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glasshouse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copper in alluvial soil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Triticum aestivum L. (wheat) was worked out. Copper was applied in soil at 5–100 mg L?1, along with iron supplement. Inhibitory response of copper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firmed by the plant growth parameters viz., plant height, fresh and dry weight, moisture content, pigment contents, protein, sugar contents followed by increased catalase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in the harvest at 30, 60, and 90 day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plants grown on copper treated soil along with 5 mg L?1 Cu and iron applic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p < 0.05) regarding the increase in plant biomass, plant height (shoot only), pigment contents, protein, sugar contents, grain yield followed by decreased catalase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in wheat after 30, 60, and 90 day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on of metal in plant tissues was found in order of Fe > Cu coupled by less translocation in grain as compared to the whole plant.  相似文献   
292.
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地虎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组成比较复杂,金属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Py)、黄铜矿(Cp)、闪锌矿(Sp)、方铅矿(Gn)、黝铜矿(Te)、辉铜矿(Cc)和斑铜矿(Bn),主要为一套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这些矿物多数呈半自形、星状、交代溶蚀等结构,具浸染状、块状构造。有用组分为Cu、Pb、Zn,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经电子探针分析,发现部分Cu、Pb、Zn以细小颗粒矿物存在,此外,Zn还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在黝铜矿(Te)中。  相似文献   
293.
刘耀辉 《地质与勘探》2020,56(3):667-674
罗恩铜矿床产于中南部非洲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南东端卢安夏盆地的东端,为该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铜矿床,其矿床分布和产状严格受区域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矿床勘查、开采历史地质资料整理,研究其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指导卢安夏盆地深边部找矿。经对罗恩铜矿床矿体就位空间、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化富集规律、矿化分带等特征的研究总结,建立了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地质矿体模型,指出矿床位于盆地东南部紧窄部位,矿体定位于沉积建造盆内的下罗恩亚群RL6地层泥质板岩和白云质片岩中,明显受后期构造变形作用影响,含矿地层与褶皱同步褶曲、折叠形成厚大矿体,"盆"、"层"、"相"、"位"、"带"为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94.
关于斑岩铜矿的找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斑岩型铜矿找矿进展不大,是因为我国斑岩型铜矿品位较贫,制约着找矿研究和开发。斑岩型富铜矿的找矿,主要应研究斑岩型铜矿与其它类型铜矿床构成成矿系列的主导因素,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多期岩浆成矿作用,多种富集成矿作用等;研究影响斑岩型铜矿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发育的因素等,并指出青海南部玉树—扎多—乌丽一带是我国寻找斑岩型富铜矿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95.
电吸附法寻找隐伏铜、金矿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电吸附法是依据地电提取法理论发展产生的,与地电提取法相比,它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并消除了地电提取法施工中的影响因素。该方法在云南某隐伏铜矿和金矿上试验,所获得异常与矿体吻合程度高,指示矿体赋存部位准确,对厚度覆盖区矿体的快速定位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6.
在研究重金属元素对德兴铜矿地区环境污染情况的过程中,采用了连续提取法对低品位矿石堆浸场等地的土壤样品进行测量,并以Cu元素存在形态作为指标,综合德兴铜矿地区的特点对Cu元素形态进行了深入的聚类分析研究,得出了Cu在当地土壤中主要以有机态和硅酸盐态存在,但是碳酸盐态等其他四种形态所含比例较大,并且在酸性或氧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的迁移转化能力,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其他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提供了参考,并为矿区的环境治理和复垦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7.
298.
在对照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使硫酸铜组铜离子含量为32mg/kg,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组铜离子含量分别为16mg/kg、32mg/kg和48mg/kg,共组成8种饲料(饲料编号为对照、Sul-32、Fum-16、Fum-32、Fum48、Met-16、Met-32和Met-48),饲喂凡纳滨对虾(初重0.74±0.01g)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三种铜源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urvival)和蛋白质效率(PER),降低饲料系数(FCE)。其中,Met-16和Fum-32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t-16、Met-32和Fum-32组的PER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不同铜源对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Met-32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血清铜蓝蛋白(CER)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t-16和Fum-32组的生长激素(GH)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三种铜源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但相同浓度有机铜离子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无机铜,其顺序为:蛋氨酸铜富马酸铜硫酸铜。饲料铜对凡纳滨对虾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9.
鲁西地区已发现多处多金属矿床,如沂南铜井金场金铜矿、平邑归来庄金矿等,通过对沂南王家坊庄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矿石特征、控矿条件、矿床类型的认识,揭示了山东沂南王家坊庄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产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本次研究工作共圈定5处找矿靶区,为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0.
赵晨辉  王登红  王成辉  应立娟  秦燕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5-2024020025
硫同位素是示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手段,对于揭示硫的物质循环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选择我国不同类型、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8个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系统搜集和整理了1415个硫同位素数据资料,结果发现:① 空间上,矽卡岩型、斑岩型和海相火山沉积型三类铜矿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上重下轻”、“中轻边重”的规律。② 时间上,矿床尺度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不同类型矿石的δ34S值逐渐增大;全国尺度不同类型铜矿中黄铜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从老到新,δ34S值由正变负,与矿床尺度的变化规律相反。③ 对找矿的指示,甲玛和大宝山矿床中富矿体中硫化δ34S值偏高,在阿舍勒矿床靠近矿化中心的黄铁矿δ34S值偏低,胡篦型铜矿早期富钴黄铁矿δ34S值高于晚期贫钴黄铁矿δ34S值。总体上,除新太古代红透山铜矿之外,其他时代不同类型铜矿中黄铜矿δ34S值从元古宙到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明显降低,与地球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