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1篇
  免费   2532篇
  国内免费   3156篇
测绘学   461篇
大气科学   1467篇
地球物理   2169篇
地质学   9729篇
海洋学   1747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97篇
自然地理   2101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1010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916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653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25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91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93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31.
钻井揭示黄海海域发育中、上侏罗统,可建立两个孢粉化石组合,时代分属中、晚侏罗世;与中国其他地区侏罗系相比,该区侏罗系独具特色。地化分析表明,黄海海域侏罗系发育厚度巨大的烃源岩,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32.
塔北的哈拉哈塘地区是东河砂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该地区目前已发现并探明了东河塘和哈得4两个东河砂岩油气藏,油气储量丰富,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基于哈拉哈塘地区东河砂岩段和角砾岩段的岩性段穿时沉积现象异常明显,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哈拉哈塘地区东河砂岩段一角砾岩段进行了重新分层和对比,在层序分层等时地层框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东河砂岩段一角砾岩段沉积模式研究,弄清该地区地层分布规律、演化规律、砂体分布及储层分布规律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3.
利用对苏北废黄河口25 h三船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观测资料,研究了向上分量流速对悬浮泥沙扩散和输运的影响。ADP测量不仅提供水平方向的流分量,还提供垂向的流分量,各分量帮助了解底层悬浮泥沙与海底的沉积物的交换和向上扩散。向上流分量比水平方向的流分量小,值在5 cm/s以内,但是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随涨潮、落潮发生变化。本地区潮周期内悬浮泥沙的变化与潮流相位变化密切,沙峰出现在涨急或落急之后,3个站在潮周期内都出现4个沙峰。但是,各站悬沙的再悬浮是不同的。分析显示,10 m水深处,底层存在较强的再悬浮和再沉积,存在向上和向下的流;而在水深15~17 m处,底部、下部主要是向上的分量,只有上部存在向下分量,因此较深处可能较少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834.
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南黄海沉积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泥质沉积的形成过程和动力机制及其物质来源。许多学者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成因和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比较局限,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认为南黄海泥质沉积的形成受黄海冷水团和上升流的影响,但黄海冷水团并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泥区物源的研究,主要考虑现代黄河物质、老黄河物质以及长江物质对其的影响,并且仅是定性的研究。对于朝鲜半岛物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影响,国内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海水对海底基岩的侵蚀沉积以及黄海暖流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悬浮作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沉积的贡献仅是个别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35.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雾迷山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潮坪沉积,区内角砾云岩分布较广泛。角砾云岩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大小相差悬殊,自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角砾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限十分清楚,呈港湾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通过镜下鉴定和微量元素分析,对研究区角砾云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角砾岩是早期形成的白云岩在水体相对较深的潮间带,经构造运动的切割及淡水溶蚀改造,再经充填、沉淀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36.
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的沉积环境是深水沉积还是浅水沉积,这两种观点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其焦点主要是关于对观音桥段介壳化石的不同认识。在数十年的学术讨论中,双方都试图从不同方面来证明各自的观点,但至今依然没有得到令人非常信服的结论。通过对古生态学、沉积速率、海平面变化、砾屑灰岩成因讨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为深水沉积的观点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37.
秋季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秋季(10月)在黄海22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的种类鉴定与计数,本航次中共鉴定出33种(不包括2个未确定种),优势种是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膝沟藻属(Gonyaulaxsp.)的种类。与东海和南海甲藻孢囊的同期丰度相比,黄海的相对较低,丰度范围为10~519个/cm3,平均108个/cm3。孢囊丰度总体分布趋势从北向南递增,最高丰度区出现在长江口以北(32°19′59.88″N,122°37′5.16″E),另外,在南黄海调查海域中,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域孢囊丰度较高,膝沟藻成为该区域的优势种,密集中心达101个/cm3。有毒甲藻孢囊在沉积物表层聚集且分布广泛,有爆发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838.
根据2007年11月在东海和南黄海海域表层海水测得的TCO2和TA数据,计算了表层海水pCO2,结合现场环境对表层海水CO2体系各参数的分布进行了讨论,探讨了pCO2与海水温度及叶绿素的相关性,利用Wanninkhof(1992)提出的通量模式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估算了整个调查海域的海-气CO2的净通量。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海水CO2系统各参量的分布呈明显的不均匀性,在水团的混合处往往是各参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由相关性分析可知,pCO2的分布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弱。受秋季较大风速的影响,调查海域表现为强的CO2源,秋季可向大气释放CO2约为556×104tC。  相似文献   
839.
春季北黄海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的分布与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4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北黄海42个站位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浓度的分布特征及组成。本次调查还分析了Chl a的浓度分布以及DFAA与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海水中DFA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9~1.15μmol·L~(-1),平均浓度为(0.52±0.24)μmol·L~(-1);Chl a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24~4.76μg·L~(-1),平均值为(1.02±0.81)μg·L~(-1)。总体看来含量最多的个体氨基酸分别为丝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它们占DFAA含量的70.7%;而在高Chl a浓度与低Chl a浓度站位间DFAA的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本次调查发现DFAA与Chl a浓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44,n=42,P0.05)。  相似文献   
840.
朱华友  李涵  代泽娟  蒋自然 《地理科学》2019,39(8):1246-1255
基于动态外部性视角,提出再地方化效应的测度及对地区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以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3方面分析企业再地方化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其对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 时间演化特征与各城市的产业承接政策和转入的产业类型不同有关;空间上MAR外部性呈现出“总体均衡-向西增强-向南增强”的演化特征,Jacobs外部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强,Porter外部性整体呈增强态势; MAR外部性对区域经济绩效和创新水平的效应均表现为“倒U”型;Jacobs外部性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但对区域创新的效应为“U”型;Porter外部性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