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603篇
海洋学   387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研究了闽东南麦饭石特征及功能特性,探讨了闽东南麦饭石在味精废水,养鳗池水水质净化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2.
利用2008—2012年4—6月古田试验区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及地面雨量观测等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研究古田试验区云系的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古田试验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分别为低涡切变、暖区辐合、高空槽和大陆高压。降水云系以积层混合云为主,其次为积状云。天气系统所对应的云系回波类型及降水情况有明显差异,积层混合云的结构有利降水;积层混合云大于25 d Bz的回波面积明显比积状云大,且平均回波顶高和最大回波顶高均比积状云低;积状云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明显比积层混合云大;积状云和积层混合云的负温层厚度超2 km;积层混合云的最大回波强度、大于25 d Bz的回波面积和负温层厚度与区域平均日雨量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古田试验区积层混合云的作业指标为回波强度大于25 d Bz,大于25d Bz的回波面积S25 d Bz要大于400 km~2,回波顶高大于5.5 km,负温层厚度大于1.5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大于1 kg/m~2。  相似文献   
973.
为了了解福建省惠安县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在大港湾布设了12个测站,于201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进行调查.两次调查初步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4种,冬季99种,春季136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占总物种数的86.7%,构成了大港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13.02 g/m2,冬季5.19 g/m2,春季20.54 g/m2;平均密度439.80 ind/m2,冬季402.61 ind/m2,春季475.42 ind/m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度指数大于2%的物种冬季有11种,春季有8种;以密度、生物量和出现频率3种数据为参数计算的物种相对重要性指数大于1 000的冬、春季都只有模糊新短眼蟹(Neoxenophthalnus obscurus)1种,说明模糊新短眼蟹在该海区的综合优势度较高.冬季和春季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与均匀度指数J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冬季明显小于春季.根据群落Bray-Curitis相似性系数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分布聚类分析,12个测站聚类为3组.用多维排序尺度方法对大港湾12个测站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呈现的不同程度分离点阵表明12个测站可划分为3个群落,与群落分布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74.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福建沿岸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FETSCM),模式采用三角网格,在福建沿岸平均网格分辨率为1 km,最高500 m.利用福建沿岸6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天文潮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5个站位平均绝对误差为22 cm;31场历史台风期间6个站位风暴潮后报模拟误差为24 cm;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总水位的平均极值误差为20 cm,表明该耦合预报模式对福建沿岸的台风灾害预警有较好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对燕山期岩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初步得出矿区燕山期岩体主要为斑状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石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次之。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表明矿区岩体为偏铝质-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源区岩石为麻粒相岩石,有辉石、斜长石和钾长石残余。矿区岩体形成时代为150Ma和130Ma,说明矿区岩体至少为两个期次产生,为复式岩体。  相似文献   
976.
研究了福建沿海自晚更新世以来控制主要断陷盆地、平原和海湾的断裂活动性状,认为这些构造在所讨论的时段内具有强烈的张性活动,而发生于区内的地震与这些构造的近期张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77.
福建永安Ms5.2级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及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31日福建发发生Ms5.2级强烈有感地震,至今已记录余震1100余次,根据序列特征判断属前-主-余震型。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大,影响波及面广,震中烈度达Ⅵ度,由发震构造背景分析,发震构造为NE向万安-古田断裂。文中最后概述了地震前后的应急对策及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8.
闽粤海外历史地震与台湾海峡现今强震活动图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学仁 《中国地震》1998,14(3):51-59
闽粤两省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且福建南日岛至广东南澳一线的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尤为突出。历史上东南沿海地震带曾发生过4次7级以上大地震,而其中3次都发生在泉-汕段海域,继华南地区本世纪著名的1918年广东南澳7.3级地震后,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又发生7.3级强震,这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闽粤沿海地区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历史强震活动资料,分析闽粤沿海与台湾海峡强震在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979.
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研究方法,恢复了福建省晚泥盆世-中侏罗世地层的古沉积面貌。上泥盆统发育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和碎屑滨岸体系;石炭系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二叠系发育河流体系、湖泊体系、三角洲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下三叠统发育碎屑滨岸体系、陆架体系、陆坡体系和盆地体系;晚三叠世之后主要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湖泊体系和滨岸体系。  相似文献   
980.
福建叶肢介动物群序列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诗经 《福建地质》1998,17(2):57-67
叶肢介化石在福建境内自早石炭世至晚白垩世的各时代地层中多有分布,根据叶肢介组合特征及地层我,划分为10个叶肢介动物群L(1)Monoleiolophus-Rostroleaia叶肢介群,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2)Palaeoimnadia-Paleolimnadipsis叶肢介群,时代为二纪;(3)Anyuanestheria-Eestheriaindiana叶介群,时代晚三叠世;(4)Au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