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篇 |
大气科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8篇 |
地质学 | 7篇 |
海洋学 | 20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21.
122.
雷达高度计是测量海洋动力参数的重要传感器,为解决雷达高度计在近海测量数据不可用的问题,基于大量波形的分析及已有波形重构算法的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分类和子波形提取的近海波形重构算法(OceanCS).采用了验潮站的实测水位以及浮标的实测有效波高数据对算法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近海的回波波形处理方面要优于其他五种算法(海洋算法、OCOG算法、Ice-2算法、Beta5算法和阈值算法),并且不仅可反演海面高度、还可反演有效波高.通过对高度计的近海回波波形进行重构处理,可以提高近海测高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3.
1 引言在 1 997~ 1 998年度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 ,整个地球几乎都受到它的巨大影响 ,其中比较直接的影响有 :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北部发生特大旱灾 ,秘鲁的洪水灾害 ,印度尼西亚不断发生的森林大火 ,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方面的影响就更为广泛 ,由于大气和海水的异常 ,渔业和农业受到极大的损害 ,鉴于厄尔尼诺引起的大量的自然灾害 ,引起许多国家的经济动荡 ,从而造成间接损失的数目更加庞大 .用高精度雷达高度计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监测 ,从热带海面高度异常场可以生动的演示… 相似文献
124.
概述了GLAS高度计的在轨性能,分析了其数据产品的精度。利用高精度的ICESat卫星测高数据,以及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GPS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此次考察中南极内陆冰盖Dome A最高点可能区域选取的正确性,并分析了Dome A最高点位置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5.
海洋卫星测高在全球和区域大地水准面建模、全球海洋重力场反演、海底地形探测、海平面变化监测、构造板块运动研究等大地测量领域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海洋微波测高卫星的简要发展历程,重点梳理了卫星测高在全球海洋重力场和全球海底地形建模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比分析了主流的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模型;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Ka频段雷达高度计、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仪3种先进微波测高技术,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表明它们将在未来若干年呈并驱发展趋势;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海洋卫星测高的另一新型技术,即GNSS反射信号测量技术的研究动态,给出了GNSS-R(GNSS reflectometry)类(试验)卫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前景。卫星测高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多颗测高卫星的组网观测,本文概括了曾经提出的和拟议中的若干组网测高计划,扼要介绍了由我国提出并正在实施的双星跟飞测高模式;最后指出了卫星测高发展的几个主要关注点,包括双星跟飞测高和SWOT(surface water ocean topography)任务的2维海面高(差)测量、卫星测高反演海底地形与高级地形激光高度计观测数据及遥感卫星图像的结合、星载GNSS-R厘米级海面高的载波相位测量、人工智能技术在卫星测高中的潜在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6.
利用Jason-1卫星高度计观测资料,验证了WWATCH Ⅲ海浪模式在模拟南海冷空气过程海浪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发现,以NCEP再分析风场驱动的WWATCH Ⅲ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冷空气影响南海时的海浪变化,模拟结果与Jason-1卫星高度计的观测资料有比较好的一致性.在近海岸地区以及冷空气活动末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有所降低,但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说明WWATCH Ⅲ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南海地区海浪模拟预测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7.
128.
多源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效波高数据融合可以弥补单颗卫星高度计数据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为有效波高的海洋学应用提供更精确的分析资料.对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插值法和逐步订正法等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适合于有效波高数据融合的模型和参数,并利用GFO,Jason-1和Envisat高度计获取的我国海域及其邻近海域有效波高数据,对不同融合方法、滤波器窗口和卫星个数等影响融合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融合后的有效波高分布特征与前人多年统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数据较密集时,不同融合方法的结果差别不大;(3)选择的滤波器窗口大小与时间分辨率有关,对于时间分辨率为10d的融合而言,采用2.5°×2.5°~3°×3°大小的滤波器窗口所得到的融合结果最合适;(4)参加融合的卫星个数至少为3颗. 相似文献
129.
130.
采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 1 993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海面高度数据 ,研究包含了整个南极绕极流流系 (40°— 6 0°S)的海面高度低频变化。首先采用EOF分解方法获取南大洋时空分布的主要模态 ,前 3个EOF模态分别占总方差的 2 4 .8%、1 3 .8%和 1 0 .7%。然后采用EMD方法分别分析了各个EOF模态的时间系数曲线的组成成分 ,对南极绕极流海域的各种时间尺度变化给出了清晰的描述 ,对于不同尺度变化所占的比例得到了定量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EOF的各个模态不仅在形态上存在差异 ,而且具有相互独立的物理背景。EOF的第一模态主要体现了以太阳辐射冬夏差异形成的年周期变化 ,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南极绕极流从 1 993— 2 0 0 0年海面的整体上升趋势。EOF的第二模态体现了陆地地形对南极绕极流的约束作用 ,同时也显示了ENSO过程对南极绕极流 ,特别是对南太平洋的海面高度变化的影响。EOF的第三模态则体现了南极绕极流对南大洋表面风场东西方向不均匀变化的响应。同时 ,本文的研究也证明了EOF与EMD方法联合使用对揭示大范围时空变化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