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扇蟹科Xanthidae在西沙群岛蟹类区系组成中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以中、小型的个体居多。它们生活于潮间带的珊瑚礁中,多数具有美丽的颜色。其中有的种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如花纹爱洁蟹Atergatis floridius (Linnaeus)、铜铸熟若蟹Zosimus aeneus (Linnaeus)及颗粒扁足蟹Platypodia granulosa (Ruppell)等;经研究证实,所含蟹毒是一种麻痹毒素paralytic toxin,食后会引起四肢麻木,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Hashimato et al.1967; Inque et al.1968)。本篇记述扇蟹科蟹类40种,隶于24属,其中31种为我国新记录(文中种名后具有*号者);有两种系采自中沙群岛,在此一并报道。  相似文献   
112.
将金属盐法与光镜、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成过程中酸性磷酸酶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精子形成的早期,酸性磷酸酶由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小泡上产生,随后出现在细胞核内、顶体囊膜上及顶体管内,并且反应产物逐渐由分布均匀的细密颗粒聚集成分布均匀的较大的颗粒;当精子成熟后酸性磷酸酶均匀分布在顶体管中,反应产物颗粒比较大,穿孔器部分发现有少量酸性磷酸酶分布。  相似文献   
113.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选择,促产以及亲蟹培育,幼体培育,环境控制,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4.
在我国近海进行的海洋综合调查(1958—1960年)时,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研究材料,其中蟹类很占优势,仅玉蟹科(Leucosiidae)就有70多种。其中,在已整理完毕的16种玉蟹(Leucosia)中,共发现5个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5.
三疣梭子蟹死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中出现大量死亡的原因。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死蟹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有大量的弧菌寄生,鳃组织中未见弧菌,但附着有枪蟹茗荷儿Octolasmislowei,加上暂养环境条件和其原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6.
2000年3月30日至5月6日,首次在低洼盐碱地进行了塑料大棚培育五期幼蟹试验。经过37天精心培育,在200m^2的土池中,1.5kg、19.5万只大眼幼体育出五期幼蟹36.7kg、8.81万只,蟹苗增重倍数24.5,成活率45.2%。实验的成功对于洼区解决蟹苗来源、推广河蟹养殖,改善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看海     
《海洋世界》2014,(6):7-7
正1."大白鲸计划"海洋科普馆:《极地精灵》作者:凌晨漫游工作室编著出版社:大连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9-1简介:她们是母女,从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她们成了天生的敌人。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你无法体会一个作者如何将平淡的故事叙述得如此荡气回肠。献给每一个误解过母亲的人,你们终会彼此原谅。  相似文献   
118.
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锯齿溪蟹心肌细胞属横纹肌。粗丝和细丝排列成明带和暗带相间的横纹,每一条粗丝周围有6条细丝组成一个规则的6边形图案,但粗丝是中空的,细丝则是实心结构,且肌原纤维在心肌细胞体积中所占比例较少,线粒体的嵴较短,线粒体排列疏松,心肌细胞之间没有形成脊柱动物那样的闰盘结构,因此,这些结构就造成了锯齿溪蟹的心肌功能比较低等。  相似文献   
119.
湖北省大冶市蟹子地遗址地处长江以南鄂东南丘陵地带的山间小盆地,其文化堆积大致可分为新石器时期和西周早期,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又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相当于石家河文化时期(4500~4200aB.P.),二期相当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4200~3900aB.P.),西周遗存的年代主要是西周早期(3000~2900aB.P.),其整体面貌与鄂东南地区西周时期典型的土著遗存风格非常一致。2009年5月至9月,在发掘遗址的同时进行了土样的采集和浮选,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末期和西周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此次浮选共计采集样品22份,共发现了14611粒炭化植物遗存,包括大量的稻米(Oryza sativa)、少量的粟(Setaria italica)和极少量的杂草(weeds),此外还有少量的炭化稻谷基盘(rice spikelet base)。浮选结果显示,蟹子地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西周时期均以稻作农业经济为主,西周时期有对粟进行利用。另外,该遗址新石器时代二期一处房址(T1831F1)集中出土了一批形态偏小的炭化稻米,这可能属于另外一个稻种。蟹子地遗址是鄂东地区,以及湖北长江以南地区首个进行浮选并进行植物遗存研究的遗址,该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植物利用历史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0.
Abstract: The origin of angiosperms has been tantalizing botanists for centuries. Despite the efforts of palaeobotanists, most of the pre-Cretaceous angiosperms are regarded either non-convincing or misdated. The applications of SEM and LM (light microscope) enable us to recognize a coalified fossil plant, Xingxueanthus sinensis gen. et sp. nov., from the Haifanggou Formation (Middle Jurassic, >160 Ma) in western Liaoning, China. Xingxueanthus is an “inflorescence” with more than 20 female units spirally arranged. Each female unit is situated in the axil of a bract. The female unit is composed of an ovule-container and a style-like projection at the top. There is a vertical column bearing several ovules in the ovule-container. The general morphology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Xingxueanthus distinguish itself from any known fossil and extant gymnosperms, and its structures are mo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giosperms. Xingxueanthus, if taken as a gymnosperm, would represent a new class, demonstrate an evolutionarily advanced status of ovule-protection in gymnosperms never seen before, and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angiospermy. Alternatively, if taken as an angiosperm, together with Schmeissneria, it would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Jurassic angiosperms, which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for a long time, and suggest a much earlier origin of angiospermy than currently accep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