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古湖岸堤是湖泊湖面变化的地貌学证据,通过古湖岸堤沉积年代学研究可重建地质时期湖泊演化历史。青藏高原内陆湖泊众多,保存了大量的第四纪时期古湖岸堤,是研究过去湖泊演化和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对青藏高原班戈错盐湖北岸和东岸的低位连续古湖岸堤开展了地貌调查和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班戈错自末次冰消期(13. 5±1. 2 ka BP)以来,湖面整体呈波动下降过程,期间出现了4期湖面稳定阶段,分别在末次冰消期(13. 5±1. 2~11. 2±1. 0 ka BP)、全新世早中期(10. 1±0. 8~6. 5±0. 5 ka BP)、全新世后期(4. 2±0. 4~3. 1±0. 2 ka BP)以及全新世晚期(1. 7±0. 1~1. 2±0. 1 ka BP)。全新世晚期约1. 7 ka BP以后湖面迅速退缩,湖泊蒸发浓缩进入盐湖阶段。在末次冰消期班戈错高湖面形成主要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引起气温升高,导致区域冰雪融水量增加相关,而在全新世湖面变化主要受印度季风强度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22.
对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湖相沉积野外现察结果,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环湖广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久如错的分水岭宽谷底部(分别高出上述3湖20m、90m与60m)与北侧山坡,即纳木错的第二与第三级湖岸阶地,发现了组成阶地与异堤的湖相与湖滨相沉积。从而确证了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锴曾多次连通,即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连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离时代为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123.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Co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中太平洋研究区5座海山调查时获取的38个富钴结壳样品中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化学分析,探讨了不同海山富钴结壳中Co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结壳中元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5座海山富钴结壳中的各主要金属元素含量相近,38个富钴结壳样品中Co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67%,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2)不同海山富钴结壳中Co元素含量有一定变化,其变化与富钴结壳的类型、海水水深、地形地貌以及成矿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Co元素在板状结壳中的含量为最高,在钴结核中的含量次之,而在砾状结壳中的含量为最低;富钴结壳中Co元素含量与海水水深呈负相关,浅水区富钴结壳中Co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深水区;海山地形地貌对Co元素的含量及富钴结壳的发育有一定影响,海山的椭圆状分支、支脉及边缘部分,Co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富钴结壳发育得较好;Co元素富集成矿作用还主要受锰、铁水成成矿作用的控制。(3)富钴结壳中金属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Mn元素分别与Co、Ni、Cu、Zn、Mg、Na、Ba、Ti等元素呈强烈的正相关,而分别与Al、Si、Ca、P、Fe、Sr等元素呈负相关;Co元素分别与Cu、Al、P、Ca等元素呈负相关;Ca元素与P元素呈强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4.
黄钾铁矾族矿物是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常见的表生矿物,是重要的示矿标志,其详细研究可以为解剖与之相关矿床的次生富集过程提供重要依据。东昆仑中东段驼路沟钴(金)矿床主要出露一套纳赤台群哈拉巴依组变火山-沉积岩,其中的石英钠长石岩是重要的含矿主岩,前人认为其为一套热水喷流沉积岩,并由此提出驼路沟为喷流沉积型钴(金)矿床。文章重点选择矿区内玉女沟矿段的黄褐色-赤红色土状-块状破碎氧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全成分分析、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技术,揭示氧化带中主要矿物有钠铁矾、白云母、钠长石、石英、石膏和赤铁矿,其中以钠铁矾发育为显著特征。矿区发育的黄铁矿和石英钠长岩在氧化淋滤过程中析出的S、Fe、Na为钠铁矾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钠铁矾可作为指示高原干旱地区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氧化带的标型矿物。  相似文献   
125.
藏北色林错流域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1997年降1998年夏季对藏北色林错等水体水文特征的考察情况,结果表明,色林错是一个大型深水湖泊,表层水温在下午4:30左右达到最高,清晨7:30左右时最低,浅水区域表层湖水在6月份的极端最高水温为21.2℃,极端最低水温为11.0℃,而日平均水温变幅仅5.6℃,其幅度大于在同一时段湖区内不同区域之间表层水温的变化,色林错湖水的pH值较高咪9.19-9.66;表层水的pH昼夜变化较小,仅0.15,最高值出现在凌晨,同时水体不同区域及深度的pH值基本一致,其溶解氧变化在4.62-5.12mg/L,而且不同深度水层之间的变幅较小,仅0.03-0.35mg/L;但其湖汊浆东如瑞溶解氧的昼认变幅为4.58-5.59mg/l;盐度的日变幅为1.60%-2.20%,考察表明,藏北水体的盐分有一个从河流到湖泊、以及由流水向静水富集的趋势;鱼类的分布与水体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即鱼类随着水体盐分的增加而消失,代之以嗜盐性卤虫的出现及大量繁衍。  相似文献   
126.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动断层调查研究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高原内部活动构造变形特征、机制以及孕震构造环境等的深入认识。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羌塘地块内部进行详细的活动断层解译,结合沿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证据和最新同震地表破裂等,对该区的活动断层几何图像及运动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的西羌塘块体内部在第四纪以发育近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和由北西向与北东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系统为特征,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活动断层都呈现出了高密度、弥散分布的特点,并可归纳为3类基本的活动构造变形样式:共轭走滑断层及其伴生正断层作用、弥散式正断层作用和剪切裂谷式正断层作用,其中大部分正断层与走滑断层主要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构造类型来共同调节区域内近东西向伸展变形的,这些特征指示藏北高原内部变形更符合“连续变形模式”而非“刚性块体挤出模式”。同时发现,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发育的最新地表破裂总长度仅约400 m,最大垂直位移约0.8 m,推测可能是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W6.5强震事件...  相似文献   
127.
Lake Chen Co, situated at 90°33–39E, 28°53–59N with a lake level of 4420 m asl, is an enclosed lake with 148 km2 of catchment area and 40 km2 of lake surface. It is mainly supplied by glacier melt water either from surface inflow or groundwater.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une–September. A 216-cm long lake sediment core was obtained at a site with 8 m of water depth, 800 m from the lakeshore and 1.5% of the bottom slope in this lake. The sediment core was taken by a piston sampler and was sliced with an interval of 1 cm each. 210Pb dating measurement suggested that the average sedimentary rate was 0.16 cm yr–1, which also was confirmed by 137Cs peak occurrence. Magnetic analyses included low-frequency dependent susceptibility (LF), susceptibility of anhysteretic remanent magnetism (ARM), the 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sm (SIRM), the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sm (IRM) reverse and Soft and Hard content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sediment core. Results showed that LF was an index for refl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ut was not sufficient to reveal details of magnetic features. This had been proved by measurements of IRM Reverse percentage and Soft and Hard magnetic minerals values. The log(SIRM/LF) had much more information to reve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ARM/LF might be more sensitive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ecause it was well able to indicate the grain-size variations of magnetic particles. In the past ca. 1400 years, the warm stages were ca. 620–740 AD, 1120–1370 AD and since ca. 1900 AD. After an intensively cold stage during ca. 1550–1690 AD, a cold-humid stage from ca. 1690–1900 AD and a warm-dry stage since ca. 1900 AD followed. Among these stages, the warmest one occurred in ca. 1120–1370 AD and the coldest stage was between ca. 1550 and 1690 AD. This result might be compared with many other research results from lake cores, ice cores and the Chin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相似文献   
128.
藏北南羌塘陆块北缘毕洛错地区古近纪纳丁错组火山岩由灰色安粗岩、深灰色安粗岩、深灰色杏仁状橄榄玄武岩(气孔发育,气孔充填物为石英、方解石等,致使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石化学定名偏中性,故采用镜下定名)组成。其中,安粗岩的SiO2含量介于60.80%~61.83%之间,Al2O3含量介于16.30%~~17.22%之间,Na2O/ K2O>1,MgO含量介于0.49%~1.42%之间。岩石轻稀土元素较富集,∑Ce/∑Y介于8.20~9.60之间,δEu介于0.70~~0.91之间,呈弱负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丁错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构造环境,其岩浆可能来自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的物质,并与张性深断裂有关。根据样品K-Ar同位素年龄值32.60Ma,确定该火山岩的地质时代为古近纪。  相似文献   
129.
依据实际勘察资料,在全面阐述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状况,进行地下水均衡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勘察区地下水二维流水量数学模拟模型,重点以酒钢近期和远期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2个开采方案为依据,利用模型对未来水源地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预测预报。结果表明,各水源地总计按近期27.648万m3/d开采至2030年,开采区最大水位降深小于设计允许降深12m,并均已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由此引起的泉水溢出量减少对酒泉西盆地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对现有的其它水源地影响甚微。而各水源地总计按远期34.56万m3/d开采至2030年,北大河、嘉峪关水源地开采井降深小于设计允许降深,自2011年降落漏斗已基本稳定,但黑山湖水源地开采降落漏斗中心最大水位降深分别为17.22m和23.60m,远大于设计允许降深,并且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并与北大河、嘉峪关水源地降落漏斗相连形成区域性大降落漏斗,由此引起的水位降幅将使现有的泉水大量衰减直至完全消失,对下游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酒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酒泉公司未来必须实施开源与节流并具的用水战略。  相似文献   
130.
孔令阳  羊向东  王倩 《湖泊科学》2017,29(3):730-739
高山湖泊吉仁错位于川西高原树线以上,受现代冰川融水补给影响.通过吉仁错沉积钻孔~(210)Pb/~(137)Cs定年和沉积枝角类和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高分辨率重建了近200 a来吉仁错枝角类组合和环境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尽管过去200 a来吉仁错枝角类组合一直以沿岸种为主,但仍经历了3个明显的变化阶段.1850 AD后,枝角类组合中Alonella nana、Chydorus sphaericus和Pleuroxus sp.的增加、以及Alona rustica和Alona guttata丰度的下降指示了水温和水体pH值的上升.1900 AD后枝角类通量的增高并不同步于组合的变化,指示了湖泊营养开始增加,这种不一致的变化分别代表了大气氮沉降和区域气候变暖的影响结果.多指标综合分析得出,过去150 a来,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沉降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流域冰川融水过程和植被土壤过程),较深刻地影响了湖泊物理过程(水温升高和无冰期加长)、营养过程(氮、磷营养升高)和酸碱平衡过程(碱性增强),改变了湖泊生物的生长季节,并通过促进藻类发育,最终引起了湖泊枝角类群落组合的变化和生物量的增加.1945 AD前后吉仁错枝角类与藻类群落结构和湖泊环境的同步变化,响应于持续增温背景下多环境过程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