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7篇
  免费   1266篇
  国内免费   1453篇
测绘学   1079篇
大气科学   895篇
地球物理   1996篇
地质学   3493篇
海洋学   811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425篇
自然地理   83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uring the 2000 activity of Miyake-jima volcano, Japan, we detected long period seismic signals with initial pulse widths of 1-2 s, accompanied by infrasonic pulses with almost the same pulse widths. The seismic signals were observed from 13 July 2000, a day before the second summit eruption. The occurrences of the seismic signals were intermittent with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ir magnitudes and numbers building toward a significant explosive eruption on 18 August. After the eruption, the seismic and infrasonic events ceased. The results of a waveform inversion show that the initial motions were excited by an isotropic inflation source beneath the south edge of the caldera at a depth of 1.4 km.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urces of the infrasonic pulses were located in the summit caldera area. The times at which the infrasonic pulses were emitted at the surface were delayed by about 3 s from the origin times of the seismic ev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small isotropic inflations excited seismic waves in the crust and simultaneously caused acoustic waves that traveled in the conduit and produced infrasonic pulses at the crater bottom. Considering the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s and gas temperatures emitted from the vent, the conduit should have been filled with vapor mixed with SO2 gas and volcanic ash. The change of the ti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ismic and infrasonic signals suggests that the seismic source became shallower within half a day before the August 18 explosive eruption. We interpret the source process as a fragmentation process of magma in which gas bubbles burst and quickly released part of the pressure that had been sustained by the tensional strength of magma.  相似文献   
42.
北京商务中心区大气环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部,距离故宫博物院约4.5km,占地约4km2,最高建筑物超过300m,建成后会导致局地大气环境改变。采用基于k-ε湍流闭合的城市冠层模式对CBD建成后的大气环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主导风向西北风时的大气通风能力稍优于次主导风向西南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约5.3m,零平面位移约110.0m;浅色建筑外观、屋顶绿化及高叶面指数植被有助于气温的降低,可缓解夏季热岛效应;交通高峰时段,主要道路尤其是交叉路口的NOx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上述研究结果对优化CBD规划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深水滑翔机器人耐压壳体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水滑翔机器人耐压壳体在深水中压缩变形和海水密度随水深增大而变化等因素造成驱动浮力变化问题,利用压缩变形和密度变化对驱动浮力影响的互补特性,归纳了载体耐压壳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保证耐压壳体抗压条件和质量最小前提下采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降低耐压壳体压缩变形和海水密度变化对驱动浮力的影响,提高系统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4.
基于ArcGIS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尚 《地理空间信息》2009,7(6):130-132
提出了基于ArcGIS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的整体思路,对其中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5.
二维黄金分割法在抗滑桩截面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抗滑桩截面宽度和截面高度与抗滑桩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二维黄金分割法与计算机编程方法,编制了专门的计算软件对抗滑桩截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满足抗滑要求的前提下使单抗滑桩工程总费用达到最低的优化目的.在三峡库区某工程的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滑坡的治理设计具有较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以线性粘滞阻尼器加固剪切型规则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原理提出附加阻尼系数正比于层间位移平方的分配方式。以六层和十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以确保结构在中震时保持弹性状态为设计目标,分别采用附加阻尼系数正比于层间位移平方的分配方式以及现有的分配方式,对结构进行消能减震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有控结构均满足中震不坏的要求,层间位移角限值均未超过1/550,减震效果良好;附加阻尼系数正比于层间位移平方的分配方式得出的总阻尼系数最小,为最经济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47.
针对国内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没有统一的规范及标准,为提升海上风电基础设计建设的水平,通过对东南沿海某海域海上风电基础的设计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论证,验证了群桩高承台结构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的最大应力主要发生在塔筒底座与承台接触部位及钢管桩与承台连接段,应在连接部位加强措施处理;基础竖直位移较小,水平位移相对较大;分界部位应力较集中,刚度不能顺畅过渡,可考虑填充碎石土等方法加强。本研究对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可为将来制定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标准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中国未来大批量的海上风电能源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近60年洞庭湖泊形态与水沙过程的互动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历史文献、图件及1951~2009年长系水沙等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洞庭湖形态与水沙过程的互动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湖泊形态与水沙过程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近60年间,水沙过程以多种形式改变湖泊形态特征值,如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水深变浅以及湖面﹑湖容依次减少1840km2及130×108 m3;同时湖泊形态特征值改变也引起水沙特性变异,在1951~2002年间湖盆蓄水量呈明显的增减波动,但同流量下汛期水位普遍抬高1.2~1.90m,西﹑南﹑东洞庭湖水位变幅依次增大1.61m、1.39m和1.35m,各主要水文站前5位最高洪水位排序的年份均出现在湖面积(容积)历史最低值,泥沙淤积率为70%以上;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及"退田还湖"后,高、中水位下湖盆调蓄量有所减少,城陵矶丰、枯水位分别降低1.12m及0.35m,西湖区与东南湖区的泥沙输出比均呈增大趋势,泥沙淤积率减至35.9%。其互动响应机制,可概化为泥沙淤积循环→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湖面湖容缩小→水沙特性异变→改变湖泊形态→水沙特性变异的互动响应动态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49.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桂兰  左玉辉 《地理学报》2007,62(2):137-146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 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 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框架, 通过 “六位一体”指标的评估和调控, 确保海湾地区PRED 遵循“五律协同” 原理有序协调地演 进; 最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厦门城市已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已基本为第二、第 三产业所替代, 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密集, 湾内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物种, 还有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湿地; 经分析评估, 其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六位一体” 的灰度值为75.725; 保持PRED 协调演进应加强调控的主要方面是: 保护重要的生态源和海陆之间的生态廊道、防止深水港口岸段和航道的淤积、“控源导流”缩减陆源污染、塑造海湾特色景观和岛链景观、保持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并选择性地发展临海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索深海,不同类型的深海运载装备得以成功开发,并应用于深海科学、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保障及战略安全等不同领域。深海运载装备可以分为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深潜器(ROV)、自治式深潜器(AUV)及混合型深潜器,其中以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群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力量。文章对美国"阿尔文"号、俄罗斯"和平I"号和"和平II"号、日本"深海6500"号、法国"鹦鹉螺"号、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综合比较其优缺点,提出了建立职业化运行保障队伍、优化作业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探索多型潜水器海上作业模式等运行管理机制构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