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中高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场动力预测统计订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EMETER多模式集合研究计划中Météo France模式的预报资料集,在分析其对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0°~90°N)500 hPa高度场预报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模式预测较差的模态分别运用最优子集回归修正方案和回归-相似相结合的修正方案对其进行订正。结果表明:数值模式对观测模态的预测能力并非随模态数的增加而递减,方差贡献较小的模态的预报效果可能好于方差贡献较大的模态;基于最优子集的回归订正方法未能改进原模式预报技巧;在最优子集回归基础上再经相似订正的方法 (DAP-OSR) 能够改进预测效果,独立试报的距平相关系数平均每年提高0.1。  相似文献   
82.
鲍媛媛 《气象学报》2021,79(3):400-413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海温距平等资料诊断分析2019年中国南海季风爆发异常偏早的机制.结果表明:(1)南海季风爆发于5月6日,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热源较常年弱,对季风爆发无明显影响.(2)中高纬度环流中期变化过...  相似文献   
83.
中国600个站气温和IPCC模式产品气温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施小英  徐祥德  徐影 《气象》2005,31(7):49-53
利用中国600个站1961~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IPCC提供的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在同样时段只考虑03等温室气体的影响的气温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IPCC模式对中国区域气温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考虑总体情况,HADL模式模拟效果最好,依次是模式CCSR、DKRZ、7个模式平均、模式CSIRO、NCAR、CCC、GFDL;(2)低纬度地区比中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模式产品模拟效果更接近于中国600站的实况,另外中纬度地区模拟的效果好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模拟效果好于西部地区;(3)中国600个站的气温与IPCC模式的气温产品在中国区域都有上升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84.
利用1981—2020年夏季(5—8月)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合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的主要模态(即南方型和江淮型降水异常)及其伴随的热带和中高...  相似文献   
85.
武炳义  张人禾 《气象学报》2011,69(2):219-233
利用欧洲中心35年(1968-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ERA-40),通过矢量经验正交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第2、3优势模态及其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异常之间的联系.这两个优势模态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的关系,累计解释协方差超过了东亚夏季风的第1模态.东亚夏季风变率的第2模态解...  相似文献   
86.
87.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heaviest snowfalls or icy-rainfalls occurring in southern China from January to the beginning of February 2008.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the disaster was induced by the persistent front of warm/cold air masses in southern China,which display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eather systems in higher and lower latitudes.There was an adjustment for circulation at hemisphere scale during mid January by a variation of sign of the Arctic Oscillation(AO)index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The long lasting precipitation well coincided with a blocking situation centered near 80°E from mid January to the beginning of February.A diagnost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tationary waves with an energy dispersion accompanying the blocking high propagated from upstream region in high latitudes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which formed a maintaining energy source for the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situ.This resulted in that the large mass of cold air in high latitudes could not easily invade into the south but slowly shifted southward.On the other hand,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over the warm pool of the western Pacific increased with a new history record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strong La Nina episode,which also blocked the cold air mass from the north.The blocking high collapsed around 30 January and the energy source for the local cyclonic circulation was cut off.Thus,the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ceased after 1 February.  相似文献   
88.
薛峰 《大气科学》2008,32(3):423-431
选取两个强La Niña年 (1989年和1999年), 对比分析了强La Niña背景下的东亚夏季风异常和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结果表明, 受南极海冰分布异常的影响, 这两年6~7月间南极涛动呈现不同的位相, 进而改变了南方涛动的位相。1989年, 南极涛动为正时, 南方涛动为正, 马斯克林高压 (简称马高) 偏强, 澳大利亚高压 (简称澳高) 偏弱。与1989年相反, 1999年南极涛动和南方涛动均为负位相, 马高偏弱, 澳高偏强, 这与一般La Niña年的情况正好相反。与马高和澳高强度变化相对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989年偏西、 1999年偏东, 并影响到6~7月间中国降水的分布。8月副高北抬后, 南半球环流变化的影响减弱, 东亚夏季风环流主要受热带环流和中高纬度环流的影响。1989年8月, 受中高纬度冷平流的影响, 副高偏弱, 长江流域降水偏多。1999年8月, 由于热带西风异常偏强, 副高偏强, 长江以南降水偏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即使在两个相似的强La Niña事件影响下, 由于其他因子对La Niña信号的调制作用, 中国夏季降水仍呈现不同的分布, 1989年为中间型, 而1999年为南方型, 这与一般La Niña年雨带偏北正好相反。最后, 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季度预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9.
元旦过后,春节将至,北半球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隆冬时节。冬季是寒冷的,冬季的夜晚更为寒冷,而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夜晚则尤内寒冷。以北京地区为例,冬季农村的夜晚气温在零下十几度是常事,并且还时常刮有刺骨的寒风,在这祥的环境下观测,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冬季的夜晚很长,许多地方冬季的天空晴天率高、透明度好,观测条件应该说是非常好,因此,冬季可队说让爱好者又爱又恨。冬夜观星,一定要注意保暖。关于保暖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可以和大家详细探讨。 冬季天气虽冷,但它的星空却是一年四季中最为灿烂辉煌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冬夜星空吧!  相似文献   
90.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深层土壤CO2通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但是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的草原、农田、冻原和森林生态系统[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野外增温实验很少见[4-6]。由于低纬度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