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This study presents scenario models for historical variations of climate and slope stability. A model for historical annual patterns of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seasonal proxies. A process-based, spatio-temporal model for groundwater variations and slope stability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GIS environment of the software PCRaster. We applied the slope stability model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limate scenarios on slope stability for three different hillslopes in the area around Bonn (German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ree climatic phases with different annual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over the historic period.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a climatic scenario representing unstable conditions of a transition from the more humid Little Ice Age to dryer recent climate produces the highest slope instabilities. The intensity of this impact, however, varies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the geomorphic system, i.e. local landforms and lithology, and cannot be generally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a specific hillslope. More unstable areas are not necessarily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the location of permeable layers (prone to groundwater rise) in relation to sensitive layers (lower strength) and higher gradients (higher stress) influences the sensitivity of a site with respect to climate changes.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capable of modeling landscape sensi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with respect to groundwater-controlled landslides.  相似文献   
252.
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11月和12月,而乌鲁木齐的过程频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阿拉木图的冬半年寒潮过程初日和终日均比乌鲁木齐偏早9 d。(2)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阿拉木图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主要出现在1980年之前;阿拉木图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存在21 a显著周期,乌鲁木齐存在39 a显著周期。(3)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低于阿拉木图,但是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强于乌鲁木齐;56 a来,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的年累计值的变化率分别为-8.1℃/10 a和-5.9℃/10 a,相比而言,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强度的减弱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53.
正Since the Quaternary,very thick lacustrine sediments have been deposited in Dalangtan of Qaidam Basin.Based on a study of high-resolution sporopollen analysis on the Dalangtan ZK06 drilling,and paleomagnetic dating  相似文献   
254.
对1960~2002年在广西影响区活动的热带气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有如下气候特征:广西影响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5.2个,强度发生突变的有3.1个,其中2%的热带气旋只发生强度突然加强,90%只发生强度突然减弱,而8%的热带气旋既发生强度突然加强,又发生强度突然减弱过程。强度突然减弱发生在5~11月,受海岸和陆地地形影响,其区域主要集中在登陆和登陆后的陆地;强度突然加强发生在6~10月,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区域集中在粤西近海至海南岛东部海域和北部湾海域。  相似文献   
255.
分别统计分析了上海、合肥、金华、武汉、长沙、南昌、吉安、衡阳等站生长季热量(﹥10 ℃积温及持续日数)和越冬期低温(﹤0℃负积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运用谱分析方法,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冷暖变化的周期及长期波动趋势。同时,预测本世纪末,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冷暖波动对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可能是一种潜在威胁;指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气候投入,突破传统农业经验,优化农业耕作轮作栽培制度,建设对气候变化具有强的调控功能的新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56.
Hammer et al. (Climatic Change 35 (1997) 1) report the presence of regularly spaced acidity peaks (H+,F-,Cl-) in the Byrd Station, Antarctica ice core. The event has a duration of about one century and fall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glacial warming. Volcanism appears to be an unlikely cause since the total acid deposition of this event was about 18 fold greater than the largest known volcanic eruption, and since volcanic eruptions are not known to recur with such regularity. We show that the recurrence period of these peaks averages to 11.5±2.4 years, which approximates the solar cycle period, and suggest that this feature may have an extraterrestrial origin. We propose that this material may mark a period of enhanced interstellar dust and gas influx modulated by the solar cycle. The presence of this material could have made the Sun more active and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initiating the warming that ended the last ice age.  相似文献   
257.
北京地区的台风降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丁德平  李英 《气象学报》2009,67(5):864-874
采用上海台风研究所1949-2006年台风降水和台风年鉴资料、中国FY-2卫星和日本气象厅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首先分析58年台风影响北京降水的气候特征,然后对8407号台风Freda和0509号台风Matsa影响下北京两次强度差异显著的降水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台风影响北京降水年均0.33次,出现在6-9月.降水过程多为大雨以上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一般2 d,最长可达5 d.(2)影响台风的活动范围大致为(20°-50°N,109°-128°E).路径主要包括西北行和转向东北行两类,并以前者居多.北京发生暴雨时,台风中心主要出现在江西-安徽-带、黄海或北京附近.(3)Freda对北京的影响发生在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过程中,而Matsa的影响表现为台风低压环流直接控制北京.两个台风均受冷空气影响而变性,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两次过程中北京位于台风不同的对流运动发展区域是造成降水强度差异的原因之一.(4)两次台风过程中北京均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层结,但动力抬升条件差异明显.Freda影响下北京具有较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偏南暖湿气流上升运动深厚.而Matsa影响下北京盛行偏北气流,中低层下沉运动显著,水汽抬升受到抑制.另外,北京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也是其台风降水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在台风东侧,地形作为偏南气流的迎风坡可加强上升运动,而在台风西侧则作为偏北气流的背风坡增强下沉运动.  相似文献   
258.
江西省冬季大雪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气候概况、环流演变、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冬季大雪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变化特征,冷冬年为大雪天气的多发年,进入暖冬期后,则有减少的趋势;空间变化上,出现大雪的频次基本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征,各地区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大雪期间,极涡、阻塞高压异常强而稳定,中低纬锋区异常强盛;超长波的稳定形势有利于天气背景的维持,造成连续性大雪。有80%的比例存在阻塞高压,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最多;有70%的比例是受南支槽影响,当南支槽与中高纬度转竖的横槽同位叠加时,有利于引导极地强冷空气向副热带地区爆发,形成江西大范围降雪天气。对流层中低层多存在切变线,雪区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暖式切变附近,雪区伴随着暖切的南移而扩展;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当850hPa同时存在切变线时,降雪天气更剧烈。有98%的比例对流层中低层存在逆温,逆温高度平均在700-925hPa;温度垂直分布一般具有1000hPa温度≤0℃,925—850hPa温度≤-2℃,700hPa温度≤-2℃的特点。地面冷空气多为中路,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降雪的产生创造良好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259.
本文通过成都城市发展前后气候要素变化的对比分析,探索了城市化对成都市气候影响的基本规律,并用统计方法得出了城市“热岛”强度(△T,△Tmin)与城市人口总户数及建成区面积密切相关的客观事实,为改善和治理成都城市气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0.
本文以金苞花为例,尝试了组培苗从试管内到自然条件下安全养护的小气候环境模拟并获得成功,提出了“关键阶段,过渡阶段和适应阶段”的三段安全养护措施及其相应的气象条件。这对名贵花卉的商业性生产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