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4篇
  免费   2297篇
  国内免费   2758篇
测绘学   995篇
大气科学   9794篇
地球物理   2291篇
地质学   1884篇
海洋学   1444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719篇
自然地理   65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497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733篇
  2005年   744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669篇
  2002年   551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552篇
  1998年   523篇
  1997年   553篇
  1996年   566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402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326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浙江地质》2008,(12):52-52
滩坑水电站是浙江省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继金温铁路之后我省最大的扶贫工程和一项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发电、生态、灌溉、防洪、供水、旅游为一体,对促进我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积极做好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2.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整个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的模拟计算基于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由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分布式栅格产流过程以及分布式栅格汇流过程组成,融雪以及产汇流过程全部基于栅格尺度,全面实现了融雪过程的分布式模拟.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中对"度日法"加以改进,引入了"单元时段"的概念,从而得到了"度分融雪模型";针对融雪过程中颇为复杂的冻融反复性难题,提出了旨在解释积雪冻融反复性物理机制的"冻融系数"的重要概念,对于准确把握融雪过程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GIS开发了分布式融雪径流模拟系统,为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运行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二者均为融雪洪水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模块部分.基于由MODlS等遥感数据得到的积雪信息、地表温度等下垫面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DEM及其空间分析数据和大量野外同步观测数据(积雪信息、气象数据),对典型研究区新疆军塘湖流域2006年春季典型融雪期(2006-03-06,11:00-2006-03-10,11:00)内的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平均精度0.82,达到了融雪洪水预警预报的业务需求标准.  相似文献   
93.
文中运用GAMIT/GLOBK 软件,解算了南极长城站GPS接收机天线在不同的相位中心和使用不同星历情况下的天顶总延迟,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解算结果的差异,探讨了获取高精度的天顶总延迟和实时获取天顶总延迟的具体方法,为今后实现GPS精密定位和实时天气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艳芳  周可法  孙莉 《新疆地质》2008,26(1):100-10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估价研究基础上,对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汇总.目前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估价的方法可概括为4大类:实际市场评估技术、替代市场评估技术、模拟市场评估技术以及新近提出的空间-能值分析技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和交叉性,不同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间对比性很低,缺少一个统一、规范、完善的评价体系来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95.
Heavy mining of Jurassic and Carboniferous horizontal coal seams in the Datong coalfield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loc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uch geohazards as soil avalanches, landslides, mudflows, surface subsidence, surface cracks, surface solid waste accumulation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More seriously, coal mining causes groundwater to leak. Overpumping of groundwater ha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land subsidence of the urban area in Datong Ci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geo-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in the work area, the authors used radar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such as In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and D-InSAR (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supplemented by the optical remote sensing method, for geo-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to ascertain the geo-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the Datong Jurassic and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field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geohazards, thus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eohazar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and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8 cog-nominal ERS-1/2 SAR data frames during 1992 to 2003 were used, but the following processing was made: (1) the multitemporal SAR magnitude images we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vegetation, microgeomorphology and drainage system; (2) the multi-temporal InSAR coherent images were used to make a classification of surface features and evaluate the coherence change due to coal mining; and (3) the multi-temporal cog-nominal SAR images were used to complete D-InSAR processing to remove th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ial deformation areas (sites). In the end, a ten-year time series of differential interferogram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multi-temporal cog-nominal SAR images. In the tests, 84 deformed areas (sites) were obtained, belonging to those in 1993-1996, 1996-1997, 1997-1998, 1998-2001, 1998-2002 and 2001-2003 respectively. Of the 84 areas, 44 are m  相似文献   
96.
陈雷  孙付平  海靖 《测绘工程》2008,17(2):66-69
为评定GPS接收机的性能,建立的接收机测试评估系统在对接收机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将涉及到大量的测试相关数据。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安全的存储管理,文中通过分析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存储类型以及数据的相互关系等,在考虑了数据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GPS接收机测试评估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97.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文采用了降雨特征(用降雨诱发指数表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以地质灾害敏感性指数表征)进行叠加、分析,确定预警预报等级,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的方法;提出了预警产品制作与发布、多普勒雷达跟踪、应急指导、反馈信息收集、灾情调查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程序。对近几年江西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效果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与建议。应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已在近几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不断完善,预警预报精度得到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明显,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展现状及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是国土资源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为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采取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在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国从1999年底开始此项工作,经过近8年的推行,已取得了良好的地质灾害预防效果,明显地减少了工程建设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
文章简要评述了地质灾害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发展现状、滑坡灾害多种监测预报判据的利弊。利用综合信息处理决策方法,提出了基于权变理论的滑坡灾害监测预报新思路。分析了滑坡成灾的权变特征、环境因素和决策因素,建立了滑坡灾害预报决策概念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在预报决策中应遵循的动态性及满意性原则,为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0.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利用野外踏勘及相关资料,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项目8个移民社区及配套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发育和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土壤盐渍化、风蚀沙埋和洪水冲蚀。现状评估结果:土壤盐渍化和洪水冲蚀危险性均小;风蚀沙埋有1处危险性中等,其它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