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55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地球物理、声学探测、海底取样及实验室测试等实测资料详细分析,发现琼州海峡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复杂的工程地质特征。海底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存在沙波、沙堤沙丘、冲刷槽、冲刷脊和丘状突起、陡坡、滑坡、珊瑚礁、浅埋岩石、软弱地层等潜在的地质灾害因素,尤其在琼州海峡中央深槽区,坡度很大,分布着多种潜在的地质灾害,是海底光缆的危险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2.
采用数字化台网P波波形资料及台湾台网P波初动方向资料,研究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邻近地区(北纬21~26°,东经115~120°)ML≥58级共5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这次73级地震的矩张量解以双力偶成分为主,是断层面接近NW走向的正断层。断层面的走向与大震前地震的条带分布走向及余震分布显示的破裂图象较相象,震源机制的张应力轴接近水平,近NE走向;压应力轴几乎垂直,近NWW走向,似乎表明这次地震是受菲律海板块向欧亚板块北西向挤压的力源控制。从P轴接近竖直而T轴接近水平来看,发震断层为强烈拉张性正断层,可能还同时存在垂直向上的应力作用。其它4个强震的震源机制解与73级大震的差别较大。这些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复杂性,表明台湾海峡地震序列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43.
2012年12月3日,在渤海海峡的蓬莱近海浅水海域捕获雄性成体鱼1尾,该鱼体长34 cm,体高18cm,体长为体高的1.9倍,体宽4.5 cm,头长12.5 cm,体长为头长的2.7倍,尾柄长4.5 cm,体光滑无鳞。管状侧线前半部弧形,后半部平直,行于体中央。棘状骨板沿背鳍基底两侧各12块,臀鳍基底两侧各8块,每一骨板中央具1棘,向后;胸部6块,自第3骨板开始分左右两行;腹部7块,自第2骨板开始分左右两行,胸腹部骨板棘小,形成锯齿缘。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深缺刻;鳍棘细长,棘间鳍膜延长成丝状,最长超过尾鳍末端。据其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为云纹亚海鲂(Zenopsis nebulosa Temminck et Schlegel,1847),为该海域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44.
Based on the z-coordinate ocean model HAMSOM,we introduced the internal-tide viscosity term and applied the model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M2 internal tid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the Luzon Strait (LS).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upper 250 m depth,at the thermocline,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the generated internal tides in the LS can reach 40 m;(2) the major internal tides are generated to the northwest of Itbayat Island,the southwest of Batan Island and the northwest of the Babuyan Islands;(3) during the propagation the baroclinic energy scattering and reflection is obvious,which exists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specific topograph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4) the westward-propagating internal tides are 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entering the SCS.While passing through 118 E,the major branch is 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again.The strongest internal tides in the LS are generated to the northwest of Itbayat Island and propagate northeastward to the Pacific.However,to the east of 122 E,most of the internal tides propagate southeastward to the Pacific as a beam.  相似文献   
45.
大型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和迁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抒 《地学前缘》2009,16(6):13-22
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迁移与其波高、波长等形态参数有关。对一些代表性大型沙丘的分析表明,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相同波长条件下,海底沙丘波高最小,海岸沙丘波高次之,沙漠沙丘波高最大。其原因主要是流体厚度的差异,其次是物质供给条件的不同:浅海地区的水深限制了沙丘向上生长,而陆地气流厚度较大,给沙丘的向上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沙漠环境的沉积物供给远大于海岸环境,因而导致沙丘高度的差异。沙丘形态参数经常偏离统计的波长 波高曲线,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这与推移质输运率有关。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变化可以使形态参数系统性地偏离波长 波高曲线;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突变可使沙丘迁移受阻,造成沉积物的垂向堆积,形成超高的沙丘。由于大型沙丘的迁移特征受控于推移质输运率和沙丘高度,因此可以通过波高设计来计算迁移距离 历时曲线,进而控制沙丘迁移动态。文中给出了一个获取迁移距离 历时曲线的算例。设计波高可通过人工篱笆、隔挡墙、沟渠、表面护层等措施而实现。  相似文献   
46.
王海黎  洪华生 《海洋学报》2000,22(3):94-102
1引言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建立,利用光合色素,尤其是类胡萝卜素作为区分浮游植物类群的指示物,成为更方便和有效的化学分类法[1,2].原因是色素能够很好地进行定量,可涵盖浮游植物的全部粒级范围;而且,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甚至可实现现场的船上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开放大洋,多为利用类胡萝卜素表征浮游植物的类群结构[3-5];或以光合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浮游植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生物标志物[6-8].相比较而言,在近岸、陆架海域开展的此类研究较少,且多…  相似文献   
47.
高频地波雷达可以提供沿岸大面积海表流的观测,但单个地波雷达只能提供径向流观测。本研究发展了一套二维变分(Two-Dimensional VARiational Method, 2DVAR)数据融合方法,将台湾海峡海域的地波雷达径向流数据与ROMS (Regional Ocean Model System)模式输出结果进行融合,得到一套较好的融合产品。结果显示,融合产品与雷达径向流的平均相对误差相较于模式输出与雷达径向流的平均相对误差由9.70%降低至1.54%。为进一步检验融合方法,设计了两种独立样本试验。试验一将雷达径向流按空间均匀划分为融合样本与独立样本,使用雷达融合样本与模式输出进行融合,此时融合结果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相较于模式输出由0.41 m/s降低至0.19 m/s。试验二将雷达径向流和模式输出在空间上都均匀划分为融合样本与独立样本,对两种数据的融合样本进行融合,使用TC (Triple Collocation)方法估计模式输出、雷达观测与融合结果的误差方差,此时融合结果的平均误差方差最小,且其误差方差相对于独立的雷达径向流与模式输出在远岸处有明显减小。以上结果都表明融合数据更加接近实际海流,证明了2DVAR方法融合海表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台湾海峡北部海区浮游动物的分布和群落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8月(夏季)和1995年2月(冬季),对25.00-26.50°N,122.00°E以西水域的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调查。结果表明,非胶质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生物量为冬季的5.88倍。夏季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H')均较丰富,这和多个水团在此交汇有关。通过聚类分析,两个季节都存在两个不同的群落,群落生活小区的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的两个暖流水群落和冬季台湾海峡混合水群落的H'值高和比较高,浙闽沿岸水群落的H'值低。  相似文献   
49.
冬季大风影响下的渤黄海水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MS海洋数值模式对2006年冬季渤黄海的海洋动力环境进行模拟,基于温度、盐度模拟结果,使用谱混合模型进行水团分析,定义了渤海海峡地区的水交换区。并进一步讨论了冬季大风事件对水交换区的影响,给出了冬季大风影响下的渤黄海水交换特征。研究得出,冬季的黄海水团以“舌”形分布于渤海海峡地区,水交换区则表现为沿“舌”形边缘呈带状分布,具有西北——东南的走向趋势,并且在“舌”尖处的水交换面积最大。通过缩小研究范围,发现位于黄海最北部的沿岸海域并不参与渤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最后研究发现,冬季大风事件对渤海水交换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大风过程使黄海暖流对渤海的入侵更加深入,水交换区向渤海方向伸展,南部的水交换带变宽,河流径流进入渤海后与渤海水的混合区加大,并发生北移。  相似文献   
50.
沈华 《海洋学研究》2014,32(1):11-18
利用WOD09和Argo剖面资料,结合SODA、OFES、GPCP和WHOI等资料分析了吕宋海峡西侧海域混合层盐度1984—2010年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利用混合层盐度平衡方程探讨了其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吕宋海峡西侧海域的盐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0.020/a;(2)以1999年为界,吕宋海峡西侧海域的盐度在1999年之前为正距平,最大正距平值可达0.14,平均值为0.05,在1999年之后为负距平,最大负距平值为-0.22,平均值为-0.06;(3)影响该海域混合层盐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平流作用,特别是黑潮入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