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詹云刚  袁凡凡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7,28(12):2619-2623
提出了基于Euler向后积分的自适应子增量本构积分算法,推导了相应的一致切线模量矩阵;通过引入伪屈服函数(塑性势函数),提出了对屈服面角点应力区进行两个方向应力投射的本构积分算法,使超出屈服面的试应力收敛到角点;推导了两个投射方向的一致切线模量矩阵;采用赋小值方法解决0应力屈服的问题。用上述方法编制了基于D-P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模型ABAQUS-UMAT子程序,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72.
在弹塑性模型数值实现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应力更新的回映算法。针对三维应力空间回映算法在奇异点收敛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主应力空间的回映算法,讨论了算法实现过程的应力空间转化问题,分析了应力更新过程中确定回映区域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一致性刚度矩阵。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提供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接口,利用 Fortran 编程语言,实现了Hoek-Brown准则主应力空间的隐式积分算法,利用开发的模型,进行了岩石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通过与ABAQUS内部的Mohr-Coulomb准则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和程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3.
钦亚洲  孙钧 《岩土力学》2012,33(1):307-313
基于Wheeler土体各向异性旋转硬化法则,结合边界面理论,构造一个能够反映土体初始各向异性及加载后应力诱发各向异性的边界面本构模型,并借助ABAQUS软件提供的UMAT子程序接口,采用隐式积分算法--图形返回算法实现。通过对正常固结状态下(OCR=1)高岭土试样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ABAQUS自带的修正剑桥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本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反映土体在偏压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各向异性现象。在此基础上,采用本模型对中等超固结(OCR=4)高岭土试样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进行模拟,并再次与ABAQUS自带的修正剑桥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中等超固结土在小应变情况下的非线性特性。相比于经典弹塑性模型,如修正剑桥模型,本模型的模拟结果更符合中等超固结土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74.
基于试验的花岗岩渐进破坏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泉声  胡云华  刘滨 《岩土力学》2009,30(2):289-296
对取自大渡河流域大岗山电站的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岩样受力过程中内部微裂纹的活动状态,定义了4个特征应力,即闭合应力、起裂应力、破损应力、峰值应力,来反映花岗岩的渐进破坏过程,特征应力也反映了岩石内部的损伤程度。依据特征应力,将试验曲线分为4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分别求取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结果表明,变形模量不仅与围压有关,且与岩石的损伤程度有关,而泊松比只取决于岩石的损伤程度。特征应力可由体积应变曲线结合线性回归技术准确求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花岗岩渐进破坏的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变形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是应力状态的函数,强度参数(凝聚力、内摩擦角)是塑性变形的函数。将该模型嵌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不同围压下的花岗岩室内压缩试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吻合程度较高,模型能反映花岗岩等脆性岩石的峰前非线性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75.
利用ABAQUS软件1:1还原松原市前郭县查干花镇地区在2013年5.8级震群后的典型抗震安置房平面布置图,输入典型地震动记录,通过损伤云图和层间位移角评估抗震安置房的抗震性能。模拟结果与松原地区历次实际震害结果吻合,表明松原查干花地区抗震安置房的抗震能力较强,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水准目标,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76.
A new on‐line hybrid test system incorporated with the substructuring technique is developed. In this system, a general‐purpos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restoring forces of the numerical substructure accurately. The restart option is repeatedly used to accommodate the software with alternating loading and analys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on‐line test but without touching the source code. An eight‐storey base‐isolated structure is test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est system.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two substructures, i.e. a superstructure to be analysed by the software and a base‐isolation layer to be tested physically. Collisions between the base‐isolation layer and the surrounding walls are considered in the test. The responses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are reasonable, and smooth operation is achieved without any malfunction.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7.
以西南地区某滑坡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降雨入渗对含软弱夹层滑坡的稳定性影响。结合实际施工工序,模拟原始滑坡、有支护结构无降雨作用、有支护结构有降雨作用的滑坡变形特征,对比在不同雨水入渗强度下滑坡的稳定系数,综合评价降雨入渗的瞬态渗流作用对含软弱夹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排水措施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8.
郭洋  李清  徐文龙  钱路  田策 《岩土力学》2018,39(10):3882-3890
采用动态焦散线试验和ABAQUS数值分析方法,对条形药包爆破载荷作用下不同角度预制贯通裂纹的扩展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爆炸应力波的作用下,柱部区域和端部区域0°预制贯通裂纹远端翼裂纹背离炮孔方向扩展,而近端翼裂纹朝向炮孔扩展。预制贯通裂纹远端的应力集中程度较近端高,并且远端翼裂纹的止裂韧度更低,翼裂纹更易扩展。在爆炸应力波的作用下,柱部区域90°预制贯通裂纹由张开逐渐转为闭合,爆炸应力波在已闭合的预制贯通裂纹面发生透射,并在预制贯通裂纹尖端产生压剪应力集中,形成以II型断裂为主的I-II复合型裂纹,并近似垂直于预制贯通裂纹面扩展,随后,在自由面反射应力波的作用下,反翼裂纹沿预制贯通裂纹面起裂扩展;炮孔端部区域90°预制贯通裂纹处翼裂纹的起裂是由于爆炸应力波在预制贯通裂纹处产生反射拉伸波的结果,促使预制贯通裂纹端部产生拉应力集中,形成近似I型裂纹,随后,翼裂纹逐渐转向爆炸应力波传播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核环吊在地震作用下的瞬态响应机理,完成了核环吊缩尺模型的抗震实验,并采用ABAQUS时程分析法研究了缩尺模型的动力响应。首先介绍了核环吊缩尺模型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准则;其次通过与谱分析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最后介绍了ABAQUS中时程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ABAQUS的Slide-Plane连接单元可准确地模拟大车与小车不跳轨情况下的轮轨约束,验证了关键参数设置方法的准确性,为今后的核环吊产品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0.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态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忠伟  张明  金峰  丁德馨 《岩土力学》2009,30(Z1):180-183
以印度Koyna地震为输入动荷载,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一个均质土坡动力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对地震加速度存在放大作用,坡顶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1.0 m/s2,约为输入地震峰值加速度的3倍;坡顶竖向峰值加速度为0.8 m/s2,约为输入地震峰值加速度的3.2倍;在当土体发生破损以后坡体位移随地震持时的增加而增大,存在变形累积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