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61.
本文利用EOF展开,对我国西部树轮指数和降水场进行了讨论,分别计算了降水和树轮的第一、第二主成份的周期。结果表明我国西部树轮和降水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稳健回归方法对树轮和降水的传输函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2.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49~200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本资料,对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显著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差异,具有明显的时间日变化特征。同时指出,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频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量可能存在一定关系。此外,通过对在不同纬度带登陆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热带气旋所登陆的纬度带不同,其维持时间、衰减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3.
这里所指示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的作用千变万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讨论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64.
利用1933~1992年期间成都地面最高气温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的记录,通过统计推断,找出了成都地面最高气温年极值和地面最大风速年极值遵循的渐近分布——Weibul分布和Gumbel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265.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气候态变率与我国气候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Kaplan等重建的1856-2001年全球海面水 温距平(SSTA)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SSTA气候态变率,其主模态以热带西太平洋和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东太平洋大值同号为主要特征,其时间系数具60a左右的显著周期,它与全球气候跃变和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我国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有密切联系。根据热带太平洋气候态变率60a左右的时间尺度,预测未来10a内,我国汛期降水仍以长江流域偏多为主,华北干旱形势难以缓解。  相似文献   
266.
本文利用等效线性化法和Fokker-planck方程,对一个简单的非线性随机模式非线性项在不同气候时期的参数化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冰期、间冰期和现代气候的概率分布密度及输出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267.
二氧化碳及其它痕迹气体具有一定的增温低层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地质年代中,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就有较明显的变化,近期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能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有关。这对不全面的预测气候和环境变化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二氧化碳对植物生产量的有机化学效应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天—地—生”系统和“海—气—冰雪”系统中,二氧化碳只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很弱的因子。近百年来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更多地取决于自然的变化而非人类活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碳储存库,海—气交换影响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8.
广州城市气候资源与被动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的病态气候现象,潜在的危害极大。从广州的亚热带城市气候资源水平出发,讨论了应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自我调节机制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方法,目的在于减弱广州的城市热岛效应。广州地区利用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可获得建筑屋面的最大差为10℃,平均温差为5℃。分析认为,广州地区因为具有完整的气候要素,具备依靠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实现城市非绿地地表面被动降温的自然条件。文中还提出了广州城市资源应用研究方向的5项  相似文献   
269.
根据全新世沉积重矿物组合与古土壤养分分析的结果,认为毛乌素沙地全新世沉积环境有过多次正逆变化:11-10kaB。P.、8500-5000aB,P.、4000-3500aB.P.、2700-2000aB,P.以及1500-1000aB.P.时期气候较为潮湿,土壤、植被发育较好,化学风化作用较强,风沙活动受到限制,为相对低能的沉积环境。介于其间的时期则分别为机械风化作用占优势的高能沉积环境,土壤风蚀严重,气候较为干燥。  相似文献   
270.
利用NCEP/NCAR地面感热通量再分析格点资料以及MICAPS天气图资料识别的高原低涡资料集,分析了1981—2010年青藏高原夏季地面感热通量线性倾向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点讨论了夏季高原地面感热通量与同期高原低涡生成频数的可能联系尤其是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近30 a夏季感热通量的线性倾向分布具有区域性差异,感热减少趋势在高原分布较广且负值中心明显,感热增加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夏季地面感热通量与同期高原低涡生成频数呈高度正相关;感热通量强年,高原主体东部地区低层呈气旋式环流,高层为辐散气流,高原上空上升气流偏强,感热通量弱年的情形与之相反。地面感热加热强度与高原低涡的生成频数在空间上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