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2篇 |
免费 | 265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64篇 |
大气科学 | 88篇 |
地球物理 | 82篇 |
地质学 | 295篇 |
海洋学 | 8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68篇 |
自然地理 | 2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13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龚克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6):34-36,47
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规划学、城市规划理论来认识城市生态景观并分析其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多样性、畅达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特点,阐述以人为本、尊重地域和历史文化、生态、满足市民休闲与游憩需求等构建原则,认为重点抓好自然廊道和斑块等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重视人工廊道和城市建筑密集区的景观效果、完善城市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体系等是构建和谐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2.
223.
224.
225.
通过地形建模,将6个地形隶属函数按照101×101,112×112,126×126,144×144,168×168,201×201,257×257 7种格网密度生成6种局部地形单元的规则格网DEM;使用反距离加权(IDW)等7种插值算法,将前6种格网密度下的DEM插值成257×257规格;从原始257×257DEM中随机抽取检查点计算残差,并对残差中误差进行分析。通过分组插值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地貌类型、采样密度和插值算法对DEM插值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6.
为保障DEM6型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量值传递的准确性,需要计量检定在特制的检定装置中通过标准器来检定。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431 86》的要求,检定合格的风速表,检定证书的背面要给出风速表的控制工作时间、校准图线和线性回归方程,而如何算出线性回归方程,需要通过最小二乘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27.
机载LiDAR点云获取与高精度DEM建设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省机载LiDAR点云获取与高精度DEM建设项目,介绍了项目总体技术路线,针对项目难点,从设备选择、点云密度设计、植被覆盖密集山区数据获取方法、点云数据分类组合算法、空白区处理等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同类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8.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据,利用建立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1 km×1 km分辨率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对黄河流域年和四季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理和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相当强烈,山区天文辐射的空间差异大,1月份向阳山坡(偏南坡) 天文辐射可为背阴山坡(偏北坡) 的2~3倍,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而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夏季,天文辐射空间差异较小,7月份不同地形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仅在16%左右;四季中,地形对天文辐射影响的程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229.
230.
本文以Sentinel-1A SLC数据为原始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新疆西天山中部高寒高海拔地区小区域DEM,将获得的DEM与常用的SRTM v4 DEM和GDEMDE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nSAR技术处理Sentlnel-1A SLC数据可以获得分辨率为15 m的高精度DEM,该DEM数据精度优于SRTM v4 DEM和GDEMDEM,能更好地描绘地表地形细节,可作为输入数据获取地面高精度形变信息,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此外,该方法对DEM数据的更新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