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3篇 |
免费 | 1191篇 |
国内免费 | 5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3篇 |
大气科学 | 72篇 |
地球物理 | 404篇 |
地质学 | 2814篇 |
海洋学 | 1183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268篇 |
自然地理 | 2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89篇 |
2014年 | 247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57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234篇 |
2007年 | 214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215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本文在C-O-H体系流体相平衡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热力学数据和新的p-V-T资料,在pT=∑pi假定下,计算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相组成。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存在五种流体相,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各流体相所占比例不同。在相对较低的温、压条件下,CH4是体系中占主要的流体相(约占70%),且随温、压和氧逸度的升高,它所占比例却明显降低,所获结果为探讨无机成因天然气形成的可能性、存在的量比和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2.
923.
廖继武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4):7-12
地理边缘区因处于不同地理单元之间而使其资源环境具有过渡性、边缘性、转换性等特征,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地理边缘区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地理边缘区的边缘优势不能有效发挥则使经济发展缓慢,出现边缘化现象。分析典型地理边缘区-海南西部以期探究边缘化的形成机制与反边缘化的有效对策。地理边缘区存在位置偏远等不利因素,该不利因素是引发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削除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与挖掘边缘优势是反边缘化的关键措施。构建快捷交通通讯可改善地理边缘区的区位条件,壮大优势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等均有助于海南西部实现反边缘化。 相似文献
924.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标志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国外探测和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似海底反射波(BSR)、振幅空白、负极性和异常高速带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标志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25.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在系统总结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机理、物理化学响应、形成环境及成藏模式、分布规律和资源评价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研究的方向和科学问题。2007年4—6月通过钻探获得了测井、原位测量、沉积物岩心及其顶空气、孔隙水、微生物、水合物等样品和资料。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理想区域。采用重点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物质基础、形成环境、成藏过程、响应机理和成藏系统等研究思路,针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中气—水—沉积物—水合物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响应机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的耦合控矿机理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物源、地质与温压场等成藏条件、成藏演化热动力学机理、成藏响应机理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等5个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26.
927.
穿过Barents海“火山口区”的多次调查资料的解释结果提供了该区火山口(大洼地,直径300-500m,深10-30m),与距今大约15000年冰消作用后气体逸出相关联的进一步证据。为山口的位置表明气体的流动受到三叠纪粉砂岩基岩断裂的控制。数个火山口内的地形高处(由棱角状的岩石组成,局部隆升于火山口壁围岩之上),被解释为水合物丘状体,说明了在火山口形成之后气体仍持续不断地流动。这可能是最早报道的在岩化沉积物中存在的水合物丘状体。假定这种气体为甲烷,海底温度与现今的相似,那么,当海底位于海平面之下280-340m时(比现今低10-80m)就会形成水合物丘状体。地化研究为紧邻火山口区海底浅层中气体水合物随季节性温度变化而分解这一论点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28.
南海神狐水合物钻探区不同形态流体地震反射特征与水合物产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含气流体运移的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尤其是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普遍存在流体渗漏的现象,暗示了水合物赋存的良好前景。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内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显示,区域内发育大量流体运移通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地震反射模糊带,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花冠状和穹顶状两大类模糊反射带。模糊反射带的存在意味着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含气流体运移条件,能够为甲烷气体的垂向运移提供通道。神狐海域水合物的钻探结果表明,水合物的分布与模糊反射带的分布范围具有良好的空间匹配关系,其中,花冠状地震反射模糊带侧翼部与中尺度正断层相连,促进了含气流体的侧向运移,顶部与可能的微裂隙相通,气体可向上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形成了水合物藏;而穹顶状地震反射模糊带顶部则通过疑似流体通道与海底沟通,这种结构极易形成气体逃逸而无法形成水合物。因此,不同形态特征的模糊反射带可能对水合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29.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