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贺义兴  宋书林 《地质学报》1999,73(4):315-319,T001
河北平山阜平群浅粒岩和黑云变粒岩-片麻岩熔融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在开放体系条件下两类岩石深熔作用性质有一定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SiO2不饱和的非均一局部熔融-再结晶效应,当实验温度为680℃时,黑云母与斜长石发生脱水熔融和部分熔融,转换成白云母,绿帘石,铁尖晶石,石英等物质成分,当温度为750~800℃时,上述中间产物和残留黑云母及新生熔体进一步转变为夕线石,铁尖晶石,橄榄石,富Ca斜长石和钛铁  相似文献   
202.
通过对北京石花洞滴水地球化学一个水文年的观测,揭示了洞穴滴水水文地球化学季节变化与外界气候变化的关系,3个滴水点的滴率随降雨量的增加都有明显的变化,但不同滴水点滞后时间不同。滴水滴率、Mg2+和SO2-4含量的季节变化数据显示,雨季洞穴滴水主要来源于当季降水,但也存在岩层滞留水的混入。滴水中Mg/Ca比值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旱季较低而雨季较高,但在雨季初期出现较大的波动。分析洞穴上覆土壤和洞内裂隙土壤数据,认为雨季初期滴水中Mg/Ca比值的波动是由土壤中Mg2+的快速淋溶造成的,上覆土壤结构性质和组分变化均影响滴水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3.
Schmidsippl剖面位于奥地利北钙质阿尔卑斯构造带内Gosau群典型地区。剖面出露的Bibereck组记录了一个海侵和沉积区海水变深过程。Bibereck组之下是Santonian晚期Hoclamoos组(Santlkalkbank段),主要为砂质、粉砂质灰色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泥灰岩,含少量双壳类碎片。Hochmoos组之上为灰色泥灰岩和泥灰质灰岩。Bibereck组下部显示变深到近滨-远滨过渡带区域;向上,泥灰岩指示细粒泥质远滨沉积,水深大致50~150m;之上出现浮游有孔虫含量超过90%的泥灰质灰岩,代表着半深海沉积环境。生物地层数据显示采样层位整体位于浮游有孔虫asymetrica-elevata带,由Globotruncanita elevata和Dicarinella asymetrica的共同出现来界定。钙质超微化石Calculites obscurus、Lucianorhabdus cayeuxii、Arkhangelskiella cymbi formis的出现指示属于钙质超微化石带CC17b/UC12,相当于Campanian初期。地层深度剖面上,Ca/Al比值和Catot含量显示海水来源的Ca在0~5m地层内几近于零,向上快速增加;(Fe/Al)/碳酸盐显示两个峰值,代表更还原条件,分别位于4m和10m位置;K/Al比值的下降被解释为更潮湿气候条件;剖面上部Ba含量的增加显示向更低原始生产条件的变化;陆源矿物在剖面7m以下保持稳定,之上一直到剖面顶部不断下降。生物地层数据表明在约50万年短暂的时间间隔内水深由几米深浅水环境变深为800~1500m深半深海环境。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在海侵过程中出现两个海平面变化波动过程。这些数据为与上覆大洋红层进行对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4.
The Ca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odern seawater has been determined using a 43Ca-48Ca double spike, which was calibrated using a 42Ca/44Ca seawater ratio of 0.30587 ± 0.00026. This ratio was determined from a total evaporation experiment in which the ion beam was measured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emission. With integration of the peak intensities, the fractionation effects can be minimised, since total evaporation of the reservoir cancels out the effect of vapour enrichment in the light isotopes. This experiment avoids the gravimetric uncertainty inherent in the double spike calibration. This calibration allows the precise redetermination of the seawate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Ca. A mean 40Ca/44Ca ratio for two Atlantic water samples of 45.143 (2smean= 0.003) was found. The goo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Ca isotope ratios in present seawater and the very strong isotopic homogeneity of Ca in the oceans illustrate the advantage of using seawater as the common standard, with the advantage of decreasing interlaboratory bias.  相似文献   
205.
碳酸盐岩是个巨大的碳源和钙源,在地球表面分布极广。随着近年来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对地表碳酸盐岩的溶蚀产生重大影响。为研究污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H计、酸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扩散X射线谱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的金属离子浓度、pH值、HCO3-浓度、碳酸盐岩被溶蚀前后表面形态和组分变化等指标。研究发现,模拟污水(含有几种重金属离子、H2PO4-、NH4+、脲和土壤微生物等)对碳酸盐岩的溶蚀结果有显著差异,如模拟污水对碳酸盐岩有强烈的溶蚀作用,使其释放更多的Ca和C;低浓度Pb(NO3)2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吸收CO2;高浓度的Pb(NO3)2、CuCl2、CuSO4和土壤微生物扩增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释放CO2;重金属盐溶液和复合污水对碳酸盐岩溶蚀后有次生矿物生成等。  相似文献   
206.
有孔虫壳体Mg/Ca温度计是近10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恢复古海水温度的方法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方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海水盐度影响壳体对Mg元素的吸收,是对Mg/Ca温度计"忠诚度"最具威胁性、也是近来最受人们关注的因素之一。查阅了最近2年有关Mg/Ca温度计中盐度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整理出对盐度因...  相似文献   
207.
表层海水温度(简称SST)的变化,已经成为古海洋学研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料。古温度的定量估算已成为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的关键性环节,是古环境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海水古温度再造方法备受关注。从最初的标志种和标志性生物组合,到后来的转换函数估算海水表层温度,再发展到用地球化学方法获得古海水温度,如有孔虫氧同位素、U37^k和有孔虫Mg/Ca比、珊瑚骨骼Sr/Ca、U/Ca和Mg/Ca等,古海水温度的估算方法日趋完善。从原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角度,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将来表层海水古温度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