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190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构建式流域实时水文预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  范瑞琪  朱祯  张敏 《水文》2011,(4):6-11
目前的水文预报模型很多,但都缺乏统一的模式。通过对水文预报模型的高度抽象,定义了水文预报模型的标准化接口,统一了各类水文预报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状态,以及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水文预报方案的标准化"构建"模式,即通过标准化水文预报模型的相互组合实现流域水文预报方案的标准化创建。基于以上关键技术,成功开发了构建式流域实时水文预报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82.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3.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基于 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现代水文学同高科技 (如计算机技术、 3S技术等 )相结合的产物 ,是研究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的理想工具 ,代表了水文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从 DEM的特性出发 ,本文探讨并总结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建模思路和模型基本结构框图。在流域离散化方面 ,重点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常用的三种单元划分方法 ;最后 ,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问题 ,从“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河网汇流模型”三方面 ,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微结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284.
南极查尔斯王子山脉实地科学考察的顺利开展需要该区域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支撑。国产高分辨率资源三号立体影像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必要的遥感数据支持。充分利用资源三号立体数据,在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the ice, 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 ICESat)上的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 GLAS)等多源遥感信息的辅助下,制作了南极查尔斯王子山脉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并对其进行了精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高程精度优于5.31 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成果与南极洲陆地卫星影像镶嵌图比较的较差中误差为16.30 m。因此,在南极地区利用资源三号立体数据集成各种遥感数据制作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是高效实用的。  相似文献   
285.
张廷 《山西地质》2012,(4):132-136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手段,通过对忻州盆地DEM的处理、分析,结合前人对滹沱河受构造地貌影响急转向东以及与清水河袭夺的研究,定量的分析忻州盆地滹沱河流域对于早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286.
LiDAR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DEM数据,可用于准确提取流域水系网络信息。研究中针对LiDAR系统提供的高精度DEM数据中存在的噪声,提出采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算法进行噪声平滑,与常用的DEM滤波算法比较,该方法既能有效去除噪声,同时又能保留高梯度的地形信息。在DEM噪声去除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局部地形曲面几何分析的Peuker&Douglas算法初步提取水系网络原型,进一步利用改进的基于坡面流物理模拟分析的加权D8算法提取水系网络,构建了基于LiDAR数据水系网络提取的技术流程。通过鹤壁市某小流域的LiDAR数据水系网络提取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准确提取水系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7.
地形复杂度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复杂度指标(Terrain Complexity Index,TCI)是评价地表起伏和褶皱程度的指标,广泛应用于DEM数字地形分析、数据综合和建模、地貌分类以及DEM精度研究等领域。然而目前地形复杂度指标多数采用单一地形指标或区域统计指标,缺乏局部的复合评价指标。为此,引入多因子分析方法和局部窗口分析方法,探讨一种基于格网DEM数据的复合地形复杂度指标(Compound Terrain Complexity Index,CTCI)的建模方法。首先利用多因子评价方法选取4种局部地形因子(局部高差、局部标准差、局部褶皱度、局部全曲率),之后利用局部窗口分析方法获取各指标的计算值,最后融合4种因子得到每个格网的CTCI。在实验分析中,选取了3个典型地貌样区和1个混合地貌样区,实验结果表明:CTCI能从整体上区分不同典型地貌区的地形复杂程度,同时CTCI在局部范围与混合地貌样区的等高线的密度和变化程度有较好的吻合,表明CTCI能从整体和局部反映地表的起伏和褶皱变化,是较好的地形复杂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88.
利用DEM进行地形高程剖面分析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会平  刘少峰 《地学前缘》2004,11(3):226-226
地形分析是地质地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以地形、地质图,数字图像资料以及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等为研究基础,在新构造研究中,特别是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地形地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高程剖面分析,坡度、坡向分析以及流域分析等。  相似文献   
289.
尝试应用机载LiDAR技术测绘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3D(DLG、DEM、DOM)产品,给出了机载LiDAR测绘3D产品的技术流程,并选择荒漠地区作为试验区,验证了此种技术方法在荒漠地区测绘3D产品的可行性,分析了成果精度。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荒漠区域的1:10 000比例尺3D基础数据生产要求,且具有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成图快、高程精度高、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同时也总结了该方法中有待完善之处。该方法为荒漠地区3D基础测绘数据获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90.
公路是线性工程,适于航测与LIDAR技术进行测设,以提供DLG,DEM,DOM产品。航空摄影后处理周期较长,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影响测设任务进程,而LIDAR技术能够弥补这些缺陷,提高工程效率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本文采用LIDAR技术进行分析,并且与以往的航测摄影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