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73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984篇
地球物理   474篇
地质学   371篇
海洋学   605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61.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前出现了显著的地表气温异常和潜热通量异常。二者在时间上相关,空间上相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表气温异常出现于2005年11月2日至13日,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南侧,呈NE向展布,与江西北部主要的构造带走向一致。地表气温出现异常2d后,在震中地区及其北侧,沿构造带分布的大片水域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显著的潜热通量异常,持续时间从11月4日至15日。2种异常的量值都超过了26a的平均值与1.5倍均方差之和,持续时间长,形态孤立,与地质构造相关,有别于气象因素导致的异常。震前气温异常和潜热通量异常都是地震前地下的热量增加导致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水体分布较广的区域大多表现为潜热通量异常,而在水体较少的区域则表现为气温异常  相似文献   
762.
提高大气环流模式的模式顶层高度对中高层大气(如平流层准两年振荡)的准确模拟至关重要.本研究将IAP大气环流模型(IAP-AGCM)延伸至中层大气顶(~0.01 hPa,~80 km)并提高垂直方向分辨率(91层),发展了一个中高层大气环流模型(IAP-AGCML91).结果表明,与低层模式相比,该中高层大气模式在整体上...  相似文献   
763.
利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中的降水数据以及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对全球变暖趋缓背景下(1998年后)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水汽输送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增暖减缓背景下,辽宁夏季降水量存在一定的增加趋势,但趋势较弱,其中辽宁南部降水的增加趋势较其他地区显著,对...  相似文献   
764.
Correlation studies of the pattern of time variation of the recorded solar neutrino flux monitored through the reaction Cl37 → Ar37 with various parameters of solar activity is suggestive of possible emission of a penetrating neutral particle from the sun influenc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transformation Cl37 → Ar37 deep underground at the required rates. This possibility has to be invoked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generating the observed pattern of variations through a large modulatory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electron neutrino. The prediction that follows is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time varying component (diurnal) in the rate of some nuclear transmutations deep underground caused by an unknown neutral radiation having an interaction cross section with matter probably much larger than the canonical value of 10-36 cm2 per nucleon speculated upon by some authors in the WIMP scenario for the sun.  相似文献   
765.
利用1958—2006年OAFlux热通量资料,分析了东中国海海域潜热通量的长期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局地和太平洋海域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东中国海潜热通量显著增加,沿黑潮主轴增幅最大。通过分析阿留申低压区(30°N~60°N,160°E~140°W)风场的变化,发现其风应力旋度与东中国海潜热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气比湿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可能是北太平洋风应力旋度的变化而不是东中国海域风场的变化导致了潜热的长期增加。超前和滞后相关分析表明,东中国潜热通量的变化比北太平洋风应力旋度的变化存在4 a左右的延迟,可能是副热带环流对风场变化调整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766.
近30年日本海热容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OF分析与相关分析等高级统计方法,对近30年来日本海热容海平面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期间(1976年1月—2005年12月)日本海热容海平面异常TSLA与SOI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整个日本海的区域平均热容海平面异常TSLA与SOI的相关系数为-0.54,SOI超前热容海平面异常3至5个月。日本海热容海平面异常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显示,日本海热容海平面在东南部海域的变化幅度明显强于西北部海域;相关分析表明,东南日本海的区域平均热容海平面异常TSLA响应SOI较快,与SOI的相关性更强,其相关系数达-0.57,SOI超前热容海平面异常1个月左右。计算还表明,日本海的热通量异常HFA比日本海热容海平面异常TSLA超前2至3个月,二者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54。这说明,日本海的热通量带来(或者带走)的热量对日本海的热容海平面上升(或者下降)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OI与日本海热通量异常HFA之间存在相对较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SOI超前HFA1个月左右。这表明,日本海的热通量异常HFA受到ENSO循环的调制。由此可知,日本海热容海平面对ENSO有较好的响应: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SOI是负值,由于SOI与HFA负相关,因此,HFA为正值;与此同时,HFA与TSLA正相关,TSLA为正值。综上所述,近30年全球的ENSO循环对日本海热容海平面异常TSLA有反位相的调制。  相似文献   
767.
Harper L. Simmons   《Ocean Modelling》2008,21(3-4):126-138
A realistic-geometry global baroclinic tidal model forced with a single tidal constituent (M2)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tion of the internal tide and the associated radiated baroclinic energy flux. The model internal wave spectrum is populated at discrete frequency multiples (1/2,1,3/2,2,5/2,) of M2. The 1/2M2 subharmonic is particularly energetic at its turning latitude of ±28.8°. Poleward only integer superharmonics of M2 are significantly excited. The subharmonic turning latitude (SHTL) disturbance has high vertical wavenumber and shear, provided that internal tide energy level exceeds a threshold value.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Richardson numbers smaller than 1/4 occur in the upper few hundred meters in both the realistic-geometry model and in a complimentary idealized geometry two-dimensional (2D) model. In the 2D model, the disturbance enables Richardson number dependent diapycnal entrainment to effect a modification of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 upper 400 m of the ocean, and poleward cross-SHTL energy flux falls to 10% of its pre-instability value due to energy transfer to the non-propagating (i.e., inertial) subharmonic. Realistic-geometry simulations suggest a more modest 40% decrease in net flux, although the strongest beams are almost entirely shut down. The predicted energy flux-convergence implies a thermocline dissipation rate in the 28.5–30.0°N latitude band of 5×10-9Wkg-1, with an associated diapycnal diffusivity of 10-4m2s-1. North of Hawaii the implied regional dissipation rate reaches 4×10-8Wkg-1 with an associated thermocline diffusivity of 8×10-4m2s-1. Investigations of subgridscale parameterization and resolution sensitivity suggest that the basic character and magnitude of the predictions are robust to details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The present results are taken as further evidence that an increase in shear-driven turbulent mixing in the upper ocean is predicted at special latitud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earch should be directed to regions where intense low-mode internal tide beams cross their subharmonic turning latitude.  相似文献   
768.
利用卫星探测研究地下结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外利用卫星上观测的电子流量和磁场资料进行地下结构探测研究的一些成果.研究表明,卫星上记录到的不同能量电子流量脉冲突变与地下结构、深大岩石圈断裂带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卫星磁场观测具有覆盖全球的优势,随着卫星磁场数据观测精度的提高,卫星磁测在全球磁变模型的建立、研究大陆内部结构、大陆和海洋边界带、地幔过渡带等方面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卫星观测将成为全面、整体探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69.
本文利用星簇Cluster的三颗卫星(C1,C3和C4)在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快速对流事件(RCE, Rapid Convection Event)及其与亚暴的关系.结果显示单点卫星对RCE的观测,不能反映磁尾RCE的真实情况.在2002年7月25日发生的一次RCE事件, C1和C3观测到这次RCE,C4却没有观测到.在三颗卫星联合观测到的306次RCE中,C1观测到215次,C3观测到266次,C4观测到227次.统计研究表明,单点卫星观测到的RCE的平均时间也不能准确反映磁层内的RCE.由此推论在整个中心等离子体片内,快速对流事件所承担的能量和磁通量的输运量,可能远大于单点卫星观测给出的结果.用速度来定义的磁尾爆发性整体流(BBF,Bursty Bulk Flow)与亚暴的关系,比用磁通量定义的RCE与亚暴的关系要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770.
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_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