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19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7篇
  1882年   2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7篇
  18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富锂氟含稀有矿化花岗质岩石的对比和成因思考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矿物岩石的结构构造、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实验岩石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论证该类岩石主要是从经过分异演化而形成的残余熔浆中直接结晶而在的;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这种残余熔浆的主要机制;岩体的空间分带特征和各带之间的渐变过渡关系,为分离结晶作用的途径和演化方向提供了重要信息;熔体中挥发性组分的大量存在,是分离结晶作用能充分进行的关键因素;亲石稀有金属元素在流/熔配分中倾向于进入熔体相,是残余熔体中逐步富集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流体相与已晶出的共存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广泛的交代蚀变现象;残余熔浆在不同地质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侵位、结晶和演化,造成了Li-F花岗质岩石在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32.
为推断南四湖湖鲚种群来源,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对3个不同水域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种群的遗传结构特征及其变异进行研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同湖鲚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646和0.0097,除3个单倍型共享外,不同地理单元中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AMOVA和成对Fst值分析均表明,不同湖泊群体间未发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各地理单元中的单倍型相互散布在不同的种群中.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湖泊湖鲚种群的单倍型形成3个分支,但每一地理群体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与单倍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南四湖历史资料和当前渔业监测结果,推测湖鲚为2002年实施长江向南四湖应急补水时洪泽湖湖鲚迁移扩散进而在南四湖建群的.  相似文献   
333.
拟建某社区住宅楼工程场地存在一条北西向断裂,定名为F断裂。通过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断裂断错地层分析等工作,鉴定了F断裂的活动性,评价了断裂对社区住宅楼的工程影响,提出了工程设计和断裂避让的处理措施。本项研究是断裂的活动性鉴定在工程建设具体应用的实例,对其它相关工程断裂活动性鉴定及其工程影响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4.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celestial mechanics is the management of long developments in Fourier or Poisson series used to describe the perturbed motion in the planetary system.In this work we shall develop a software package that is suitable for managing these objects. This package includes algorithms to obtain the inverse of the distance based on an iterative method, a set of integration algorithms according to several sets of temporal variables.This paper contain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se of the true, eccentric, and elliptic anomalies in semi-analytical methods on celestial mechanics.  相似文献   
335.
垂测电离图反演对研究电离层结构及运动、电离层波传播、空间气象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受到十分广泛的重视.F_1层未充分发展的回波描迹是垂测电离图中观测到的最多的一种情况,此时垂测描迹上表现为F_1层到F_2层的平滑过渡,而不是F_1层充分发展时出现的尖点,然而现有电离层模型以及反演算法更多的是针对F_1层充分发展情况,即模型剖面在F_1层峰高处近似为抛物形状,此处电子浓度剖面梯度为无穷大,这不符合F_1层未充分发展时的剖面形态,即F_1层剖面未到达抛物顶点处就已经达到该层电子浓度的最大值然后到达F_2层,剖面梯度为一个有限的数值.因此,本文针对垂直探测中经常出现的F_1层未充分发展情况,引入F_1层模型设定临频这一参数,建立了F_1层未充分发展时的基于移位切比雪夫多项式的电离层模型,并从电离层剖面的光滑性考虑,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约束优化F_1层参数、F_2层参数的垂测电离图反演方法.然后,通过仿真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所建电离层模型和反演算法的合理性,并通过反演电子浓度剖面合成的垂测、斜测描迹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对反演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36.
对偶理论是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多目标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在F-凸,ρ-凸和(F,ρ)-凸的基础上对(F,α,ρ,d)-凸和广义(F,α,ρ,d)-凸条件下的多目标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的Wolfe向量对偶,Mond-Weir型向量对偶和混合型向量对偶的弱对偶定理中的凸性条件弱化。在较弱的凸性((F,α,ρ,d)-拟凸,(F,α,ρ,d)-伪凸,弱(F,α,ρ,d)-拟凸)条件下,给出并证明了相应的弱对偶定理。通过弱化凸性条件,从而扩大了多目标规划的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337.
针对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中供电电池组有限储能与仪器长期工作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自治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低功耗研究.从节能降耗、充分利用水体能源出发,将定点锚泊潜标和浮标技术相结合,采用双浮体技术,基于能量守恒,研制了一种储能型的传动装置;在分析了影响系统功耗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单片机数据采集控制存储系统进行了低功耗设计,为海洋环境监测系统长期在位作业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证,很好地解决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能源供应问题,使得该系统可以依靠单一的传感器组完成深达55 m以上的水体次表层海洋要素的长期连续垂直剖面观测.  相似文献   
338.
海河流域气象和水文降水资料对比分析及时空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褚健婷  夏军  许崇育  李璐  王中根 《地理学报》2009,64(9):1083-1092
选用海河流域上国家气象局30个气象站1958-2007年共50年的日降水资料,以及水文部门248个雨量站1995-2004年共10年的资料,采用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Z检验和F检验等方法,在充分考虑两套降水资料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1) 海河流域气象站和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基本都符合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方差在统计意义上相等;两套资料的相关程度较高,气象站日降水资料可以用来延长水文站资料;(2) 在1958-2007年,除春季降水量略有增加外,海河流域的降水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全年减少趋势非常明显,而且1980年后呈加速减少;(3) 海河流域夏季和全年的降水分布形势相似,以太行山和燕山为界,分为山前多雨带、山前平原区少雨带以及山后少雨带,而且降水从南向北,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冬季水汽含量最少,基本上呈南多北少的分布;春秋季的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冬夏季的过渡状态。近50年来,五台山地区和太行山前的部分地区降水减少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39.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are the main cause of flood and drought events.The stud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trend of precipitation in river basin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However,in China,the precipita- tion data are measured by weather stations(WS)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hydrological rain gauges(RG)of national and local hydrology bureau.The WS data usually have long record with fewer stations,while the RG data usually hav...  相似文献   
340.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is a single, usually non‐recombining locus, and often uniparentally inherited. Therefore, its ability to reveal recent gene flow among populations is usually questioned. In this study, the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16 populations of Tridacna crocea (n = 366) from the Indo‐Malay Archipelago (IMA) was examined with 10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using mtDNA, in order to test if the revealed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congruent between the two marker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revealed by the two marker systems was mostly congruent, with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 and microsatellites. The studied populations could be divided by both marker systems as follows: (i) Eastern Indian Ocean, (ii) Central IMA, and (iii) Western Pacific. Populations in the Central IMA showed high gene flow. However, populations in the Java Sea (Karimunjava, Pulau Seribu) were grouped into a separate cluster by mtDNA analysis, while this grouping was not detected by microsatellites. It was also noteworthy that there is obvious heterozygosity deficiency in most of the populations, which may be caused by null alleles, inbreeding or population expansion. Over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tochondrial COI gene is applicable for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and precise recovery of connectivity patterns of giant clams. Therefore, the combination of mtDNA and nuclear DNA markers can lead to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population genetics. Moreover,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facilitate fully displaying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giant clams combining with other researchers'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