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34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572篇
海洋学   75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居民就医时空特征与空间格局反映了医疗设施的服务能力与布局合理性.本文以厦门岛为例,采用出租车轨迹数据,探讨了居民就医的时空特征和空间格局.论文提出了基于道路中心线的研究单元划分方法;提出OD轨迹偏移算法,更精细地提取出三级医院的就医OD数据,改善传统的缓冲区分析法中精确度较低的问题;对居民就医行为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基于...  相似文献   
22.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含砾泥岩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分布的一套主要由复理石相岩石组成的低级变质沉积岩(迈尔斯陡崖组)被认为是中- 新生代火山岩的基底(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以前含砾泥岩在迈尔斯陡崖组局部地点曾有零星报道,但详细的地质填图确认此地有四层含砾泥岩分布。研究表明,这些含砾泥岩可能是水下碎屑流沉积,其生成环境可能是海底扇中扇的水道。对比在南极半岛所发现有大量的含砾泥岩,则进一步表明利文斯顿岛早期地质特征可与南极半岛相比,两者在中- 新生代岩浆弧形成之前处于相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3.
24.
为填补我国海洋地磁固定观测的空白,支撑科学研究、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履行我国在南海海域负有的国际责任,急需在南海建设岛礁和海底地磁固定观测站。通过初步分析国外海洋地磁观测站案例、南海岛礁基础设施现状以及海底观测网计划实施情况,认为南海海洋地磁固定观测站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文中给出了合理空间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及智能化观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利用2018年4-5月在湛江特呈岛东边海域养殖区内测定的数据,以及海事服务网提供的潮汐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潮汐、流速和流向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化学需氧量CODMn(Chemical Oxygen Demand)、二氧化碳CO2浓度和pH等海水环境参数随潮汐变化的特征以及相关性,建立了分别利用DO和pH值来估算海水CO2浓度的新算法,平均估算精度分别达到90%和95%。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呈现不规则半日潮,流速随潮汐变化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类型;流向随着潮汐变化基本是东南与西北向;(2) CODMn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涨落潮过程,涨潮时CODMn值逐渐下降,而落潮过程CODMn值逐渐上升;(3) CO2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在午后数值达到最低值,不完全受制于潮汐过程的控制;(4) DO和pH两者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变化过程与CO2浓度变化过程正好相反;(5)同一地点的海洋环境参数随潮汐涨落有很大的变异性,因而在进行空间大面海洋环境参数调查时,用某时刻的值代表该点的全天情况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6.
南海北部东沙运动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海北部陆缘在南海扩张结束后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东沙运动.因前人对其研究较少,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形成机制等都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对东沙海区及其邻区新近纪地层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详细解释,确定了东沙运动发生在晚中新世晚期,并在晚中新世末/早上新世初(5.5Ma)停止活动.东沙运动主要波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地区,构造上主要表现为断块升降,其中隆起区沉积物遭受剥蚀,造成中新世及部分上新世地层的缺失.这次运动还形成了大量次级的NW-NWW向张性、张扭性断裂,构造运动整体上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东沙运动可能与新近纪以来菲律宾海板块持续向NWW方向运动导致的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在9~6Ma期间开始发生的弧陆碰撞有关.同时,由于南海向马尼拉海沟下的俯冲及洋壳的冷却沉降作用,南海北部陆缘处于拉张环境,岩浆底侵到下地壳底部形成高速层,破坏了该区域的地壳均衡,从而造成上部地壳的隆升.  相似文献   
27.
大数据时代的国土资源档案创新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数据时代,以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集群服务平台建设为例,以“档案数据大集中、应用系统大集群、档案服务大平台”为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集群、三个统一、四位一体”的国土档案管理一揽予解决方案,并对基于大数据的国土资源档案知识服务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我国国土资源档案行业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提供极具实践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28.
利用海南岛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日环流配置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天气型下海南岛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关键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主要出现在15:00—19:00。(2)海南岛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型主要有南海低压槽、华南沿海槽、西南低压槽和冷锋型。(3)南海低压槽、华南沿海槽、西南低压槽和冷锋型短时强降水分别占37%,31%,16%和16%。南海低压槽和华南沿海槽型主要出现在7、8和9月;西南低压槽型除9月外,其余各月份均可能出现;冷锋型绝大多数出现在4、5月。(4)南海低压槽和华南沿海槽型整层湿度条件都较好,不稳定能量较大,垂直风切变较弱。西南低压槽型不稳定能量较大,湿度条件一般,垂直风切变较弱。冷锋型存在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垂直风切变最大,0~6 km风速差75%分位大于10 m/s,不稳定能量最小。  相似文献   
29.
Sediments from a 3 ha lake (75 °34.34N, 89 °18.55W) from the coastal region of northern Devon Island, Nunavut, Canada, contain discrete laminations in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basin. The laminations are varves as indicated by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nts and thickness measurements of the couplets and 210Pb dating. A 14 cm core representing 150 years of sedimentation contained laminated couplets consisting of a lighter inorganic layer with a higher percentage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alternating with fine darker bands, typically more cohesive, and comprising higher proportions of silica and carbon. A reddish oxidation zone with higher iron and aluminum frequently separates the laminations. The dark layer represents a biogenic component deposited in summer and is made cohesive by bacterial filaments among the other particles. The light inorganic layer represents clastic deposition from allochthonous sources. Deposition rates were relatively consistent through the core with an increase in varve thickness in the 1950s. Diatom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diments increased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in this century, with major increases in the 1920s and 1950s. The increase in varve thickness and diatom abundance coincides with an increase in summer melt percentage in an ice core from the Devon Island Ice Cap (Koerner, 1977). The relatively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0.15 cm yr-1) coupled with the consistency of deposition makes this lake a significant indicator for recent climate changes of the 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  相似文献   
30.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that devastated coastal area in Nanggroe Aceh Darussalam Province and North Sumatra Province,especially Nias Island on December 26,2004,caused damage to most mangrove and coastal forests in the areas.Before the 2004 tsunami,there is no report or publication about mangrove and coastal vegetation in Nias Island.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describe the mangrove forests and coastal vegetation after tsunami disaster and to lear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mangrove forests and 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