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240篇 |
地球物理 | 37篇 |
地质学 | 73篇 |
海洋学 | 139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53.
长山群岛海区春季水温垂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006年4月长山群岛海区的CTD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季节长山群岛海区的温度垂直结构,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分析指出:4月上、中旬是长山群岛海区季节性温跃层的生成期,群岛东侧和南侧边缘受黄海冷水团形成过程的影响,温跃层的出现概率和跃层强度都远远高于群岛内部;在生成时机上,群岛东侧和南侧边缘海域早于群岛内部水域。中间层和底层海水温度的垂直结构与海流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在海洋平流的作用下,海区会产生正跃层、逆跃层、冷中间层、暖中间层等复杂的温度垂直结构。上层海水温度结构主要受海面风场和气温的影响,较强的热辐射和充分的风力搅拌能够加速温跃层的生成。 相似文献
54.
用位势涡度方程对1980年1月26—30日东亚寒潮高压的演变做了诊断研究,表明高压中心地区低层是低值位涡区,位涡值随高压增强(减弱)而变小(变大);随着高压的发展加强,位涡最小值由对流层中层降到近地面层,随着高压的减弱,最小值中心又上升;对流层高层的位涡值随着地面高压的增强而加大,反映高空冷槽、地面高压同时在发展。位涡收支方程各项对高压发展、减弱有着不同的作用。作用最大的是地转风水平平流项和地转偏差风的散度项,其次是地转偏差风的平流项和辐射项,扭转项和热成风偏差项均甚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5.
The genesis of Lower Eocene calcite-cemented columns, “pisoid”-covered structures and horizontal interbeds, clustered in dispersed outcrops in the Pobiti Kamani area (Varna, Bulgaria) is related to fossil processes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Field observations, petrography and 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cemented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d early-diagenetic veins, revealed that varying seepage rates of a single, warm hydrocarbon-bearing fluid, probably ascending along active faults, controlled the type of structure formed and its geochemical signature. Slow seepage allowed methane to oxidize within the sediment under ambient seafloor conditions (δ18O = − 1 ± 0.5‰ V-PDB), explaining columns' depleted δ13C ratios of − 43‰. Increasing seepage rates caused methane to emanate into the water column (δ13C = − 8‰) and raised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s (δ18O = − 8‰). Calcite-cemented conduits formed and upward migrating fluids also affected interbed cementation. Even higher-energy fluid flow and temperatures likely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pisoids”, whereby sediment was whirled up and cemented. 相似文献
56.
57.
文中求解了锋面存在时地转动量近似下的大气边界层运动方程,得到了边界层内冷锋流场的一些特征,如冷锋坡度随地转涡度增加而增加,随地转风速时间倾向的增加而增加,随沿锋面传播方向的热成风分量的减少而增加。而边界层内冷锋面上下的流场与锋面坡度、地转风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有关,共同特点是在冷锋面高度以下有下滑运动,而其上有一层上滑运动区。 相似文献
58.
文章选择常规天气以及物理量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了2008年10月21—23日发生在包头地区的寒潮天气过程,从中寻求一些有物理意义的预报指标,为今后的预报提供可靠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59.
采用WRFV2.2中尺度数值模式对鄱阳湖地区200 km×200 km范围内,2009年11月5日00∶00至2009年11月6日12∶00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为1 km的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风、温、湿度场和廓线分布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模拟结果发现:白天鄱阳湖面上空存在着冷岛效应并伴随湖风,而夜间湖面上空存在着热岛效应并伴随陆风,湖面与陆地之间最大温差可达6 ℃;同时地形以及下垫面类型对鄱阳湖区风场的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夜间存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低空辐合带,白天逐渐消失;此外受风场和地形作用湖面上空的湿度分布也不均匀,白天湿度层厚度低而夜晚湿度层厚度高,湖中心右侧湿度值大于左侧湿度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鄱阳湖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有助于了解鄱阳湖地区区域气候的特点,以及由于地形、地理环境、地表特征所形成的不同高度上的风、温、湿的分布规律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为鄱阳湖地区局地天气预报、风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通过求解海冷水团叶绿素一维模式控制方程,首次对风搅拌混合、潮混合和光衰减强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湍流湿合过程和光的衰减强度对叶绿素夏季垂向分布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增强海面风搅拌合作用的结果,导致叶绿素表层分布趋于均匀;增强潮温合,导致叶绿素最大值增加,最大值的位置向海面抬升;减少光的衰减强度,导致叶绿素最大值增加,最大值的位置下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