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利用船舶测量海底地形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缺点,选取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板块而形成的马里亚纳海沟所在海域作为实验区域,依据重力地质方法(GGM),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反演海底地形。采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了重力地质法模型的密度差异常数为2.32 g/cm3。分析比较了GGM海深模型、ETOPO1模型和直接将船测点海深数据格网化(模型1)3种海深模型之间的差异,并依据反演结果对"挑战者深渊"两侧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GM模型反演海底地形的结果优于ETOPO1模型,更优于将船测点海深数据直接格网化的结果;模型相对误差与海深的关系不大,受海底地形变化影响明显;在船测数据匮乏或者过于稀疏的海域,模型间海深差值结果较大;"挑战者深渊"海沟两侧的地貌有明显差异,在海沟南侧水深小于5 000 m的浅海部分,坡度平缓(2°~5°),而在水深大于5 000 m的部分,坡度明显增大(10°~15°);海沟北侧在整个下降阶段坡度很大(10°~15°),11°45'N附近出现一个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32.
1 俯冲区最古老的地壳构造板块在俯冲区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得最少的地质问题之一。很明显 ,被吸收的物质应当改变位于俯冲区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参数。但是不知道这个物质的哪一部分参与了喷发产物的形成 ,而哪一部分在地幔中被再改造。在俯冲区被改造的地球陆壳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海洋板块沉积盖层中的化学元素(如稀土元素、Th、Ba、Be) ,而在其火山基底最上部氧化带则为K、B、V、CO2 和H2 O。因此 ,研究海洋板块和位于俯冲区的大陆板块边缘部分剖面的地球化学参数 ,可以提供计算物质平衡及其在这些地区被改造的必需的…  相似文献   
33.
马里亚纳海槽岩性比较复杂:有玄武岩,根据准矿物组合,进一步划分为碱性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和角砾凝灰岩,以及方辉橄榄岩,大部分玄武岩样品是距今五百万年以后形成的,个别岩石样品的形成年龄为八百万年左右,不同类型的玄武岩是含H2O的地幔岩块在底辟上升过程中,避部熔融,分离的产物;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火山被水化学分解的物质胶结而成;方辉橄榄岩是地幔岩浆  相似文献   
34.
IODP366航次有两个主要的科学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致力于马里亚纳弧(马里亚纳海沟以西100km)3个大的蛇纹岩泥火山的顶部及侧面(直径达50km、高2km)一系列站位的岩心钻取。目的是在非增生会聚板块边缘的俯冲带内检验物质运移的过程,详细的计划是找出泥石流物质:  相似文献   
35.
《海洋世界》2011,(2):7-7
由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教授塚本胜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宣布,位于日本以南约2000千米的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西海域发现31颖野生鳗鱼卵。全世界共有鳗鱼19种,发现鳗鱼卵尚属世界首例。该发现不仅解开了谜一样的鳗鱼产卵地点,而且证明了产卵时间在新月之时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36.
数值模拟研究认为洋底高原/洋脊俯冲和弧后扩张能够有效影响俯冲带岩浆活动和岛弧地壳增生。本文以伊豆?博宁?马里亚纳(IBM)俯冲带为实例,论证该结论的有效性。以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异常为基础,通过构建地球不同圈层密度模型,反演得到IBM俯冲带莫霍面埋深。本文的莫霍面埋深反演结果与地震解释结果具有一致的分布趋势。结合开源水深和沉积层厚度数据,给出了IBM俯冲带地壳厚度分布。IBM岛弧地壳体积沿走向的分布特征表明:①小笠原洋底高原和相对较小规模达顿洋脊的俯冲,都能够使得相应位置的岛弧变窄、地壳变厚、体积增大;②马里亚纳海槽扩张显著降低了岛弧地壳体积的增生量。  相似文献   
37.
《国际地震动态》2010,(8):48-48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  相似文献   
38.
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内坡由于俯冲的太平洋板片的侵蚀而出露了相当于弧下地幔成分的橄榄岩,这些橄榄岩是研究岛弧岩浆作用及弧下地幔流体交代作用难得的样品。报道了马里亚纳南部关岛以南的弧内坡橄榄岩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岩石具有非常难熔的矿物组成:橄榄石具有很高的Mg,斜方辉石中的Al2O3含量极低,尖晶石具有很高的Cr。滑石、蛇纹石和角闪石(透闪石为主,有少量镁角闪石和浅闪石)则指示了流体在中低温度下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并表明流体可能含有较高的SiO2、Al2O3和Na2O。全岩的主量元素中,CaO和Al2O3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很低,而MgO的含量较高(干体系下多在43%左右),显示岩石经历了高度熔融。微量元素中,U和Sr的含量较高,相对富集,可能是来源较浅的板片流体化学特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39.
6月11日,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李海清通过视频通话对正在马里亚纳海沟执行7000米级海试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队进行了亲切慰问。刘赐贵首先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对"蛟龙"号海试队表示亲切慰问。他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蛟龙"号海试工作。今天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  相似文献   
40.
北祁连山加里东期聚敛作用的构造转换及其成矿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祁连造山前的构造聚敛样式的诸多争议,主要源于北祁连山东西段的巨大差异。甘肃肃南白泉门以东主要表现为,自北而南发育有弧后、岛弧和洋中脊、洋岛海相火山岩系,产出岛弧裂谷白银厂式(黑矿型)和弧后扩张脊石居里沟式(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少见陆壳基底碎块,花岗岩侵入体不发育;而西段以镜铁山微地块为特点,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系发育,分布有大面积花岗质岩基,产出夕卡岩型钨矿床。这种东西段区域岩石组合和成矿特征上的差异,反映了早古生代北祁连洋盆在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向北俯冲消减构造聚敛上的不同,东段为洋-洋俯冲的马里亚纳型的沟-弧-盆系大陆边缘,西段则转换为洋-陆俯冲的智利型活动大陆边缘,并由于深部消减物质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碰撞岩浆作用形式和相应的成矿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