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688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压密注浆的能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能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压密注浆的力学机理,并给出注浆压力的理论解,将整个注浆过程视为无限土体中的圆孔扩张问题,根据注浆过程中能耗区土体在注浆压力和静止土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体变关系以及注浆扩孔过程中的能量和体变守恒原理,推导出压密注浆极限注浆压力的理论解答。计算和分析表明,理论解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比较吻合,而且球形扩孔的注浆压力比柱形扩孔的注浆压力要小得多,初步证实了理论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2.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若干问题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贺兰山地区沙尘暴历史资料和综合观测资料 ,对大气背景、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期间的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质量谱、大气总悬浮颗粒 (TSP)及粒径分布、微气象、分光日射观测以及沙尘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处理 ,分析了该地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形成规律 ,气候变化特征和贺兰山的影响。并综合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尺度谱特征、光学厚度和化学组分等变化特征 ,提出了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213.
西秦岭新生代高钾质玄武岩流体组成及其地幔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西秦岭新生代高钾质玄武岩是认识大陆碰撞俯冲体制下地幔流体组成及深部动力学的岩石探针。本文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了西秦岭高钾质玄武岩中斑晶及基质的流体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流体组分在200~400℃、400~800℃和800~1200℃阶段性释出,以H2O为主,其次为CO2和SO2,并含有相对较高的He含量。从橄榄石斑晶到斜长石斑晶和基质H2O和CO2逐步升高。橄榄石斑晶流体挥发份主要释气峰温度(900~1200℃)明显高于中国东部地幔捕虏体及其它地区超镁铁质岩体中的橄榄石,流体组份以SO2和CO2等氧化性组份为主,其CO2δ13C值(-26.21‰~-20.85‰,平均-23.32‰)和CH4δ13C值(-42.35‰~-38.17‰,平均-40.03‰)低于基质的δ13CCO2值(-16.43‰~-11.67‰,平均-13.22‰)和δ13CCH4值(-44.22‰~-34.03‰,平均-39.70‰)。基质中CO2和CH4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机质热裂解特征。原始岩浆的流体挥发份主要为SO2、N2和CO2,可能起源于较深的混杂地幔源区、演化于高fO2的环境。流体挥发份化学和同位素组成表明高钾质玄武岩浆挥发份中存在地幔和地壳来源组分,幔源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可能加入了大量的H2O和CO2等,可能存在碳酸岩岩浆的混合或岩浆穿透区域碳酸盐地层的混染;其中的再循环壳源组分可能为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或其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相关的再循环壳源沉积物脱出的流体组分。  相似文献   
214.
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的绿帘石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早期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阶段形成的绿帘石,其化学成分以含铁高为特征,Fe2O3为14.796~17.84%,XFe=0.413~0.486,而CaO和Al2O3含量较低;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和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形成的绿帘石,其化学成分呈现连续变化,核部相对富Fe2O3,为11.933~12.993%,XFe=0.322-0.358,而CaO和Al2O3含量低,主要形成于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边部Fe2O3的含量低,为9.628-10.138%,XFe=0.275~0.286,而CaO和Al2O3的含量高,主要形成于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阶段;晚期退变质角闪岩相阶段形成的绿帘石,其化学成分与绿帘角闪岩相变质阶段相似,也以富含Fe2O3为特征,XFe=0.433。绿帘石化学成分的变化反映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快速俯冲快速折返的过程。绿帘石中存在三种不同盐度的含Mg^2+、Fe^2+等金属阳离子的NaCl水溶液包裹体,高盐度(22.5wt%NaCl至略大于23.2wt%NaCl)的水溶液包裹体形成于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中高盐度(12.6-16.0wt%NaCl)的水溶液包裹体形成于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而中等盐度(6.4-11.7wt%NaCl)的溶液包裹体形成于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绿帘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实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后期的折返过程中并不存在大规模的流体作用,变质流体的活动限于矿物晶体颗粒范围。  相似文献   
215.
如同世界上其它新生代沉积盆地那样,柴达木盆地在一定深度,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异常高压出现在快速沉积的厚层泥质岩中,水热增压效应明显,而且在上新世末至今发生了强烈的以水平挤压为主的构造运动,因此异常高压的形成是由于不均衡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所引起的压应力增大以及热液压力引起流体体积的变化。异常高压是油气运聚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在油气运移中,可以使上覆封隔层产生大量微裂缝,油气向上运移到在较低压储集层中,也可以使封闭性断层开启,通过断层进行侧向运移。  相似文献   
216.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的研究涉及力学和化学两方面,也即为地球化学与岩体力学两个研究领域的交叉。针对水化学作用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机理,较系统地总结了该研究领域中的现状和研究新进展,分析了其研究方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并认为此方面的研究将在工程地质学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17.
振冲挤密加固深厚吹填珊瑚礁砂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沙特吉赞新建的围海造陆货物堆场的地基处理,基于珊瑚礁砂的疏浚工程特性,开展了用两种振冲挤密法加固该处不良级配疏松礁砂地基的有效性及确定其相应工艺参数的现场试验.先完成选定小区试验,后由SPT检验其效果,再分析确定最优振冲工艺并指导了大面积工程施工.通过比对场区地基加固前、后的CPT检测结果,用Iwasaki液化指数...  相似文献   
218.
为研究宝顶山石窟区造象岩壁风化破坏及渗水危害的作用机理,选择不同类型风化产物进行定期采样监测。本文重点论述了外围岩石和造象岩壁风化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风化产物可溶盐的化学特征及可溶盐类型,以及这些特征的多年变化规律,分析论证了可溶盐不同水化学成因类型的形成特征,为防风化防渗水危害治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19.
不同压实度荆门弱膨胀土的一维膨胀-压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葆春  张彦钧  汤致松 《岩土力学》2014,35(5):1275-1283
为探讨压实膨胀土的体变行为,以荆门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借助高压固结仪对6种制样压实度下的膨胀土试样进行了一维无荷载膨胀和含一次卸载-再加载循环的压缩试验。基于膨胀试验结果,构建了膨胀时程方程,通过参数分析,明确了方程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建议了膨胀时程曲线3阶段的划分方法。基于压缩试验结果,探讨了固结屈服应力、压缩指数Cc、回弹指数Cs、膨胀力与制样压实度、土体结构性、膨胀势、孔隙比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及其分析表明,膨胀土体积变化是膨胀势与外部荷载、湿度变化的耦合作用结果,且具有强烈的水-力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20.
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陈中红  查明 《地球化学》2005,34(1):79-87
利用地质地球化学信息研究烃源岩的排烃行为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东营凹陷较为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对研究烃源岩的排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排烃行为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单层泥岩边缘地区排烃效率高,内部排烃效率相对较低,这种现象在厚层泥岩中(大于 30 m)表现更为明显,其中通常存在一定的相对"滞排区";不同的压实阶段,排烃效率也不相同,快速压实带较缓慢压实带及稳定压实带排烃效率稍高.东营凹陷存在两类超压体系:一类是相对开放性质的,幕式排烃是其重要的排烃方式之一,其排烃效率较常压系统高,排烃效率平均在 50%左右(常压体系排烃效率一般在 40%左右);另一类是相对封闭性的,为良好的超压"封存箱",其排烃效率较常压系统低,排烃效率平均在 20%左右,其地质地球化学行为显示一定的滞排特征,排烃行为不明显.研究结果认为压实不均衡是东营凹陷形成沙三中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生烃作用是其形成沙四上超压的主要机制,而沙三下同时具备压实不均衡及生烃作用的双向增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