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localiza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s (NOS) is dealed with in the developing gonads of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It was found by NADPH-diaphorase staining that (1) NOS activity was present in the nuclear membranes of germinal vesicles during the entire period ofoocyte development; (2) NOS was localized in both the nuclear membranes and the perinuclear region of cytoplasm in the vitellogenetic oocytes; (3) NOS was relocated in the cortical layer in the mature egg; (4) NOS activity was present in spermatocytes, but not in the spermatogonia in the middle of October; (5) NOS was detected in both spermatozoa and spermatids as well as spermatocytes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OS in the developing gonads in protochordat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role for NOS i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nuclear membranes and yolk synthesis during oogenesis and in cell divi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during spermatogenesis.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进行了初步调查。该水域的文昌鱼幼体分布面较广,从5m和12m等深面上均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和一定的生物量。6-8月间文昌鱼幼体体长为1.3mm-7.8mm,进入8月份后,幼体态转入底栖潜沙生活。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Branchiostom a belcheri G ray (am phioxus) is aprecious m arine species listed in the nationalprotectedanim als ofsecond class (H uang etal., 1999). Itbe-longs to the 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ofthe phylumvertebrata. A m phioxus is the ancestor of vertebrates5×108 a ago, and is a typical transitionalsam ple ofevolution from invertebrates to vertebrates. The re-search of am phioxus,therefore,is ofgreatim portanceboth for anim al taxonom y and organic evolution(N ozakiand G or…  相似文献   
14.
喻丹  张培军 《海洋科学集刊》2004,46(46):142-147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卵裂和囊胚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细胞后,在原肠期开始出现明显的细胞运动,囊胚表层的细胞通过一个称为组织者(Spemann and Mongald’s organizer)的结构进入胚胎的内部,经过内陷、内卷、汇聚、延伸等一系列细胞运动,按照既定的方向迁移到达目的地,参与构建各个胚层,这一过程称为形态发生运动。形态发生运动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在这一过程中,特定的单个细胞或成群细胞的定向迁移,对于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以及由这些胚层所产生的特定组织器官的发育与分化,具有决定性影响 从发育进化角度讲,作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过渡类型,一个世纪以来,文昌鱼一直是发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童第周等做出的关于文昌鱼胚胎调整性的研究(Tung et al.,1958,1960,1965),他们利用卵裂球的分离和配合实验证明了文昌鱼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具有调整能力,各部分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但关于文昌鱼形态发生运动的研究仅限于形态描述(Conkjin,1932; Hirakow et al.,1991),对于文昌鱼形态发生过程中细胞运动机制依然缺乏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文昌鱼酸性磷酸酯酶在不同浓度的盐酸胍作用下酶的构象与催化活力变化的关系。盐酸胍浓度在1mol/dm~3时,酶活力提高50%.随着盐酸胍浓度提高(2~4mol/dm~3),酶活力下降,荧光强度也下降,荧光发射光谱λ_(max)值明显红移(330~358nm)。测其变性及失活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酶的失活速度大于变性速度,表现为慢构象变化、快活力变化的一种模式。在盐酸胍3~4mol/dm~3时,酶的变性与失活过程表现为两个一级反应过程(快相和慢相),其构象与催化活力的变化表明AC-Pase 与活力部位相关的色氨酸残基微环境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onicus)采自于青岛沙子口海区,在室内进行周年培育。每月采集样品,经测量、固定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研究了其周年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室内培育的文昌鱼一周年内全长没有明显变化,仅体质量在繁殖期即其性腺发育至Ⅴ期时有明显增大(P0.05=,精卵排空后则恢复原来体质量。文昌鱼1 a内在夏季6~7月繁殖1次,能自行排放卵和精子,排空后个体的卵巢或精巢,在适宜的条件下,经历Ⅰ、Ⅱ、Ⅲ、Ⅳ和Ⅴ期的发育过程,进行下一轮的性腺发育。文昌鱼精巢在Ⅳ期前先于卵巢发育,两者在Ⅳ期前发育都不同步,精巢处于Ⅳ期时间较长,一般从3月持续到5月,而卵巢处于Ⅳ期一般是在4月~5月。  相似文献   
17.
文昌鱼鳃组织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japonicum)鳃细胞,使用L15,M199,Eargle'sMEM为基础培养基,加入一定量的NaCl及5%,10%,20%等不同体积分数的牛血清.经条件优化后得到最适合的培养条件为2L15+20%FBS+0.45%NaCl,在26~28℃条件下培养,组织块贴壁后12 h内就有至少4类上皮样细胞从中迁移出来,这些细胞在前3天迅速增殖,到第6天基本上达到平稳期,往后细胞开始凋亡,最长可以存活近两个星期.鳃细胞的原代培养为文昌鱼细胞体外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青岛文昌鱼的晚期囊胚和早期原肠胚的胚胎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索显示青岛文昌鱼染色体G带的新方法,采用片龄、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显带技术对青岛文昌鱼的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显示了青岛文昌鱼染色体的G类带型,绘制了青岛文昌鱼染色体的G类带型模式图,并对三种G类带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青岛文昌鱼18SrDNA序列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根据囊胚晚期细胞上的核杂交信号多少及特异性确立青岛文昌鱼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于青岛文昌鱼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条件为:预处理采用5ng/μl的胃蛋白酶处理3—5min和10ng/μlRNA酶处理1h;100—300倍探针浓度的鲑鱼精DNA进行封闭;50%甲酰胺/2×SSC,1×SSC,2×SSC,42℃的洗脱强度;3%BSA进行抗体封闭;杂交时间可以控制在12—18h;杂交温度保持37℃;PI(1.5μg/ml)的量每片20μl以内。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81年和2004年胶州湾口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Tchang et Koo)采集资料,分析了23年来青岛文昌鱼体质量、体长、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变化,发现1981年文昌鱼个体最大体长为55 mm,平均体长为37.63 mm,而2004年个体最大体长仅42 mm,平均体长只有29.82 mm;1981年各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0.06~0.14 g,2004年为0.03~0.04 g;1981年平均栖息密度为753个/m2,2004年为1 220个/m2。采用成对数据平均数比较的假设双尾检验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文昌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在1981年和2004年均有显著的差异,平均分布密度在显著水平a为0.01时,差异不显著,而在a为0.05时,差异显著;说明2004年采集的青岛文昌鱼个体长度和质量都明显变小而分布密度有所增加;而平均生物量,1981年和2004年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长个体数比例表明,1981年和2004年文昌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以及各年龄组的生长情况等方面也不相同。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初步分析为底质的改变、栖息地萎缩、饵料丰度和组成改变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