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0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90篇 |
地球物理 | 122篇 |
地质学 | 653篇 |
海洋学 | 59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61篇 |
自然地理 | 1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32.
多重水力断裂的分形扩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复杂性理论对于赣南脉钨矿床的著名“五层楼”式形态垂直分带进行研究 ,获得如下结果。 (1 )赣南脉钨矿床的“五层楼”式形态垂直分带是“多重水力断裂分形扩张”的结果。脉钨矿床的控矿多重断裂是一种以水力断裂为主导的热致与流体驱动断裂构造。脉钨矿床的自组织临界性是多重分形扩张之源 ,而中观破裂尖端周围流体静力学应力场梯度最大区则是分形扩张的驱动力。多重水力断裂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分形扩张过程 ,其演化服从串级“崩塌间断平衡”的时空分形生长动力学 ,与地震的Omori余震律相类似。 (2 )脉钨矿床“三环一帽”式的成矿地球化学分带是一种多组分成矿溶液的渗滤、溶解沉淀波结构 ,是成矿反应扩散系统中化学波的时空同步化传播而形成的目标斑图 ,是近平衡地质介质内 ,通过外界的“短暂局部激发”、继之以构造、岩浆和成矿脉动作用等“局部中断”而形成的径向对称、嵌套球状、远离平衡的局域化耗散结构 ,即脉动型自孤子。 (3)赣南脉钨矿床是近平衡区域地质背景中远离平衡的局域化耗散结构。赣南钨矿集区是复合自孤子的群集体。它们是在构造、岩浆多期次脉动条件下 ,来自①矿源层部分熔融的“区域提纯”、②岩浆期后成矿热液输运反应和③含钨地层、岩石淋滤交代的成矿物质 ,通过岩浆和热液孤 相似文献
33.
曲家金矿位于胶东焦家成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的深部延深,矿体赋存深度300~1300 m.对区内32个钻孔岩心样品进行了取样,获得了34个元素的分析数据,研究了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及成分分带.发现多元素在此深度范围内除沿矿体轴向有迁移成晕外,在垂向上也有迁移和成晕现象,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矿体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原生晕的高浓度带主要沿断裂蚀变带分布.用格里戈良法和重心法确定的轴向成分分带,在深部有头晕元素与尾晕元素的叠加,预示深部仍存在隐伏金矿体,这与西部邻近招贤勘查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勘查结果相符.垂向上从浅到深成分分带性存在差异,垂向上易在浅部浓集的元素为Se、Cd、Mo、Hg、Bi、S、F、Cu、Ag,成矿带附近浓集的元素为Sb、As、Au、W等,As、Sb在垂向上的迁移能力弱,主要沿轴向迁移.当浅部多个元素同时达到K2O≥4.57×10–2,Au≥0.8×10–9,Ag≥0.057×10–6,Cu≥2.5×10–6,Bi≥0.08×10–6,Hg≥17×10–9,S≥0.0583×10–2,Mo≥0.74×10–6,W≥0.55×10–6时,指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Hg·Ag/(As·W)、Bi·Hg/(As·Au)指数可用来判断金矿体的埋深. 相似文献
34.
35.
36.
论东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区扩大找矿的有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秦岭铜钼矿带上重要的铜钼矿区,秋树湾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明确秋树湾岩体形态及位置是扩大找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成矿母岩、蚀变及矿化分带,结合遥感、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总结出研究区矿化蚀变分带模型,并利用钻孔验证,在秋树湾矿区先期取得了找矿突破。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出:秋树湾斑岩体为本区的成矿母岩;埋深在1000m以下仍存在花岗斑岩体,深部斑岩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近南北向断裂为岩浆沿断裂从东向北西倾入提供了通道,岩体具有西浅东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
《Chemie der Erde / Geochemistry》2021,81(2):125765
A large, euhedral crystal of fluorapatite (ca. 19.5 × 20.0 mm) from the Panasqueira tin-tungsten deposit (Portugal) wa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by using several micro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 studied material represents almost pure fluorapatite with minor amounts of other cations (mainly Sr, Mn, REE and Fe), OH and Cl. Particular interest was given to the distribu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A broad range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including optical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ing,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laser ablation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and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The investigated crystal consists of the main crystal with a distinct core and rim (Ap2core and Ap2rim, respectively), which grew on a previous, euhedral crystal (Ap1). The fluorapatite demonstrates various types of zoning: regular oscillatory, irregular, and internal sectoring, which is also reflected in trace elements concentrations. The rim Ap2rim has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Mn, Sr and Fe,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REE compared to the core Ap2core and older crystal Ap1. Furthermore, the rim Ap2rim is strongly depleted in Th, U and Pb. The entire crystal shows elevated Eu contents, expressed as a strong positive anomaly in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With regards to the volatiles, F concentrations are constant in Ap1, Ap2core and Ap2rim, whereas Cl is below the EPMA detection limit. The Ap2rim was the only part of the investigated material containing OH and CO3, which were observed in the Raman spectra. Furthermore, part of the crystal Ap2core is extensively altered, likely due to fluid-induced metasomatic processes. LA-ICPMS U-Pb dating yielded highly discordant dates due to common Pb content. A lower intercept age of 297 ± 13 Ma (MSWD = 0.13) indicates the age of the fluorapatite crystallization. The overall analytical data constrain growth and post-growth processes, including crystallization of Ap1 and Ap2core, which both have typical hydrothermal Sn-W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whereas Ap2rim is related to a carbonate stage of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 Panasqueira deposit. 相似文献
38.
滇西兰坪盆地北部发育了一类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浅成热液Cu—Ag—Pb-Zn矿化,形成了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及金满、科登涧等大-中型矿床和矿点,并存在矿化分带。文章利用这些矿化脉体的流体包裹体和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资料,研究成矿流体与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属于NaCl-H2O成分体系,盐度ω(NaCleq)为2%~11%,形成温度为170~300℃,形成于1.8~3.8km深度内,这些相似性说明这类矿化的发生具有相似的流体性质和沉淀机制。热液方解石在δ^13C-δ^18O图解中呈近水平线展布的型式,指示流体源自地壳浅部的地下水系统,与海相灰岩等围岩作用形成了溶解碳以[HCO3^]-为主的成矿流体,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成矿流体沉淀的主要机理。从西到东,流体包裹体的盐度-温度由高到低变化与矿化分带和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中带→锋带相配套,显示重力驱动流动可能是主要的流体流动机制。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部位流动的通畅及流体.岩石系统的封闭-开放程度等流体流动性质与矿化发生的强度和规模有关,兰坪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中带的流体通畅地流动及沉淀时处于相对开放状态,有利于该区形成较大规模的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厅宫矿区存在2期重要的矿化事件,即始新世(~50 Ma)铜矿化及中新世(~15Ma)的铜钼矿化。始新世含矿岩体为钾长花岗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成矿岩体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该矿床的成矿岩体没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而是独特的细晶-似伟晶结构,说明含矿岩浆发生过骤冷,可能是流体突然逃逸,矿物结晶的固相点发生漂移所致。同时,该岩体还发育大量显微文象结构、显微晶洞构造等,均说明岩浆曾经富水,并且曾经流体饱和;中新世含矿岩体为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以脉状的铜、钼矿化为主。该矿床蚀变分带类似于冈底斯带其他斑岩矿床。时间上,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转换阶段的青磐岩化、随后的绢英岩化及最晚期的泥化蚀变;空间上,以含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最晚期的泥化呈补丁状或条带状叠加早期各类蚀变。铜矿化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的黑云母化阶段和中新世的绢英岩化阶段,而钼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40.
最优化的矿物扩散地质速率计: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缓慢冷却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并根据一颗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建立了扩散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最优化的方法,得到了极其缓慢的冷却速率0.1℃/a。从扩散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角度对大别山造山带的冷却速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该结果表明,黄土岭麻粒岩在受麻粒岩相改造后经历的是一个极其缓慢、持续时间很长的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