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9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41.
利用多期水深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埕北海区的泥沙冲淤量及冲淤面积进行分时段计算,绘制相应的冲淤等值线图和冲淤立体图。分析该海域泥沙冲淤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2.
黄河三角洲洪、枯季泥沙冲淤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海岸潮间带广阔、黄河入海水沙变化剧烈、近岸及河口区水动力条件复杂的特点 ,建立了 1个潮流作用下的平面二维动边界全沙数学模型。动边界的处理采用窄缝法 ,并利用此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洪、枯季时悬沙分布以及底床的冲淤进行了数值模拟 ,进而据此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洪、枯季的冲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3.
利用粒度资料浅析黄河三角洲潮坪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15(1):159-168
  相似文献   
144.
145.
黄大吉  苏纪兰 《海洋学报》2002,24(6):104-111
用高分辨率的三维陆架海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岸线变迁前后渤海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环流对对虾卵子和幼体的输运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岸线变迁只对黄河口附近环流,尤其是莱州湾流场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其他区域的环流影响很小.三角洲岸线变迁前,莱州湾主要呈一反气旋环流,水体从莱州湾的东部进入,在湾内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从湾的西北部流出.目前,受三角洲岸线外伸的影响,在黄河口出现一对显著的岬角旋涡对,东南部的流场与岸线变迁相反,为顺着岸流出湾外.这些环流主要是潮与局部地形相互作用所致.风和斜压作用会影响环流的强弱,但其分布格局相似.三角洲岸线变迁前,对虾的卵子和幼体受环流的输运,被带至莱州湾的西部近岸,与历史上的对虾早期栖息地相吻合.三角洲岸线变迁后,位于西北部的对虾的卵子和幼体被黄河口南部的岬角旋涡捕陷于流涡内,而位于东南部的对虾的卵子和幼体则被捕陷于刁龙嘴附近的流涡中,不利于对虾仔幼在莱州湾生长.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年来莱州湾对虾早期栖息地逐渐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6.
山东黄河三角洲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三角洲,其顶点分别为蒲城、宁海和罗家屋子,形成年代分别为公元前40年至公元1048年、1855~1976年及1976年至今。本文在概要介绍古代和近代三角洲的同时,着重分析了现行黄河口形态演变与现代三角洲发育的动力关系。  相似文献   
147.
黄河三角洲近4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异常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利津站1962-2000年的平均气温(T)、降水量(R)和平均风速(V)资料表征黄河三角洲的气候变化状态。分析显示,近40年来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气温的长期变化呈变暖趋势,40年来年平均气温约增高了1.4℃,同时,异常高温国年均出现在90年代,而异常低温年均出现在60年代;平均风速呈明显变小趋势,40年来年平均风速减小了约1.5m/s;降水量具有明显的13-15年周期。  相似文献   
148.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通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长期观测,并尝试建立黄河三角洲典型地段-黄河农场地区的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的气象因素和黄河、小岛河及海洋的水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地下水的入海量,而且黄河的水位变化和气象因素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主要因素。另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入海量比地表径流入海量小得多。  相似文献   
149.
黄河三角洲水下地形测量中,由于作业环境复杂,影响测深仪测深精度的因素很多。为了提高测深仪的测深精度,本文提出了五种较为合理的意见。其中着重论述了静水比测和换能器动态吃水的测定立法两个方面,在论述这两方面时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0.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典型河道-钓口流路的不同钻孔剖面分析,阐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单个流路所形成的三角洲叶片体的沉积物与沉积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流路河道的小循环演化规律,划分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为四个阶段,提出了三角洲的河口坝沉积相间分布的横向沉积序列、主河道型与同汊口河道型两个不同的纵向沉积序列及河口坝型与口坝侧湾型两个不同的垂向沉积序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