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1993年1月—2012年12月共20 a的多星融合高度计数据,对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长期趋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太平洋海域海平面总体呈西升东降的形态;(2)太平洋海域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0.284 28 cm/a,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其变化以1 a周期信号为主,且各部分海域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分析结果也呈现西部大于东部的特征;(3)EOF分析表明第一模态为年代际模态,且可以解释原场的大部分,第二、第三模态为年际模态。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卫星跟踪的drifter表面漂流浮标轨迹资料,对南海北部的涡旋特征进行了时空分布统计分析,特别是卫星高度计资料无法分辨出的次级中尺度涡旋的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动力机理。研究发现南海北部半径小于10km的次级涡旋要占所有涡旋的绝大部分,涡旋平均半径可达11.7km,反气旋涡数量与气旋涡数量之比约为2.6∶1。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在南海布放drifter浮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利用角动量模式计算获得高风速资料,并通过气象观测站实测资料验证了风速资料的准确性,并将所得风速应用于Jason-1高度计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得到了一个新的风速反演模式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式函数能更好地反映台风经过时海表面风速情况,实现了高度计对高风速(10~40 m/s)的反演,可作为Jason-1高度计风速反演业务化算法在高风速情况下的补充,以提高高度计风速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04.
1IntroductionTheavailabilityofnearly9aofhighqual-itysealevelanomaly(SLA)datafromsatellitealtimetersmakesitnowpossibletoestimatethedominantsignalsofvariabilityintheglobalo-ceanmoreaccuratelythanwaspreviouslypos-sible.Moreover,mergingtheT/PandERS-1and2altimeterdatathroughanadvancedglobalobjectiveanalysiscangreatlyimproveoura-bilitytoaccuratelyestimateoceanicvariabili-tycomparedwithusingasinglealtimeter(BoulagerandMenkes,1995).ThealtimeterdatarevealthedominantroleofplanetaryRoss-bywavesinocea…  相似文献   
105.
M3海洋分潮(三阶潮或一日三次周期潮汐)经常受到忽视,因而对M3分潮进行更精确的分析研究,可以提高潮汐预测、海洋数值模拟、大地测量的准确度.尽管M3分潮在整体潮汐所占比例较小,但由于陆架共振及其他影响,某些沿海地区M3潮可大大增强.本文使用157个验潮站的数据,以及9年时间窗口,对水位变化进行了潮汐谐波分析.本文还分析了太阴M3潮,将这些结果与全球同化的模型数据(TPXO9v5a)进行了比较,重点研究了西太平洋和欧洲陆架地区.与验潮站数据相比,大部分区域TPXO9v5a导出的M3潮振幅和相位滞后表现良好,但在沿海和地形复杂的区域,其结果误差较大.在欧洲陆架海域使用了一个浅水数值模型(MARS),该模型在某些地区优于TPXO的结果.在欧洲陆架海域的五个子区域中, TPXO在三个地点的M3振幅及相位滞后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更小.而在其他子区域, MARS模拟结果更为准确.本文发现一些地点的M3振幅有着显著长周...  相似文献   
106.
利用TOPEX高度计风速资料,实现了对太平洋海面粗糙度(z0)的计算。1997~1999年正是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期,作者研究了1997~1999年z0在ENSO期间的变化后发现:(1)EI Nion发生期间赤道附近z0最大值在A,C,B 3个站点上移动;最小值在B,A 2个站点上移动。(2)Li Nina发生期间赤道附近z0最小值在A站点,最大值主要在B站点上。Li Nina发生期间,1999年15个站点z0均大于正常年份和EI Nion发生期间的15个站点z0。(3)ENSO期间,四季z0与正常年份相比都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07.
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和海洋军事都非常重要,但对海面粗糙度的现场观测资料非常少, 这大大制约了对海面粗糙度的认识。利用 TOPEX 高度计风速资料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并利用 1993 年和1998 年两年的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面粗糙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8.
海表流场可直接影响海表的气候变化,且对于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热通量输送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Jason-2号与HY-2号卫星高度计数据以及Metop卫星的ASCAT与HY-2号卫星散射计数据反演海表流场.利用距离加权平均法生成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通过数据融合分别得到海表高度场与海面风场,在此基础上构建...  相似文献   
109.
中国近岸海域高度计JASON-1测量数据的波形重构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卫星雷达高度计的测量数据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高度计在近海的测量数据却一直不可用,一方面是因为高度计在近岸海域的回波波形测量受陆地回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校正量对近海不准确,如大气湿对流层校正、海洋潮汐校正以及大气高频因数校正等。通过对高度计在近海测量的回波波形进行重构处理,可以缩短近海数据不可用的距离,提高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以我国海域及邻近海域(14°~45°N,105°~130°E)为研究区域,采用四种波形重构算法(海洋算法、重力中心偏离算法、冰层算法二和阈值算法)对JASON-1高度计1 a共31个周期的测量波形重新进行了计算,比较了轨道交叉点处升轨和降轨的海面高度异常值以及海面高度值与验潮站的实测水位,结果表明重力中心偏离法比其他三种算法更适合我国近海的测高波形重构:计算结果精度最高,有效数目最多。  相似文献   
110.
利用1992年10月至2008年6月的卫星高度计融合资料对台湾岛周边海域(20°~28°N,117°~124°E)多年海平面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改进的月平均水位周期信号的谱分析方法计算多年来台湾岛周边海域海平面年均上升速率为0.34±0.02 cm/a,与该海域内的潮位站结果较为一致.(2)台湾岛周边海域海平面高度变化以1 a周期变化为主,其次为0.5 a、准2 a周期变化.(3)通过计算海平面异常的标准差得出多年来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海平面波动最为激烈.(4)分析了台湾岛周边海域海平面4个季节的变化情况,指出台湾岛周边海域海平面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风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