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53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土地的高效利用和配置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求,探究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从而实现对地区土地利用可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三个子系统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探究海峡西岸城市群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和耦合协调关系,进一步识别限制各城市耦合协调关系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存在持续上升的时序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高效益单元主要分布于沿海门户城市及中心城市,且趋于聚集,低值单元主要长期分布于内陆城市和南部沿海城市,且范围不断缩减。(2)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在时序上表现出持续上升的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中高西低”,西部低值区范围明显变小;社会效益小幅增长,中东部形成“环状”中效益区;生态效益整体较低,中部低效益区范围扩张显著。(3)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近年以协调发展为主,耦合协调程度表现出由沿海向内陆城市递减的空间异质性,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发展主要受复合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772.
This effort aims to determine the generation source sites in the Luzon Strait for energetic, long-crest, transbasin internal waves (IW) observed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NSCS). The roles of islands distributed on eastern side of the strait, Kuroshio, submarine ridges, shoaling thermocline, and strait configuration played in the IW generation are examined using the cruise data analysis, satellite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dynamical analysis. The islands and channels on eastern side of the strait are excluded from a list of possible IW source sites owing to their unmatched horizontal dimensions to the scale of IW crest line length, and the relative low Reynolds number. The Kuroshio has a potential to be a radiator for the long-crest IW disturbances, meanwhile, the Kuroshio west (east) wing absorbs the eastward (westward) propagating IW disturbance. Namely, the Kuroshio blockades the outside west-east propagating IW disturbances. The 3-D configuration of the Luzon Stra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sudden, more than one order widening of the cross-section areas at the outlets on both sides, providing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IW type initial disturbance formation. In the Luzon Strait, the thermocline is featured by a westward shoaling all the year around, providing the dynamical conditions for the amplitude growth (declination) to the westward (eastward) propagating IW type disturbance. Thus,the west slope of western submarine ridge at the western outlet of the Luzon Strait is a high possibility source sites for energetic,long-crest, transbasin Iws in the NSCS.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satellite SAR images during a 13 a period from 1995 to 2007 provide the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th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773.
本文基于2002—2016年OFAM(Ocean Forecast Australian Model)模式数据,通过谱分析与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龙目海域上层环流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龙目海峡(Lombok Strait)平均流量占印尼贯穿流(Indonesian throughflow, ITF)总出口流量的15%,呈现出南半球冬强夏弱的特点,具有半年和一年的周期特征;龙目海域上层环流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受到卡里马塔海峡贯穿流(Karimatastraitthroughflow,KSTF)和望加锡海峡贯穿流(Makassarstrait throughflow,MSTF)的周期性影响,一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存在结构性差异。KSTF(MSTF)为上层龙目海峡带来高温低盐(低温高盐)水团。进一步分析发现局地风场、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JO)以及海底地形是龙目海域上层环流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4.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水团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依据1983,1984,1987,1988几年的有关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5—8月)的水团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8月间该海域存在两种水团分布类型,其中5月属冬季型,全海域存在浙闽沿岸水和海峡暖流水两个水团;6—8月属夏季型,全海域均为海峡暖流水盘踞,按温度不同,它又分为上层水和深层水两部分。(2)浙闽沿岸水具低温、低盐、高溶解氧特征,均一性较差,年际变异较大;海峡暖流水以高盐为主要特征,温、盐度和溶解氧分布较均匀,且诸特征相对稳定。(3)海峡东、西两侧均存在上升流现象,西侧的上升流出现于6—8月,中心在海潭岛附近;东侧的上升流7月见于澎湖群岛北方海区。(4)6—8月间,海峡暖流深层水(核心)主要沿海峡偏西一侧北上,而不是紧靠东侧径直向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