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5篇 |
免费 | 1616篇 |
国内免费 | 8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3篇 |
大气科学 | 1601篇 |
地球物理 | 1487篇 |
地质学 | 1647篇 |
海洋学 | 553篇 |
天文学 | 60篇 |
综合类 | 427篇 |
自然地理 | 12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54篇 |
2021年 | 344篇 |
2020年 | 322篇 |
2019年 | 386篇 |
2018年 | 250篇 |
2017年 | 285篇 |
2016年 | 303篇 |
2015年 | 341篇 |
2014年 | 359篇 |
2013年 | 416篇 |
2012年 | 354篇 |
2011年 | 360篇 |
2010年 | 307篇 |
2009年 | 359篇 |
2008年 | 351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312篇 |
2005年 | 244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通过先进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以提高碳排放与碳汇能力的研究水平,对于控制区域气候变化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为研究区域,选取Landsat 8 OLI和Google Earth影像数据提取区域地物信息,并针对研究区地势复杂的特点,采用设置多种尺度参数的方法,选取最优尺度进行影像分割。同时,引入隶属度函数法、最邻近分类法和CART决策树分类器3种方法,基于影像光谱差异、几何形状、对象纹理等特征,逐层逐级地实施面向对象分类,随后加以针对性的精度评价分析并检验分类结果。通过总结分析前人的地物碳系数转换关系并结合高精度面向对象分类结果,构建了基于土地覆被类型的碳收支能力估算模型,并根据已有的基于CASA模型的碳收支能力估算方法加以精度校验,最终估算出右江区碳收支能力为-399.64万t。此外,本文结合右江区行政区划、人口分布、DEM等相关数据对区域碳收支能力进行了专题性剖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是研究小区域碳收支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区域碳循环评估中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预见性,有效促进碳收支平衡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2.
健康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黄河流域71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研究该流域人口预期寿命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根据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黄河流域人口预期寿命均值由69.99岁提升至76.96岁,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长期低于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均值;(2)人口预期寿命区域差异整体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地带间差异不断收敛,地带内差异与流域总体变化基本一致;(3)人口预期寿命存在明显空间集聚,但其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减弱,且空间变化较大。具体而言,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藏区形成稳定性冷点区,山东省形成规模的稳定性热点区;(4)医疗卫生资源和自然条件对上游地区人口预期寿命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污染对下游地区人口预期寿命解释力最强;教育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各个地区人口预期寿命的重要因子。不同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解释力,黄河流域人口预期寿命的空间差异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116.
Xiaofeng Li Chunzeng Wang Jingwen Mao Renmin Hua Yarning Liu Qinghong Xu 《Resource Geology》2005,55(4):397-404
Abstract. The Yinsha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hydrothermal vein-type deposit closely related to Late Jurassic felsic-inter-mediate volcanic-subvolcanic activity in Jiangxi Province, South China. Illite is a major alteration mineral observed in the deposit.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Kübler index of the illite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ore-forming fluid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The early Pb-Zn-Ag mineralization dated at 130–136 M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water/rock ratios and diffusive fluid movement within phyllite, whereas the later Cu-Au-S mineralization at 122 -125 Ma was accompanied by higher water/rock ratios and localized fluid flow through fractures and channels. Illite formed in the early Pb-Zn-Ag mineralization stage contains swelling layers while the illite formed in the later Cu-Au-S mineralization stage has no swelling layers but was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 chloritization. The last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at 104 Ma) was minor and did not produc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illite. 相似文献
117.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滑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可靠度理论,利用Morgenstern-Price法、Ordinary法、Bishop法和Janbu法等4类极限平衡方法对台州市北水南调工程朱溪引水段Ⅷ号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最不利组合、最有利组合、平均值组合的确定性分析方案,目的是为可靠度计算结果提供对比基准;设计了Monte-Carlo循环次数为5 000,50 000,500 000,5 000 000次等4种计算工况,岩土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为正态分布、三角形分布和均匀分布等3种情况,方差等于0.5,1.0,2.0,3.0,4.0,5.0倍初始实验方差等6种计算方案,岩土参数间相关性在-1.0~1.0间按0.25等幅变化的9种情况。研究发现,循环次数仅对安全系极值有较大影响,对可靠度指标影响不大;分布函数和数据离散性均会对结果精度造成影响;参数相关性仅对失效概率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8.
A new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ratio between in situ rock stresses and tectonics based on empirical and probabilistic analy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the ratio between in situ stresses in rock masses by means of K (K = σH / σv, being σH and σv principal stress) and tectonics for purpose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rock mechanics. The method combines the use of the logic decision tree and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ctonic Stress Index, TSI, and a series of K in situ values obtained from an extensive database. The decision tree considers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stress magnitudes both on the regional and local scale. The TSI index is defined by geological and geomechanical parameters. The method proposed provides an assessment of the magnitude of horizontal stresses of tectonic origin. Results for several regions of Europe are presented and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procedur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9.
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创建——以小秦岭金矿区农田土壤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是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研究与实践证明其有效性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不足之处:忽略了土壤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潜在生态风险的差异,且只重视重金属含量高于参考值时的生态风险,而对低于参考值时的情况没有给予考虑,以致特定情况下的评价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生态风险,因而有必要创建适用性更广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为此,基于全过程控制优化的思想,引入了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系数,并将修正浓度与参考值差值引入计算公式,创建了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实现了对重金属不同形态风险贡献的差异及重金属浓度低于参考值情况下潜在生态风险的准确把握。以小秦岭金矿区为典型区域,辅以对采集土样重金属总量及5种形态含量的分析,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能客观地揭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具有更大的适应性,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0.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类型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48个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生活型谱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被可划分为16个森林群系、6个灌丛群系,归并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矮曲林、灌丛、灌草丛6个植被型.其中,石海地貌主要发育灌丛和灌草丛,也有针阔混交林和矮曲林分布;石河地貌主要发育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也有暗针叶林分布;石流坡地貌主要发育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灌丛,也有矮曲林分布.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被由68科138属193种维管束植物组成;石海与石河间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属中等不相似,而石河与石流坡间属中等相似.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物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占38.0%,隐芽植物占36.3%,地面芽植物占21.8%,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均很少,反映出辽东山地冰缘地貌区具有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特点.相对而言,石海、石流坡地貌中隐芽植物较多,石河地貌中高位芽植物较多,表明石海、石流坡地貌具有更为冷湿的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