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作者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对尖吻稚鱼(Latescalcarifer)(15日龄)进行急性亚硝酸盐胁迫试验,试验共设定4个亚硝酸盐浓度梯度试验(0、100、300和500 mg/L),并分别于0、6、12、24、36、48和72h处进行取样,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及皮质醇含量,旨在揭示尖吻稚鱼在急性亚硝酸应激下,抗氧化酶及激素的调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剂量和时间均对各抗氧化酶活性和皮质醇含量影响显著(P0.05)。实验结束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CAT活性除最低浓度胁迫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ACP活性低于或略低于对照组水平, GSH-PX活性最低值出现在最高浓度胁迫组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醇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明了鱼体抗氧化酶活性和皮质醇对亚硝酸盐刺激具有调节反应,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尖吻仔、稚鱼较强的亚硝酸盐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2.
河口捕获平均全长2.5cm的天然花苗种,分二阶段进行培育。第一阶段是流水淡化驯养:包括淡化、暂养和驯饵;第二阶段是分级培育,每隔4~6d分筛分级一次,直至4~6cm的鱼种。试验总成活率是55%。  相似文献   
33.
在水温为25~31℃、p H 7.70~8.17、溶解氧≥5.0mg/L、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作者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花(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50.33 g±4.35 g)的急性毒性、半致死量浓度、安全质量浓度及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胁迫对花幼鱼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幼鱼在盐度0、10、20时,亚硝酸盐安全浓度分别为16.357、52.540、58.622 mg/L,总氨氮安全浓度分别为0.794、4.625、5.163 mg/L,非离子氨安全浓度分别为0.584、2.313、1.951 mg/L。实验结果说明,盐度和氨氮联合胁迫对花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  相似文献   
34.
中国鱼类名录Ⅸ——Yu亚目、马Ba亚目、鲈亚目(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亚目1科1属11种,马Ba亚目1科2属5种。亚目(部分)记述23科。  相似文献   
35.
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光色对鱼类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作者在模块化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以豹纹鳃棘(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体长21.2 cm±1.22 cm,体质量112.46 g±2.632 g)为对象,设置5种光色环境(红、黄、绿、白和黑暗),进行了4个月的循环水养殖实验。结果表明:绿光下豹纹鳃棘幼鱼摄食率高、饵料转化率高、饵料系数低,但不同光色下豹纹鳃棘幼鱼的摄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幼鱼的体长增长,绿光组和红光组大,且与其余3组间差异显著(P0.05);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绿光组最大,红光组和黑暗组次之,白光组和黄光组最小,且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幼鱼的肥满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白光组幼鱼存活率(只有50%)最低外,其余各组幼鱼存活率均在80%以上,其中绿光组最高,为88.33%。可见,在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绿光环境有利于豹纹鳃棘幼鱼的摄食、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36.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花鲈鳗弧菌感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海洋鱼类重要病原菌-鳗弧菌基因库中选择金属蛋白酶基因为目标检测基因,以此设计一对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鳗弧菌的方法,并对此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鳗弧菌的检测快速,灵敏,对人工感染鳗弧菌的花组织榈中进行检测,该方法能识别组织样品中极微量的鳗弧菌。  相似文献   
37.
利用室外水泥池,采用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的方法对花(Lateolabrax japonicus)进行为期274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在盐度12—18时花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较高。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其生长速度的最适盐度为16—17;盐度12和18组饲料系数较低,分别为1.57和1.62,盐度30组最高;各组间在成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因此,Ⅰ龄花养殖的最适宜生长盐度理论值为16—17,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生长速度、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  相似文献   
3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多维含量对花(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38.54±0.05) g的花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5%、1%、2%、3%、4%、5%)的多维,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饲喂28 d。结果表明:多维添加量对花的体成分、存活率、肝指数、饲料系数和肥满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多维添加量为2%时,花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最大,与多维添加量为2%相比较,随着多维添加量继续增多,花的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当多维添加量为5%时,花的肠蛋白酶活性较0.5%和1%添加量组显著提高(P<0.05),而多维添加量为0.5%时,花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任意一组(P<0.05),各组之间肠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多维添加量为0.5%相比,多维添加量为5%时,能够显著提高花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5),而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多维含量为5%时,能够明显提高花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肠道蛋白酶活性,而在含量为2%时,能够明显提高花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分子标记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部分序列分析了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的胡椒鲷属及少棘胡椒鲷属共16种胡椒鲷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最大简约法及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进化树上,16种胡椒鲷鱼类共形成两个形态特征截然不同的类群,其中类群一的种类体表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与多变的斑纹,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类群二的种类颜色灰暗单一,少数体表具有暗色斑点与条纹,大多数分布在印度洋地区。此外,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属的种类都位于胡椒鲷属的类群一内部,与斑胡椒鲷,暗点胡椒鲷形成的姐妹种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基于遗传距离的数据,少棘胡椒鲷属与胡椒鲷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小于胡椒鲷属内部种间的遗传距离,显示出少棘胡椒鲷属与胡椒鲷属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少棘胡椒鲷归类于胡椒鲷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40.
系统试验了在过滤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O2后DO、pH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浓度的CaO2对尖吻、罗非鱼的饲养及运输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加入CaO2 15×10^-6 ̄20×10^-6,能很快增加水中DO,对抢救尖吻鱼苗浮头有较好效果,在平时饲养中施CaO2 10×10^-6 ̄20×10^-6增氧效果也明显。在罗非鱼高密度暂养或运输中,施入CaO2 45×10^-6 ̄75×10^-6对增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