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29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饵料对真鲷稚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仰杰  郑金宝 《台湾海峡》1998,17(A12):29-33
采用6种饵料分别投喂秋冬季生殖真鲷的稚鱼,12d后测定其成活率、全长、体重和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投喂鲜活轮虫或枝角类,真鲷稚、幼鱼的成活率最高、生长快、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低;投喂冰冻的枝角类,真鲷稚、幼鱼的成活率也较高,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也很低,但生长较慢;采用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作饵料,稚、幼鱼生长快,但成活率最低,且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最高。投喂经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水环境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鳃丝和肾脏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盐度30(对照)中直接转移至盐度5、10、15、20、25、35水体中,96 h后无死亡.各盐度处理组的鳃NKA酶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72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96 h),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35处理的酶活高于其他处理,盐度20处理活性最低.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在96 h时,随着盐度的变化,以盐度15、20为中心,呈对称变化,在盐度20后随盐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盐度的鳃渗透压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逐渐稳定的趋势.肾渗透压除盐度5、10处理外,其他盐度组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说明卵形鲳鲹幼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高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和温度(21℃、27℃和33℃)对军曹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约10g)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并建立了生长-摄食/温度关系和不同摄食水平和温度条件下的氮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军曹鱼幼鱼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生长-摄食关系在33℃时表现为线性相关,在27℃和21℃时表现为减速增长趋势,采用对数函数定量描述;在实验的摄食范围内(饥饿组除外),军曹鱼特定生长率随温度增加呈增长或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两者间的关系均采用二次函数定量描述。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随摄食水平增加,军曹鱼幼鱼食物转化效率在水温33℃和21℃时呈增长趋势,在水温27℃时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实验的摄食范围内(饥饿组除外),军曹鱼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温度增加呈增长或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饱食时虽然食物转化效率最大值出现在33℃时,但方差分析显示33℃和2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他摄食水平组在27℃时有最大值。在实验的摄食水平和温度范围内,军曹鱼幼鱼的排泄氮随摄食水平和温度的增加均呈显著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低温条件下促生长剂对真鲷幼鱼促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动物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前两者在体内可以完全氧化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是氨、尿素和其它含氮化合物,它们是含能物质。鱼类蛋白质的含氮代谢物质主要通过鳃排出,少量通过尿液排出(Beamish et al.,1984),这种排泄物的能量损失也称为非粪便失能。 鱼类非粪便失能的测定方法主要是直接测定鱼的氨及尿素排泄量,然后通过氨及尿素的含能量来计算;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氮收支方程来间接估计排泄物的能量损失(Gerking,1955;Savitz,1971; Savitz et al.,1977;Lwata,1970;Porter et al.,1987),Braaten(1979),Bower等(1980),Cameron等(1983), Brafield(1985)和Knights(1985)对鱼类排泄量的各种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和综述。本研究是应用氮收支方法来间接估算黑鲷的排泄能损失。这对于探讨鱼类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及代谢产物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解析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MyHC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MyHC在黄条鰤不同组织、胚胎发育过程以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条鰤MyHC基因全长为6143bp,开放阅读框为5811bp,编码了1936个氨基酸,由3个保守结构域组成即MYSc-classⅡ、Myosin taill和SH3;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黄条鰤MyHC与高体鰤进化关系最近。qRT-PCR分析发现黄条鰤MyHC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黄条鰤胚胎发育的进行,MyHC在16细胞期之前表达量较高,在胚体下包2/3时期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在孵化期达到峰值(P<0.05:);在仔稚幼鱼发育阶段,MyHC在孵化后20d后表达量显著升高,30d表达水平达到峰值(P<0.05),随后的35d到40d表达水平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趋势,黄条鰤MyHC表达具有发育阶段表达的特异性。MyHC表达特征揭...  相似文献   
17.
作为黄海的代表性冷温性鱼类,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的资源量近年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幼鱼所占比重较大,种群丰度及补充都受到黄海冷水团的影响,作为2龄性成熟鱼种,探究其当年生和非当年生幼鱼分布和生长的季节变化及与黄海冷水团的关系对了解大头鳕的资源变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10月、2017年5和8月的调查结果,分析了黄海冷水团存在时期的海洋环境特征与大头鳕幼鱼分布及生长特征的关系。研究显示,春季,幼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渔场、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非当年生幼鱼和当年生幼鱼随栖息地水深分别呈东西两区块分布。夏季,幼鱼主要位于122.00°E以东、底温低于10℃的黄海中部较深海域,有少部分分布于黄海北部,这与黄海冷水团强盛时期南北低温中心的位置有关。秋季,黄海北部大头鳕幼鱼的渔获量明显减少,仅在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大头鳕的种群密度仍较高。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盐度对大头鳕幼鱼的资源丰度指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有显著影响,当栖息地水域盐度在31.90和32.80附近,底温在8.5℃左右时,大头鳕幼鱼的CPUE较高。体长-体重关系显示,春季,幼鱼呈负异速生长,夏秋季呈正异速生长,黄海冷水团强盛时期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及初级生产力造成的丰富饵料可能是导致大头鳕夏秋季b值较高的原因,因此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对大头鳕的分布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加儿 《海洋学报》1991,13(3):424-430
  相似文献   
19.
王瑁  丘书院 《海洋学报》2002,24(3):142-147
鱼类没有消化的食物通过粪便而排出体外.没有消化的食物、黏液、消化道脱落细胞、代谢酶以及细菌等就组成了鱼类的粪便.排粪后所保留的食物能可以通过吸收率来估算,其计算式为:A=C-FC/C×100%,式中A(吸收率)以百分数表示;C(摄食量)等于摄入的食物质量乘以食物比能值;F(粪便排出量)等于排出的粪便质量乘以粪便比能值.吸收率在营养学上又称为消化率.粪便比能值的测定在计算吸收率时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以往对鱼类吸收率的研究[1~6]中,由于粪便收集的困难及粪便的样品量通常很少,均没有对不同条件下鱼类所排出粪便的比能值进行单独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的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卵径为0.79~0.90 mm,无色透明,油球一个,卵黄靠近动物极有龟裂结构。在22℃±0.5℃,盐度为30的条件下,卵子授精后31 h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66~2.20 mm,在背鳍膜的前边缘上有4~5个星状黑色素;1日龄仔鱼全长1.83~2.32 mm,背鳍膜上黑色素异常明显;2日龄仔鱼,胸鳍原基出现,尾部鳍膜中间开始出现放射丝;3日龄仔鱼,背鳍膜上黑色素消失,上下颌开启,部分仔鱼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殆尽,鳔原基出现;5日龄仔鱼,胸鳍可垂直向外伸展,上下颌开启频繁;12日龄仔鱼,具有集群和趋光性;20日龄仔鱼,体前部呈黑色,在水中分散均匀,摄食旺盛。25日龄稚鱼,全长6.55~8.42 mm,体前部开始出现黑色条带痕迹;30日龄稚鱼,头部眼的上缘由一横带,鱼体体侧出现3条黑褐色的横条带。40日龄幼鱼,全长15.50~35.55 mm,鱼体体型与成鱼相似,体侧有6~7条黑褐色的横条带。通过对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学观察,了解其卵胚及仔稚的发育规律和种属的特异性,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认识,而且对进一步进行条石鲷的生产育苗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