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90篇
海洋学   19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勘探效益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不断降低.如何准确预测高勘探程度-成熟探区的剩余油气资源,成为石油投资者和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详细探讨勘探效益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勘探效益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剩余可探明储量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的剩余可探明储量约为6 773×104 t,仍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实践证明,由于勘探效益法合理回避了油气成因的机理问题,减少了资源评价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52.
辽宁白云金矿床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刘国平  艾永富 《岩石学报》2000,16(4):627-632
白云金矿和上于辽宁东部古元代变质岩系分布区,辽东地区已发现多个大型金矿床,为中国东部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对于包括白放在内的该区金矿的成因和成矿时代有多种观点。西方关K-Ar法测年的基础上,采用了石英^40Ar/^39Ar法研究白放床的成矿时代,样品从460℃到1600℃进行了九个阶段的加热分析,从白云金矿床含金铁硅钾蚀变岩中分离的两个石英单矿物样品通过^40Ar/Ar快中子活化、阶段加热法获得的坪  相似文献   
253.
通过对大王北洼陷钻井岩心精细观察,及对洼陷资料重新分析,发现大王北洼陷沙二段为盆地断坳期,盆地呈"碟"状,地势平缓,广泛发育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浅水环境下原有的正常砂质滩坝沉积极易受风暴流作用,接受风暴搬运的沉积物,并受风暴流后期改造,形成风暴沉积.大王北洼陷沙二段整体呈细质沉积的滩坝砂体中粗粒泥质沉积,是由风暴沉积作用形成的,这一认识为解释滩坝砂体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线索,对该区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油气勘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4.
郝乐伟  王琪  廖朋  唐俊  张功成 《沉积学报》2011,29(4):734-743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分析,研究区内发育大量的粒间和粒内溶蚀孔。在大量实测物性参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2 750~3 500 m和4 100~4 600 m两个深度段。通过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实了形成次生孔隙的原因主要是有机质成熟时释放的有机酸和成岩过...  相似文献   
255.
256.
沾化凹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分析断裂活动性的基础上,就印支运动以来沾化凹陷断裂的发育期次、组合特点、成因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中、新生代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断裂发育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带的活动两大构造体系域;晚三叠世NW向逆推断层的发育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挤压拼接时产生的板内局部挤压调整效应;晚侏罗世—白垩纪NW向断层发生的构造反转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地幔上涌所产生水平拉张背景下郯庐断裂左行走滑的结果;燕山—喜山构造阶段过渡期郯庐断裂由左旋至右旋的转换,则导致了研究区断裂发育由NW向至NE(NEE)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257.
黄河口凹陷渤中34地区明化镇组下段下部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席状砂较发育。为进一步认识前缘席状砂体的发育规律,通过岩芯、钻井、生产动态、黏土矿物等分析对席状砂体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进行综合研究。席状砂主要表现为薄层或薄互层特征,根据发育位置可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边部及河道末端席状砂两种类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基准面短期旋回为时间区间,将席状砂体的沉积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湖水上升初期的河道弱席状化模式、湖水上升期至最大湖平面时期河道末端面状流增长模式以及最大湖平面时期席状化改造模式。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类型亦从席状砂体向水下分流河道演化。暖湿气候、一定的水体规模及地形坡度条件是前缘席状砂体大面积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快明下段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8.
东营凹陷北部沙四上亚段是重要的含油层系,其储层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是近年来的研究难点和热点。通过对研究区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荧光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研究东营凹陷北部沙四上亚段的固体-流体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出7个流体活动期次,其成岩环境的变化依次为碱性、酸性、碱性、酸性、碱性、酸性至酸碱交替。酸性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明显的碳酸盐溶解、长石溶解及石英的次生加大等,主要改善了储层物性;而碱性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石英的溶解、长石次生加大、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及硬石膏沉淀等,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孔隙,降低了储层物性。研究区共发生两次油气充注,为沙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以及馆陶组沉积末期,两次油气充注分别对应了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259.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为一套盐湖相沉积物。研究表明,沉积环境与有机地化特征具有明显对应关系,咸水湖-盐湖相和盐湖相区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扇)三角洲前缘与(扇)三角洲前缘-盐湖相区次之,(扇)三角洲平原区相对最差。烃源岩类中以页岩、油页岩最好,白云质、灰质泥岩、泥质白云岩、泥岩次之,含膏、含盐泥岩相对最差。有机质类型主要为1型,其次为Ⅰ型,少量Ⅱ2型。且Ⅰ型、Ⅱ1型有机质一般分布在盐湖相区内,而Ⅱ2型和Ⅰ型有机质则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相和(扇)三角洲前缘相带。生物标志物指示烃源岩沉积环境为还原-强还原、高盐度咸化湖泊环境,其正烷烃多呈双峰态分布,高碳数部位具有一定的奇碳优势,OEP值大于1植烷、伽玛蜡烷含量高,Pr/Ph分布范围为0.04~0.72,β-胡萝卜烷和藿烯、ββ藿烷、芳香含硫化合物及脱羟基维生素E普遍存在,Tm/Ts大于1。根据Pr/Ph、Pr/nC17、Ph/nC18相对组成三角图可有效区分半咸水湖相与咸水湖-盐湖相。  相似文献   
260.
重点对伊利盆地伊宁凹陷二叠系与三叠系主要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盆地二叠系主力烃源岩为铁木里克组,三叠系主力烃源岩为小泉沟群。该盆地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机质丰度较好,已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形成,是好的生油岩;盆地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低,生油能力较二叠系差,属于中等生油岩。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介于-23.55‰~20.85‰,指示有机质母质类型为Ⅱ—Ⅲ型有机质。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δ13C介于-26.51‰~-20.45‰范围内,代表Ⅱ型有机质。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最高热解峰温、饱和烃轻重比、OEP值研究表明伊宁凹陷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成熟度相对低。总体评价认为二叠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是伊犁盆地伊宁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