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56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4,自引:11,他引:84  
舒良树 《地质通报》2012,31(7):1035-1053
华南至少经历了4期区域规模的大陆动力学过程,除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具有活动陆缘背景外,均在板块内部发生并完成。华夏块体是一个以新元古代岩石为主体构成的前南华纪基底,不是稳定的克拉通古陆,经历了聚合-裂解-再聚合的复杂构造演化。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拼合事件使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再次缝合,形成真正统一的中国南方大陆。在震旦纪—早侏罗世期间,整个华南基本处于陆内滨海-浅海-斜坡环境,内部没有切穿岩石圈的断层,没有大规模幔源岩浆和火山喷发的记录,多次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均在统一的华南岩石圈之上进行。经过早—中侏罗世的构造体制转换,才演化成为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早到晚,华南岩石圈经历了多期、幕式的生长,以侧向增生为主(块体拼合),垂向生长为辅(岩浆上侵)。到晚中生代,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陆内伸展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华南盆岭构造。长期的板内构造演化和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华南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成为各种矿产与资源的富集区。新元古代南华纪和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最有利的成矿期,尤以后者矿种最多、储量最大。  相似文献   
592.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志留、泥盆纪、中新生代充填序列的岩性,主要为硅质碎屑岩。作者采用点计法对该充填序列中的砂岩进行了骨架矿物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库车拗陷的物源区为南天山造山带,沉降中心的充填序列,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揭顶剥蚀史。志留一泥盆纪时,塔东北拗陷的物源区为北部古塔北隆起和加里东中期抬升的寒武-奥陶系和东北角的库鲁克塔格隆起;三叠-侏罗纪时,物质来源主要为海西运动时形成的沙雅隆起和库鲁克塔格隆起;自白垩纪以来,坳陷主要接受南天山造山带的物质。物源区的类型不仅随着坳陷的演化而变化,而且同一源区的物质也随其被搬运的距离增大而造成不同的砂岩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593.
山东鲁东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地构造相编图是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作者在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时发现,鲁东地区中生代有两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和燕山碰撞造山作用.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  相似文献   
594.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一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玄武质岩石的原始熔体成分和熔体温度,探讨其地幔源区的组成和热结构,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提供新的约束;结合近期发表的各种地质观察资料和玄武质岩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华南晚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的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595.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邓晋福  刘厚祥 《现代地质》1996,10(2):137-148
通过与安第斯、青藏北缘、大陆裂谷带火成岩的比较,阐述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具活动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的构造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母岩浆(玄武质、粗面质与花岗质)以及它们的混合作用是制约以壳幔混合型为主、组成谱系宽的火成岩的主要机制。基于实验岩石学成果,论述了无负Eu异常的中酸性火成岩类(正长岩、二长岩、石英闪长岩类)形成于加厚陆壳底部(或山根带)。主要基于岩石学成果,讨论了燕山期本区陆壳厚约60~70km,岩石圈厚约100~150km。通过与印支期岩石圈(厚约150~200km)的对比,提出了造山岩石圈的拆沉-去根作用,使岩石圈减薄了约50km。由此,提出了一个大洋俯冲与岩石圈拆沉相结合的造山模型,称为华北式(或燕辽式)造山带模型。这一模型不但可以满意地解释为什么弧火成岩属性的岩浆活动可深入远离海沟达一千多公里的内陆地区以及挤压与拉伸交替的反转构造的发育,而且还可以比较满意地解释为什么火成岩组成极性极不明显,伴随岩浆活动的陆壳不断抬升等,并指出燕山期地幔岩石圈减薄,山根仍存在,所以造山后A型花岗岩(指碱性正长岩类)仍保持无负Eu异常,而本区新生代处于大陆裂谷发育环境,地幔岩石圈与陆壳均减薄。  相似文献   
596.
Radiogenic isotope data (initial Nd, Pb) and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for the Mooselookmeguntic igneous complex, a suite of mainly granitic intrusions in New Hampshire and western Maine, are used to evaluate petrogenesis and crustal variations across a mid-Paleozoic suture zone. The complex comprises an areally subordinate monzodiorite suite [377±2 Ma; εNd (at 370 Ma)=−2.7 to −0.7; initial 207Pb/204Pb=15.56–15.58] and an areally dominant granite [370±2 Ma; εNd (at 370 Ma)=−7.0 to −0.6; initial 207Pb/204Pb=15.55–15.63]. The granite contains meter-scale enclaves of monzodiorite, petrographically similar to but older than that of the rest of the complex [389±2 Ma; εNd (at 370 Ma)=−2.6 to +0.3; initial 207Pb/204Pb 15.58, with one exception]. Other granite complexes in western Maine and New Hampshire are 30 Ma older than the Mooselookmeguntic igneous complex granite, but possess similar isotopic signatures.

Derivation of the monzodioritic rocks of the Mooselookmeguntic igneous complex most likely occurred by melting of Bronson Hill belt crust of mafic to intermediate composition. The Mooselookmeguntic igneous complex granites show limited correlation of isotopic variations with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precluding any significant presence of mafic source components. Given overlap of initial Nd an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with data for Central Maine belt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e isotopic heterogeneity of the granites may have been produced by melting of rocks in this crustal package or through a mixture of metasedimentary rocks with magmas derived from Bronson Hill belt crust.

New data from other granites in western Maine include Pb isotope data for the Phillips pluton, which permit a previous interpretation that leucogranites were derived from melting heterogeneous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Central Maine belt, but suggest that granodiorites were extracted from sources more similar to Bronson Hill belt crust. Data for the Redington pluton are best satisfied by generation from sources in either the Bronson Hill belt or Laurentian basement. Based on these data, we infer that Bronson Hill belt crust was more extensive beneath the Central Maine belt than previously recognized and that mafic melts from the mantle were not important to genesis of Devonian granite magma.  相似文献   

597.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Ⅰ):碰撞型造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以来,早古生代是板块构造运动活跃时期,具有板块运动速度较快、构造格局不稳定、块体之间相互作用复杂多变等特征,造山带演化极其复杂,导致全球早古生代古大陆重建现今仍较模糊。特别是,早古生代末450~400 Ma存在全球性准同时的造山运动,已经出现俯冲增生、碰撞、陆内3种类型的全球尺度造山带。本文侧重论述全球早古生代碰撞类型造山带的特征,总结典型碰撞造山带最新的年代学、变质、变形和岩浆作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早古生代全球碰撞型造山带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泛非造山带和北半球的加里东期造山带,分别与南方冈瓦纳大陆和北方劳俄古陆的初步集结密切相关,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主要体现在大陆块之间的碰撞作用为特征。这些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具有近似的碰撞年龄,大致相同的演化过程。其中,南方大陆主体碰撞完成于540 Ma,而北方大陆主体集结完成于420 Ma,从全球构造意义上可能意味着全球一个420~400 Ma的超大陆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98.
安多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为拉萨地体、羌塘地体及安多微陆块的结合部位,是研究拉萨地体、羌塘地体起源以及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位置。我们对采自安多地区的前中生代基底岩石及侏罗系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中锆石同时记录了510~505Ma岩浆年龄以及187Ma变质年龄;187Ma的变质锆石与510~505Ma的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1.7~1.5Ga),表明寒武纪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重熔。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了安多微陆块石英岩具有498~484Ma、800~1000Ma和1800~1950Ma的年龄峰值,与南羌塘地体及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相似,表明其在早古生代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印度陆块边缘。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中侏罗世砂岩及钙质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182~171Ma、450~600Ma、800~1000Ma、1800~1950Ma及2400~2600Ma的年龄峰值,这种年龄分布特征与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相似,而与拉萨地体不同,说明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下-中侏罗统物源主要来自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在早-中侏罗世时安多微陆块与南羌塘地体已经发生了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599.
岩芯和露头剖面观察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优质烃源层中广泛分布薄层和纹层状凝灰岩,薄层凝灰岩的SiO2含量介于49.37%-72.45%之间,以中、酸性为主。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常见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和双屑凝灰岩,并可见到呈有序结构(成分和粒度)的凝灰岩纹层,同期喷发、大气降落沉积特征明显。根据其岩石类型、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锆石U—Pb年龄等的对比,以及凝灰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判断,盆地内长7优质烃源层中的凝灰岩可能主要来自秦岭地区的同期火山喷发活动。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秦岭造山的区域构造活动的活跃是引起长7最大湖泛的主要动力因素,为优质烃源岩发育提供了基本的地质条件,同期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湖底热液活动等共同促进了优质烃源岩的大规模发育。  相似文献   
600.
理论预测与科学找矿--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构造成矿带发现了多个以斑岩铜矿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这些矿床均形成于青藏高原板内隆升过程,主要成矿年龄为17~15 Ma,其矿床类型、矿床规模、成矿部位和成矿时代与作者10 a前的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突破板块碰撞造山和板块碰撞成矿模式,按大陆动力学和成矿动力学的新思路,认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形成于特提斯开合转换、板块碰撞造陆之后的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下地壳层流、板内造山、地壳增厚、热隆伸展的动力改造成矿过程.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倡导创新科学思维、发展地质与成矿理论对于中国西部的找矿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