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9篇
  免费   1507篇
  国内免费   1583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941篇
地球物理   1968篇
地质学   4061篇
海洋学   184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74篇
自然地理   347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687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480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1973年以来,在东海及长江口海域进行的大量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解其他单位所做成果,对长江口海域的地质灾害开展专项研究,结合海域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和查明海域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为海域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提出对策,为长江口海域、上海浦东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2.
周期性的农业活动和水沙变化已经显著改变了黄河下游河滩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快速、准确地获取河滩地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信息,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以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朱贵村南部的黄河下游河滩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似然、人工神经网络、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对河滩...  相似文献   
93.
珠江河口区盐度变化周期特征分析——以磨刀门水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河口区具有三江汇流、八门入海的复杂河网,水动力条件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加之河口区水资源系统受快速城市化、河口挖沙与河道整治、上游水利工程调度、海平面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盐水入侵现象异常复杂。选取磨刀门水道广昌站近10年来(2001―2011年)枯水期逐日及逐时盐度序列,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河口区―磨刀门水道盐度序列多时间尺度周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周期特征与潮汐周期特征一致,存在明显的日周期(24.6 h)、半月周期(14.8 d)及不明显的半日周期(12.3 h)、月周期(30 d)。  相似文献   
94.
河道体系是侵蚀和沉积物搬运的重要通道,控制了大陆边缘源汇体系中砂体总体的输送和分布格局,并可有效指示古代构造活动、物源供给、气候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等丰富地质信息。研究基于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钻测井资料,结合层序划分方法和地震沉积学综合分析手段,揭示了南海北部珠一坳陷早—中中新世古珠江分流河道体系的类型和展布特征,并且以典型层序为例精细揭示了海平面变化控制下河道类型由辫状向曲流的转换。同时,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识别到多处异常下切现象,经研究可解释为辫状河道内的汇流冲刷,其典型特征为:① 下切深度局部增大;② 平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③ 内部为砂质充填。虽然汇流冲刷结构在地震剖面特征上与“传统”意义的下切谷极易混淆,但在沉积特征和成因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它的识别有助于避免层序界面的错误判别,并且其后期充填的河道砂体具有局限分布的特点,易于在后期海侵泥岩的覆盖下形成潜在的岩性圈闭新类型。  相似文献   
95.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自2000年以来,由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等甲藻形成的大规模有害藻华连年暴发,对海水养殖业、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往调查和研究工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藻华优势类群近年来已由硅藻逐渐转变为甲藻,同时,有害藻华原因种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异特征和有毒有害藻种增多的态势,亟待解析其演变机理、趋势和驱动因素。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受长江径流影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是大规模有害藻华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该海域也受到来自台湾东北部黑潮分支的影响,但对其与有害藻华的关系所知甚少。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本文对研究中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东海黑潮分支能够到达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区,影响该海域赤潮生物多样性状况;黑潮分支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甲藻赤潮发生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长江冲淡水和黑潮分支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发生过程和演变趋势。在现有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未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解析有害藻华演变趋势、提升有害藻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Alfios is the biggest river of the Peloponnese and the ninth longest river in Greece. It drains an area of almost 2575 km2 in Western Peloponnese and discharges at Kiparissiakos Gulf. Due to its extent, the Alfios basin presents complex physi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major direct human activities have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iver network shape and on the valley floor morphology.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activities were the channel straightening caused by meander cut-offs in 1950,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dams: the Ladonas dam in 1955 and the Flokas dam in 1968 and the illegal in-stream gravel extraction that started in the 1960s and continues until today. As a result, the Alfios riverbed has presented very rapi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ateral) erosion and significant changes to its network shape. The drainage network follows a straighter course, the number of meanders has been reduced and the seventh order branch is deeply incised. Besides the morphological impacts to the river network shape there are also serious economic damage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y. During the winter of 1999, the Flokas dam bridge was closed for a long period due to damages at its foundation caused by the heavy rain and illegal gravel extraction. Transportation between the villages in the area became extremely difficult and time consuming and the cost of the repairs was estimated at 500 000 euros. In this study, there is an effort to map the network shape transformation for the period 1977–2000 using multitemporal and multisensor satellite images. One Landsat MSS image, three Landsat TM images, two Landsat ETM images, and one Terra ASTER image have been orthorectified and processed in order to cover the specific peri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to map the changes in the Alfios River channel. The drainage network straightening and the cut-off of five big meanders were detected and mapped. These changes occurred between 1986 and 2000.  相似文献   
97.
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研究——以长江上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杰  贺秀斌 《地理研究》2012,31(12):2259-2269
流域产沙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反映,受降雨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采用退耦理论的思想和差分方法推导出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的简易估算方法,并对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乌江、嘉陵江、岷江分别计算人类活动总体贡献率。结果表明,各流域人类活动对侵蚀产沙变化的贡献率达72%~97%,总体上属于抑制侵蚀的正向活动。长江上游输沙量呈阶段梯级变化,根据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的距平累积变化的突变特征将1955~2009年划分为5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河流输沙量较大,主要与“一五”、“大炼钢铁”、“三线建设”、农村改革前期不稳定因素等密切相关,而70年代河流输沙量较小是受当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采取“挑沙面土”、“边沟背沟”等传统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80年代中期后河流输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受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水保工程的实施及大兴水库建设等影响。  相似文献   
98.
基于淮河流域9个水文站的月径流量数据,采用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GAMLSS模型与洪水频率分析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淮河中上游洪水频率的演变规律,分析基于平稳性和非平稳性条件下的洪水发生强度及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潢川、横排头和蚌埠站点未发生明显变异,其余6个站点发生均值或方差变异,变异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左右.淮河流域的最优拟合分布函数是Weibull;班台、蒋家集和横排头站适宜于非平稳性模型,其余站点选择平稳性模型.各站点非平稳性条件下10年和20年一遇设计流量值与平稳性条件下皮尔逊Ⅲ型分布设计流量值相差不大,但3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设计流量相差逐渐变大.横排头站和蚌埠站洪水放大因子随着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大于1,百年一遇重现期不足80年.各站点年最大洪峰流量与淮河流域、安徽省水灾面积通过了95%或99%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99.
基于小波与R/S方法的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汉江中下游流域9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6年的降水数据,综合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小波分解和R/S分析方法,对流域降水量周期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年左右的短周期和10~15年的中长周期;部分气象站可能存在40年左右长周期,需要更长的时间序列验证。基于通过小波分解提取的历史降水量变化趋势,进一步结合R/S分析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时间序列总体上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未来该流域面临较大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00.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利用黄河源地区1985年和2000年1:100000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1:250000DEM、道路和居民点数据与野外调查资料,分析草地退化与坡向、海拔及距道路和居民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黄河源区15年间土地覆被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占源区总面积的8.24%,冬春季牧场退化率显著高于夏季牧场:草地退化是黄河源区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主要的特征。草地退化表现为:①阳坡退化率高于阴坡;②受人口密度影响,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925;③距离居民点越近。退化率越高。尤其当与居民点距离≤12km时,草地退化率与其相关系数高达-0.996;④在距道路4km以内.草地退化率与道路距离成反比.相关系数高达-0.978。1985年以来,源区的草地退化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仍起主导作用。科学地减少当地居民对草地的过分依赖是解决脆弱的江河源区环境退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