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5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为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绛红色诺卡氏菌(N.purpurea)是分离自土壤中一种无毒诺卡氏菌。以鰤鱼诺卡氏菌和绛红色诺卡氏菌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取融合菌。经生长特征观察、革兰染色、16SrRNA测序分析,对融合菌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斑马鱼模型评估融合菌毒力检测和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融合菌的菌落形态与亲本菌株不同,为诺卡氏菌属革兰阳性菌,融合菌的毒力较鰤鱼诺卡氏菌野生株降低70%,免疫保护率约为50%。  相似文献   
872.
在以鱼粉、豆粕、棉籽粕和双低菜籽粕为蛋白源的实用饲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1 000 IU/kg和复合酶制剂400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02±0.01)g的黄颡鱼稚鱼56 d,探讨外源酶制剂对稚鱼消化酶活性、消化率及粪便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二实验组稚鱼胃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植酸酶组稚鱼肠道蛋白酶、胃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酸酶组稚鱼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总能、灰分和磷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灰分和磷表观消化率也高于复合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酶组稚鱼对饲料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稚鱼粪便氮含量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酸酶组稚鱼粪便磷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稚鱼实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消化道消化酶活性,提高其对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减少粪便磷排放。  相似文献   
873.
【目的】分析DNA甲基化修饰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巢Cyp17a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卵巢发育成熟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别取卵巢发育III、IV期的金钱鱼,以及投喂添加0(对照)、50、100μg/g雌二醇饲料30 d的2龄雌鱼,用MethPrimer软件分析其Cyp17a1基因CpG二核苷酸位点分布特征,并预测CpG岛;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以及投喂雌二醇个体卵巢中的Cyp17a1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yp17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金钱鱼Cyp17a1翻译起始位点2 000 bp后无CpG岛,取第1外显子含有5个CpG位点(翻译起始位点后106、116、129、148和203 bp处)的区域用于DNA甲基化水平检测。金钱鱼III期卵巢Cyp17a1外显子1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显著高于IV期卵巢(P <0.05),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116、129和203 bp处DNA甲基化存在发育时期差异,但106和148 bp处差异不显著(P> 0.05)。投喂雌二醇后,金钱鱼卵巢C...  相似文献   
874.
本研究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军曹鱼原始性腺的形成、分化及精巢和卵巢首周年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军曹鱼原始生殖细胞在7孵化日龄(days post hatching,dph)时迁移到达生殖嵴,随后体细胞出现聚集和分裂,并于15 dph将原始生殖细胞完全包绕形成原始性腺。军曹鱼卵巢分化的时间要早于精巢,34 dph的稚鱼性腺组织尚未分化,但可观察到两种存在明显组织学差异的性腺类型,其中一种类型的性腺出现卵原细胞群,而另一种类型的性腺横切面较狭长,生殖细胞数量明显较少,因此推定为未分化精巢;卵巢的解剖学分化开始于44 dph,其标志为卵巢腔的形成;50 dph时精巢开始细胞学上的分化,此时精原细胞由基底膜包被形成囊泡状的细胞团。在首周年发育期间 (60~360 dph),军曹鱼的精巢发育包含I、II、III、IV、V 5个时期,而卵巢发育只包含I、II、III 3个时期。60 dph时,精巢和卵巢均处于I期;90 dph时,精巢发育至II期,卵巢仍处于I期;120 dph时,超过半数的精巢已发育至 III期,仅少部分卵巢发育至II期;150 dph时,精巢已发育至III期,而大部分卵巢发育至II期;185 dph时,精巢仍为III期,卵巢均已发育至II期;210 dph时,大部分精巢发育至IV期,卵巢仍处于II期;360 dph时,精巢已发育至V期,大部分卵巢发育至III期。上述研究结果可丰富军曹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基础,阐明其早期性腺发育规律,还可为其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5.
采用"金字塔"法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了研究.试验共持续了60天.实验日粮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设定的范围分别为30%-48%、3%-18%和26%-35%.结果表明,当日粮碳水化合物在26%-32%,脂肪6%-12%,蛋白质39%-48%,能量在15.63-16.95MJ/kg和能量蛋白比为364-435J/mg时,瓦氏黄颡鱼幼鱼均获得较好的生长率;日粮脂肪水平为12%以上时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和坏死;肌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沉积受日粮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肝体指数和肠脂比随日粮中脂肪含量升高而增大,肝脏中的糖原含量受到日粮中添加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影响,且有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可消化能显著影响肌肉中脂肪的沉积,肠脂比、肝体指数和内脏比都随日粮中可消化能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本实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为蛋白质39%-42%、脂肪6%-9%、碳水化合物26%-29%、能量15.63-16.95MJ/kg、能量蛋白比364-435J/mg.  相似文献   
876.
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与海洋环境关系的遥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9年北太平洋我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资料,结合遥感技术获取的海表面水温(SST)、叶绿素a、海流等数据进行分析,对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SST比往年偏低,使得柔鱼资源补充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滑;叶绿素a浓度分布波动较大,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导致了在传统作业海域渔汛后期,特别是9、10月份无法形成像往年那样正常的大规模渔场;由于海流的波动较大,导致饵料生物分布不稳定,没有大规模的集中分布,以致柔鱼在其索饵、性成熟的洄游过程中受到影响;如水温因子、黑潮的变动和恶劣的天气等不利海况也可能是造成2009年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77.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 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5.0%和19.2%.35条CO Ⅰ序列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存在4...  相似文献   
878.
鱼类的体色图案作为外部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动物生存与物种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体色发育及黑斑的形成过程,首先对成年金钱鱼鳍条中色素细胞进行显微观察,采用Olympus体视解剖镜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形成期到仔鱼后期体表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分布特征,并跟踪观察了金钱鱼从稚鱼期到成鱼期主要图案黑斑的形成过程,同时对成年金钱鱼的黑斑和非黑斑皮肤进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构成金钱鱼体色共四种色素细胞,分别为: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虹彩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最早发生,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次之,而虹彩色素细胞发生最晚,直到仔鱼后期阶段才观察到。金钱鱼体色仔鱼期(0-24 dph)出现了有趣的变化过程:在0 dph(day post hatching)仔鱼体色较浅到1 dph仔鱼体色明显加深,而2-7 dph仔鱼的躯干部体色出现明显的褪黑现象,在8-24 dph阶段金钱鱼体色又出现了明显的复黑现象,并且在24 dph时通体发黑,在30 dph时虹彩色素细胞在皮肤中的大量出现并形成隐约可见的色素条带,直到幼鱼阶段(50 dph)形成清晰的黑色纵带条纹后不断演变成多个黑斑并在成年金钱鱼中稳定沉积的过程。透射电镜结果发现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黑斑形成的关键原因是黑素小体和黑色素细胞大量聚集,虹彩色素细胞在其周围大量聚集并形成明显的包围界限。追踪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发育、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共六个阶段的色素沉积和体色变化过程,为金钱鱼野生群体的年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进一步的金钱鱼体色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79.
针对龙头石水电站坝基的深厚砂砾石地层.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通过检测,处理后的地基达到工程要求.并消除了液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80.
为进一步认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生物体内放射性水平及公众辐射剂量的影响,本研究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采集自西北太平洋的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器官组织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巴特柔鱼各内脏器官中总α和总β的活度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软组织,其中以肝脏最为明显;巴特柔鱼各内脏器官的总β的活度浓度明显高于总α活度浓度。除此之外,利用国际上公开发布的海洋环境核素活度浓度水平,对日本近岸以及西太平洋公海的巴特柔鱼进行了3个时间段的辐射剂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根据公开数据,日本近岸受影响严重且时限较长,西太平洋公海区域受影响程度不大,时限亦不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