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王书香  王莉  张绍辉 《新疆地质》2001,19(3):231-234
作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新领域之一,未熟-低熟油研究已引起人们重视。未熟-低熟油气形成条件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未熟-低熟源岩层的烃源岩具有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的特点,同时不同的沉积背景和湖盆类型,决定了其有机质的生源构成,既具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其生烃特征和生成产物的不同。  相似文献   
32.
重点阐述了南排河天然矿泉水的赋存环境,尤其对珍贵的碘-锶-偏硅酸型矿泉水的分布、成因、开发利用作了论述,并对开采现状、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3.
黄骅坳陷新近系馆陶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骅坳陷馆陶组发育一套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储集物性较好,是研究区内的重要储油层。整个黄骅坳陷新近系物源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重点利用统计学中的Q型聚类及R型聚类的方法对重矿物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区及相应的母岩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重矿物含量特征可划分出A—D 4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区,其中A、B、C区的母岩类型与周围燕山、沧县、埕宁3个古隆起的岩石类型能很好对应,重矿物稳定系数所揭示的物源方向也与3个古隆起位置相吻合;D区与前3个分异性很大,且重矿物稳定系数极高,应为远源搬运的沉积物,远于周围的古隆起,可能与古黄河沉积物有关。  相似文献   
34.
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二氧化碳气是经济价值很高且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非烃气体。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气有多种成因类型,即有机成因、热变质成因和壳 幔混源成因,其中前两种分布较广泛。对于不同成因的二氧化碳气,其分布控制因素有所不同。有机成因二氧化碳气主要分布于生油凹陷周围,是烃类气体的次要伴生产物,并远离大断裂分布。热变质成因二氧化碳气主要分布在深部碳酸盐岩发育、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并在大断裂附近富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有机成因的高,但比壳 幔混源成因的低。壳 幔混源成因二氧化碳气主要出现在深大断裂附近,其分布虽然局限,但纯度是最高的。二氧化碳富集的地区常常是次生溶蚀作用较强的地区,因此也是寻找深部次生优质油气储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5.
Stable carbon isotopes were used together with molecular markers to constrain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ndstone extracts and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the pre-Tertiary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North China. Comparison of the extracts from Permo-Carboniferous terrigenous mudstones and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 indicated that their prominent differences are in stable carbon isotopes, molecular markers and thermal maturity. Although the extracts of the Mesozoic and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sandstones have some similar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molecular markers data provide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oils and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mudstones, and between the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oils and the Lower Permian mudst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sandstone oils were derived chiefly from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terrigenous mudstones and that the Lower Permian Xiashihezi Formation oils were sourced from the Lower Permian Shanxi Formation and Xiashihezi Formation terrigenous mudstones.  相似文献   
36.
利用粒子追踪、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以及赵冲久和Yalin等相关公式对黄骅港抛泥区泥沙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抛泥区对黄骅港航道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天气下,抛泥区的泥沙运移主要受潮流控制;在大风条件下,泥沙运移则受到波浪、潮流、风生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抛泥区泥沙几乎不会对航道淤积产生直接影响,其对航道淤积的影响是间接和有限的。  相似文献   
37.
The formation of the Paleogene in the Chengbei fault-step zone of the Dagang off-shore area is very complex and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are relatively difficult. A method of micropaleontology-sequence stratigraphy is proposed herein. The study considers Well Zhangcan 1 as an example to prove that the scheme of stratigraphic division is feasible by conducting micropaleontology-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the Guanjiapu area of the Chengbei faultstep zon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paleontology-sequence stratigraphy method indicates that Member 1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Well Zhuanghai 808×1 and Member 3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of the Paleogene exist. Translated from Acta Micropalaeontologica Sinica, 2005, 22(4): 417–424 [译自: 微体古生物学报]  相似文献   
38.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有汾渭地堑、胶莱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内部一些次级拉分构造单元等。黄骅坳陷就是这样一个拉分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地带,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分割西侧北北东向的冀中坳陷和东侧北西西向的济阳坳陷,是发育在一个巨型走滑构造带中的新生代拉分盆地。黄骅坳陷的西界为沧东断裂系,东界为兰聊—盐山—羊二庄断裂系,最大负向构造单元在"大歧口凹陷",古近系最大沉积厚度达11km以上,是渤海湾地区地壳伸展最剧烈的地区。黄骅坳陷东、西边界相对较陡,受其控制,整个黄骅坳陷表现为拉分盆地;而"大歧口凹陷"为其主体,"大歧口凹陷"内部构造样式的控制性构造为东西向的断裂,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沧东断裂等;所以,黄骅坳陷内部单个凹陷具有比较独特的下部为地堑式断陷、上部叠加北断南超的箕状结构。黄骅坳陷内部的凸起是沙一期才开始出现并起分割沉积空间的作用,沙一期以前,现今的歧口主凹、板桥次凹、歧北次凹、歧南次凹、北塘凹陷等都还是统一的一个湖盆。黄骅坳陷主要构造总体可划分为北北东向盆缘走滑断裂系、北东东向区域伸展断裂系、东西向盆内次级伸展构造和南北向变换构造,其中,最为显著的分割构造就是南北走向的沿岸变换带与孔店隆起。不同的伸展构造区受统一的基底拆离构造系统控制。"大歧口凹陷"的结构构造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晚期阶段裂解过程的直接记录,是区域北北西向伸展背景下的产物。盆地构造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阶段:始新世孔店事件形成的拓展裂解阶段、渐新世初济阳运动事件形成的地堑式拉分断陷阶段、渐新世末东营运动形成的箕状断陷阶段、中—上新世热沉降期的碟状挠曲拗陷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9.
黄骅坳陷盆地结构及构造单元展布受深断裂及盆地基底的控制与影响,利用重磁异常可以较大范围地揭示出控制盆地构造格局的深断裂及基底结构特征.本文综合考虑研究区盆地基底的宏观磁性差异以及存在的剩磁影响,采用对磁化方向依赖性小的磁异常模量数据,研究了黄骅盆地区域横向构造转换带的展布与磁性基底结构.识别出五条NW向与优势构造走向高角度相交的区域横向构造转换带和两条呈“T” 型展布的隐伏深断裂;研究区基底具有三分性结构特征,隐伏深断裂可能为三分基底的拼合线;基底结构差异及区域横向构造转换带共同控制了黄骅盆地“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宏观构造格局及沉积构造单元的展布.  相似文献   
40.
利用综合录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讨论了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划分,分析了中生界展布规律,并对中生界主要目的层进行了测井相、地震相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相和亚相特征研究。研究区残留中生界的分布主要受印支期南北向挤压、燕山中期SE-NW向挤压和新生代右阶右行拉分的综合作用,中、下侏罗统在研究区的北区复背斜地势低洼处分布,残留体长轴方向近东西向展布,主沉降中心靠近东部,残留厚度从四周向中心增厚。南区缺失中、下侏罗统,三叠纪在南区分布在EW向原古生界隐伏背斜之上。研究区中生界主要目的层为下侏罗统,属于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曲流河沉积可分为河道亚相和河漫滩亚相,河道亚相砂砾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储集性,河漫滩沼泽亚相一般为细颗粒沉积,通常作为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