的下降.同时,水环境恶化降低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劳氏二次熵多样性.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体氮营养盐、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共同驱动底栖动物物种群落结构的变异,而营养盐类与无/有机污染物决定着其功能群落结构的变异.鉴于洞庭湖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本研究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管控湖区周边废水直排入湖、取缔湖区内的非法采砂以及调控枯水季洞庭湖水位等.生物监测和评价方面,建议将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群落一并纳入评价体系,且优先选用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劳氏二次熵指数评估换水周期较短的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对底栖动物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