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12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长江口外陆架区埋藏古河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资料显示长江口外的广大海域分布着大量埋藏古河道,据区域浅层地质特征及地震相特征,可把研究区埋藏古河道断面划分为对称、不对称和复式三种类型;河道内充填的沉积物复杂多样;古河道主要存在于晚更新世晚期沉积层中。60个古河道断面串联成长180km的古长江河系以及长64km的古舟山河和长近100km的古钱塘江河两条支流河道系。长江古河道宽深比较大,盛冰期时深切81~109m,河底纵比降为0.82×10-4,平均古流量约为535.24m3/s,最大断面的古流量为20433.72m3/s。按比降-河宽法判别,当时古长江河道为辫状分汊河型。  相似文献   
152.
Partial pressure of CO2(pCO2)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Estuary,Hangzhou Bay and their adjacent areas during a cruise in August 2004,China.The data show that pCO2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studied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tmosphere with only exception of a patch east of Zhoushan Archipelago.The pCO2 varied from 168 to 2 264 μatm,which fell in the low rang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estuaries in the world.The calculated sea-air CO2 fluxes decreased offshore and varied from -10.0 to 88.1 mmol m-2 d-1 in average of 24.4 ± 16.5 mmol m-2 d-1.Although the area studied was estimated only 2 × 104 km2,it emitted(5.9 ± 4.0) × 103 tons of carbon to the atmosphere every day.The estuaries and their plumes must be further studi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coastal seas playing in the global oceanic carbon cycle.  相似文献   
153.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航运条件最好的入海河流。重金属元素分析显示,灌河口表层沉积物中Hg、As和Cu的含量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接近背景值;Cd的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Hg元素出现了中等程度的生态危害性,而Cr、As、Cu、Pb、Zn和Cd等元素的生态危害系数均极低,整个灌河口潮滩地区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54.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与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长江口南支的130个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了20种常、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法对该区域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地球化学分区:Ⅰ区以相对富集SiO2,Sr,Zr元素为典型特征,主要涵盖5 m等深线以浅的长江三角洲前缘区;Ⅱ区以相对富集Al2O3,TFe2O3(全铁),MgO,Pb元素为典型特征,涵盖了前三角洲的广大区域。从地球化学分区的空间分布来分析,这两个分区元素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沉积水动力条件与沉积介质物化性质这两个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即在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实质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5.
长江口水域的水系组成和特征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台湾暖流、气旋型涡旋和32°N附近的上升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长江口水域提供了丰富的磷酸盐,并且均以不同的时间、方式和强度提供磷酸盐。长江口的浅海区南侧有上升流出现,这可由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调查数据予以证实。这样,展示了整个长江河口区水域磷酸盐的输送过程,为研究长江河口区磷酸盐的分布成因和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6.
针对陈镇东先生于《Geophys.Res.Lett.》2000年27卷3期提出的"三峡大坝将减小东海的上升流并降低东海生产力"的观点认为,陈先生在其方法的适用性、严密性和观测事实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有待商榷之处。研究分析表明,三峡大坝不仅不会减少长江的年径流量,不会减小东海的上升流,反而可通过减少长江泥沙入海通量而增加近岸水体的光可得性,从而提高长江口及东海近岸海域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7.
1999年与2006年间夏季长江冲淡水变化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径流量,1999年和2006年夏季的长江分别处于显著洪季和旱季.此期间的月平均风向也有显著区别.根据同期的海洋现场观测:相对1999年8月,2006年同期的长江口以东、以南毗邻水域表层盐度显著较高,而在长江口东北部海域则相对偏低;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底层盐度有所偏高,但在浙江中南部沿海底层盐度则相对偏低.利用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s数值模式,对1999年和2006年实际的径流量、风场和黑潮及其分支变化等3个因素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模拟试验和对比.对比试验表明:相对1999年8月,2006年夏季长江流量大幅度减小是长江口毗邻海域表层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风场是导致长江冲淡水相对偏北,并使长江口北部出现表层盐度负异常的主要因素;黑潮及其分支在东海北部入侵相对增强、在东海南部入侵相对减弱,使长江口南部表层盐度正异常海域扩大,并促使长江淡水向江口北部扩散增强、而向东部扩散减弱.长江口毗邻海域环流和水团的变化可能对夏季低氧区位置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8.
九龙江河口区现代沉积环境及其物质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九龙江河口区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激光粒度分析,并分别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和GSTA模型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由10种沉积物类型组成,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该海区底质沉积物在类型分布和粒径粗细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与沉积动力特征相对应的主要沉积环境区;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因受该区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而表现为北进南出,海门岛西北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输运趋势,而海门岛以东海域形成三向汇聚的输运趋势。  相似文献   
159.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etaproteobacteria ( β AOB) was investigated by 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s in the sediment of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eight stations in June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hypoxia zone in 2006.The abundance of β AOB ranged from 1.87 × 10 5 to 3.53 × 10 5 cells/g of sediment.β AOB abundance did not presen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alinity,whereas salinity was implicated as the primary factor affecting nitrification rates.The DGGE profiles of PCR-amplified amo A gene fragments revealed that the β AOB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ample S2 separated from other samples at the level of 40% similarity.The variations in composition of β AOB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alinity,temperature,absorption ability of sediments and TOC.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β AOB abundance was a main factor to influence nitrification rates with an influence ratio of 87.7% at the level of 40% biodiversity similarity.Considering the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β AOB abundance and nitrification estimates,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β AOB community could be expected as an indirect index of nitrification activity at the study sea area in summer.  相似文献   
160.
2006年10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微微型浮游生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和异养浮游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的丰度和碳生物量,研究了其生态分布特点,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球藻、微微型光合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