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49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The quantity of coastline retreat resulting from storm ero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mena that needs to be accurately quantified to facilitate effective coast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Historically, the volume of storm erosion (and coastline retreat) accommodated for coastal planning decisions has been directly linked to the storm (usually defined by considering wave height and duration only) with a certain pre-defined return period, known as a Synthetic Design Storm (SDS) (e.g. 1 in 100 year storm). The SDS method of estimating storm erosion volumes for coastal planning thus assumes that, for example, the 1 in 100 year storm event also results in a 1 in 100 year erosion event. This communication discusses the physical reality of this assumption and demonstrates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a new method, based on Joint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JPD) for estimating storm erosion volumes proposed by Callaghan et al. [Callaghan, D.P., Nielsen, P., Short, A.D. and Ranasinghe, R., 2008. Statistical simulation of wave climate and extreme beach erosion. Coastal Engineering, 55(5): 375–390] using one of the world's longest beach profile surveys from Sydney, Australia.  相似文献   
92.
Significant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generate a homogeneous database on wave overtopping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10,000 irregular wave overtopping tests from more than 160 independent projects or test series, each described by means of 31 parameters. Many coastal structures, including dikes, rubble mound breakwaters, berm breakwaters, caisson structures and combinati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and have been schematised for inclusion in the database. All these overtopping tests are represented by over 300,000 numbers in the database.  相似文献   
93.
运用3S技术对最近40年来荣成湾沿岸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海岸湿地土地覆被总面积和陆域土地覆被总面积变化不大,但其各自类型结构和分布均发生了显著调整,而且二者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从面积上讲,前者以1981年为界,渴湖和沙地先减少后波动增加,滩涂和沼泽地先增加后波动减少;养殖池从无到有并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4.
文章利用舟山近岸实测光谱数据和国产卫星GF-1号宽视场成像仪(WFV)遥感数据,反演该海域悬浮泥沙浓度。结果表明:(1)线性模型和二次模型相比,二次模型的精确度略高于线性模型,但对于悬沙低浓度区,反演误差过大,故线性模型更适用于舟山近岸水体悬浮泥沙浓度反演;(2)GF-1号B2和B3是悬沙浓度变化的敏感波段,B3/B2波段组合的线性模型反演效果较好;(3)GF-1号遥感数据能够较理想地实现定量反演近岸水体的悬浮物。  相似文献   
95.
文章在国家大力开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的背景下,利用Visual Studio 2013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 2014数据库软件,采用ASP.NET MVC架构设计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整治修复项目信息的快速录入,并可进行查询、展示和互动等操作。相比传统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大大提高了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封装性,可促进我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信息管理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96.
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柽柳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管理和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为系统、全面地了解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和保护物种的变化趋势,文章对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保护区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该保护区生态环境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促进保护及管护,提出了加强保护区生态建设,改变保护区开发利用模式;加强能力建设,实现保护区动态监控;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开展柽柳生态修复,恢复柽柳的资源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海坛岛海岸风沙特征及其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方 《海洋科学》1994,18(6):46-50
论述了海坛岛海岸风沙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对风沙地貌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触发因素,研究其发育历史。  相似文献   
98.
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模式,综合考虑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分布。得出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有三个比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分别位于2520′N,12000′E、2640′N,12015′E、2720′N,12045′E附近,并且在对闽浙沿岸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冬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弱,但在2520′N,12000′E和2600′N,12030′E及2830′~3000′N,12200′E附近仍有相对较强的上升流存在。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脚步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加大了对海岸带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岸带填海造陆、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增多使得区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进而对海岸带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各国学者尝试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模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进行相关探究。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评估与监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的探究中,由于研究目的、角度以及方向的不同,相关学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模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结合海岸带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将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分成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海岸线变迁变迁研究、植被变化研究、水土环境表征因子变化研究以及基于指标体系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6个主要部分,并分别从这6个部分出发,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技术、方法与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未来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重点研究方向,为今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文章利用RS和GIS技术手段对辽宁省瓦房店市1990—2015年的变迁过程进行监测,得出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将各类土地利用信息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利用景观格局破碎度、景观分离度、景观优势度作为指标构建景观损失指数,并利用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构建海岸带生态风险指数。基于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台,通过空间采样和插值方法得到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据此重构了瓦房店市1990—2015年的生态风险值变化过程。监测表明,1990—2015年期间,耕地、林地和滩涂呈减少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其他类型变化幅度不大。虽然耕地所占总面积比例由45.37%减少至37.23%,但一直是瓦房店最主要的景观。25年间瓦房店生态安全总体呈下降态势,1990—2015年6时段的生态风险年平均值分别为0.211 9、0.200 3、0.203 2、0.194 9、0.209 7和0.209 1。在时间维度,1990—2005年和2010—2015年生态安全度下降明显;在空间维度,瓦房店市海岸带的李官镇-三台满族乡和谢屯镇-炮台镇的生态风险度高,西杨乡、东岗镇和驼山乡生态风险由极高降为高或中,生态安全度有所提高。研究表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瓦房店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区域未来海岸带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