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09篇 |
免费 | 1527篇 |
国内免费 | 28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2篇 |
大气科学 | 1391篇 |
地球物理 | 2385篇 |
地质学 | 4118篇 |
海洋学 | 1451篇 |
天文学 | 230篇 |
综合类 | 579篇 |
自然地理 | 8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381篇 |
2022年 | 438篇 |
2021年 | 372篇 |
2020年 | 378篇 |
2019年 | 420篇 |
2018年 | 297篇 |
2017年 | 310篇 |
2016年 | 282篇 |
2015年 | 376篇 |
2014年 | 529篇 |
2013年 | 400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471篇 |
2010年 | 546篇 |
2009年 | 508篇 |
2008年 | 434篇 |
2007年 | 440篇 |
2006年 | 406篇 |
2005年 | 397篇 |
2004年 | 388篇 |
2003年 | 389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305篇 |
2000年 | 272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248篇 |
1997年 | 238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244篇 |
1994年 | 208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71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2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4篇 |
195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未来变暖背景下北极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对北极气候变化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模拟结果,研究SSP2-4.5情景下21世纪北极2 m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极地陆地的欧亚大陆(Eurasia,EA)和北美-格陵兰(Greenland,GL)对全球变暖具有不同的响应。EA在21世纪中叶前变暖趋势显著,之后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尺度的冷暖振荡;GL则始终保持增暖趋势。EA、GL分区气温均存在年际、年代际(10~20 a)尺度上的波动,GL分区还存在20~40 a的准周期变化。(2)前冬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会引起次年夏季北大西洋呈南北向“-、+、-”三极型海面温度异常,并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导致EA分区气温正异常,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年代际尺度上。(3)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为正异常时,北美至格陵兰位势高度偏高,GL分区增暖,并且这种影响在21世纪70年代后更重要;北太平洋北部的海面温度正异常对GL分区增温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22.
本文将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中电磁场耦合势Helmhotz方程分解为各向异性背景场方程与散射场方程,并应用算子展开技术推导出耦合势Born级数解,建立一套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中随钻超深前视电阻率测井响应各阶散射电磁场与非线性Born逼近的有效计算方法.首先,利用传输线法与二维插值技术确定背景电磁场空间分布,得到零阶Born逼近解,然后根据电磁场耦合势的Born级数解推导出各阶散射电磁场方程与递推关系,通过三维有限体积法实现各阶散射场耦合势方程的离散,在此基础上结合MKL PARDISO并行技术,通过递推方式逐步计算各阶散射电磁场,并根据Born级数部分和确定不同阶次的非线性Born逼近.最后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正演算法加以检验,并深入研究分析各阶散射场的变化特征与Born级数的收敛性质.
相似文献23.
中下扬子早 中三叠世膏盐层是对早印支运动的沉积响应,本文从膏盐的成因、中下扬子膏盐层位的差异、沉积环境的变迁、膏盐的厚度变化和产状特征、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分布等方面,分析早印支运动的表现形式。中下扬子早 中三叠世依次出现陆棚台地(碳酸盐岩)、潟湖—潮坪(白云岩与膏盐)和滨海(碎屑岩),这种大规模海退,正是早印支运动表现为构造抬升的结果。抬升过程中,残留海水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蒸发形成膏盐层,而中扬子的膏盐层位比下扬子低,据此推测中扬子先于下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而抬升。平面上,现今构造格局(主要由中印支—早燕山运动形成复向斜、复背斜和推覆构造)的坳陷区主要为白云岩与(硬)石膏互层或石膏夹少量白云岩或云质石膏,膏盐层厚度大,现今构造的隆坳过渡区主要为石膏假晶、含膏云岩、石膏质白云岩、白云岩夹石膏等,膏盐层厚度小,而膏盐的厚度和产状与沉积时的水深和地势直接相关; 另外,地层等厚图显示膏盐层主要分布于当时的沉降中心。这些沉积特征显示膏盐沉积时的地势与现今隆坳相间的构造地貌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说明膏盐沉积时的地层已经发生了轻微的褶皱变形(未见角度不整合和地层缺失)。 相似文献
24.
苏皖运动的存在于否,对研究苏浙皖边界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和正确认识长兴阶地层有重要意义。笔者论证了长兴组的厚度变化、界线粘土层的性质与成因、底砾岩的确认和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群的突变等问题,认为:1)区内苏皖运动是存在的;2)砺山-江阴海堤不可否定;将安徽广德牛头山经江苏宜兴至江阴条带内的龙潭组上部地层作为长兴组的相变产物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5.
蒋虎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8,(19):51-57
在献[1],[2]中,我们已经推得云南天台低纬子午环观测的星径曲率改正公式。本以定性方法论述和分析了昨径曲率改正,与以前的有关章相比,我们对星径曲率改正的部分计算作了校正,为便于进行定性分析,本给出了对应于云南天台地理位置的星径曲率计算公式的特性曲线图,最后,我们认为:中给出的星径曲率改正公式对观测天顶距大于25°的天体是比较有效的,在编制低纬子午环观测纲要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 相似文献
26.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过程中的垂直耦合过程及其机制,是一项隐含在TC生成关键因子——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条件下的,重要但尚未被解答的基础科学难题.文章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即使是发生在正压环境下的TC生成过程,仍然存在TC胚胎区的对流层中低层槽... 相似文献
27.
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将物理量先用韦伯函数展开,然后去掉相应分量的滤波方 法,讨论了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型中不同形式扰动的作用和贡献,结果表明,在热带海气耦合 系统中,大气准定常 Rossby波和海洋 Rossby波对于耦合系统贡献较大,它们决定着耦合系统 与耦合扰动的性质,而大气准定常Kelvin波和海洋Kelvin波对于耦合系统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8.
按新旧规范设计的多层住宅砖房地震易损性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概率方法借助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对按现行规范设计的多层住宅砖房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并与按上一代规范设计的多层住宅砖房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1]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这类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未来地震的损失预测以及防震减灾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针对封闭系统下粗颗粒硫酸盐渍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盐迁移和变形特性开展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热弹性理论,考虑孔隙水盐相变,建立了适用于粗颗粒盐渍土水-热-盐-力多场耦合模型,并对单向冻结条件下粗颗粒盐渍土的温度场、水分场、盐分场和位移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配制含硫酸盐的细砂作为土样开展了单向冻结条件下的室内试验,测定了冻结过程中的温度、水分、盐分以及变形的分布,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砂土结构孔隙更大,水分和盐分更容易渗透和迁移,在单向冻结试验中,水盐迁移速度更快;细砂的轴向位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收缩变形持续时间较黏土更长;由于暖端水分向冷端迁移致使暖端土体孔隙减小,下部土体变得更加密实,土柱下部侧壁压力大于上部。 相似文献
30.
一次湖北暴雪天气的诊断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 GFS资料分析了2007年1月15—16日鄂东南地区降雪过程,对造成暴雪过程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背景场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模拟了这次暴雪过程,探讨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天气系统的背景分析表明,这次暴雪过程主要是受700 hPa西南急流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而产生的,降水过程与西南急流的变化密切联系。WRF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暴雪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西南急流的减弱和移出,对应着降雪的开始和停止;在西南急流的左侧,由于低层涡度的增加,使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在连续性原理和动力机制约束下导致上升运动的加强是该次暴雪的形成机制。模式结果说明,产生暴雪的上升运动要远小于产生暴雨的上升运动,且在暴雪过程中,中层为上升运动,近地层和高层伴随着下沉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