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发生改变,研究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位于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青海湖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当前保护状况,筛选调节服务及文化服务2类8个评估指标,构建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标体系,核算2010—2020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6903.47亿~7848.55亿元;调节服务是青海湖水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类型,占比高达91%。近十年,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价值有所减少,其他服务功能价值均呈增加趋势。水源涵养价值增加最多,增长760.70亿元;气候调节价值下降最多,减少658.59亿元。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水温、水位是影响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温升高引起初级生产力增加及鱼类数量增长,同时近年来水体矿化度下降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提高了固碳释氧和物种保育价值。水位与水面面积增加引起水源涵养、洪水调蓄...  相似文献   
182.
青海湖流域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半成水湖。表土花粉研究显示青海湖流域各植被带表土花粉组合与主要植被类型之间相关性良好。占绝对优势的草、灌植物花粉中,蒿属花粉具有超代表性特征,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花粉则表现为低代表性,蒿/藜比具有区域植被生态特点与气候指示意义。青海湖中花粉沉积来源于整个流域植被,花粉组合主要受控于近源植被类型,风速和风向对青海湖花粉的散布与沉积影响巨大。青海湖花粉沉积具有均一分布特点,但湖泊的汇聚作用以及河流和湖流作用等也造成了花粉沉积的局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3.
青海湖流域圆柏年轮指示的近千年降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采自青海湖流域天峻地区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1061a树木年轮年表序列.通过响应函数计算得出,该年表对青海湖区前一年年降水量反映敏感,由其重建了该地的年降水量序列,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方程稳定,重建的年降水变化比较可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10a时间尺度上年降水经历了11个偏多和偏少时段,其中6(7)个显著的偏少(多)时段分别是1001-1060、1131-1320、1411-1510、1691-1740、1811-1850年和1911-1940年(961-1000、1061-1110、1321-1410、1511-1650、1741-1790、1881-1910年和1941-2000年).平均约53a发生一次突变,13-14世纪是年降水的多变时期,12、17和20世纪是年降水的相对稳定时段.  相似文献   
184.
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对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从区系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青海湖东部沙地植被种类组成简单,共有27科58属71种。其中禾本科比重最高为22.535%,其次为菊科占12.676%;再次为豆科占9.8592%;桔梗科等14科比重较小均占1.4085%。②地理成分上,湖东沙地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为主,共有16科,湖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次是温带成分10科;热带亚热带成分仅有1科。③生活型以多年生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为主,两者种类系数之和达到76.06%,一年生植物所占种类比重最小。④湖东沙地植被群丛多以单一优势种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R1和均匀度指数Jsw三者的变化趋势大致是一致的,即随物种的增多,他们的指数趋向增大;生态优势度C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⑤湖东沙地群丛物种相似性差异较大。固定沙地之间植被群丛相似性较高,流动半流动沙地与流动沙地之间则较低。  相似文献   
185.
夏季青海湖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6非静力模式,采用两重嵌套方法,模拟了青海湖区域的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特征,并且与无湖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天由于青海湖的存在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夜晚则有保温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青海湖对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有很强的日变化,白天湖面感热、潜热都小,夜间情况相反,这使得白天青海湖是冷干岛,夜间是暖湿岛;青海湖使得白天湖面边界层顶低,陆面边界层顶高,夜间相反。这样的边界层顶高度和温度、地面能量通量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保护机制,对青海湖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维持有正效应;青海湖使得湖面上空大气下沉,陆面上空大气上升,从而产生了湖面上空大气冷干,陆面上空大气暖湿的边界层特征;青海湖边缘的陆面形成的较大的湿气柱围绕着湖面,起到了保护湖面的作用;青海湖低空白天有明显的湖面向四周的辐散气流,而夜间则为从北偏东方向来的陆风。  相似文献   
186.
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隅。近三十年来由于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湖周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湖水位下降达3.35m,湖面收缩约300多km~2。根据调查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青海湖多年平均亏水量4.36×10~8m~3,而人为活动耗水量占亏水量的8.7%。仅占湖面蒸发量的1%。所以,人为耗水与湖水位波动无明显相关,湖水位下降虽然是综合效应,但主导因素是气候变化,并导致湖周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7.
青海湖流域近六百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湖水位下降原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青海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资料序列,给出了流域近六百年来的主要冷、暖、干、湿期,并对器测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分析。指出,近百年来气候暖干化是造成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于湖水位年际变化与前期降水影响系统、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8.
青海湖湖陆风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一个含植被参数化的二维中尺度模式研究青海湖夏季的湖陆风,模拟结果再次表明该模式具有重现局地中尺度环境特征,如冷(热)岛环境和湿岛等。同时表明,模式对植被覆盖度是敏感的,即有稀疏植被覆盖(σ=30%)情况的湖陆风白天比裸地情况要小,夜间则大,湖岸水平温度(或湿度)梯度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9.
湖泊沉积物14C年龄硬水效应校正初探——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探讨湖泊硬水效应成因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海洋碳库效应校正方法,首次利用湖水和大气14C放射性比度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青海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硬水效应校正,并重建了青海湖硬水效应在过去8 ka中的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青海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14C年龄不老于1549 aBP,青海湖硬水效应在7000-1000 aBP期间是逐渐增强的.  相似文献   
190.
为全面获得青海湖嗜盐菌种质资源,构建种群系统发育树和确定种群进化定位.采用高盐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分离从20份青海湖水样中获得35株青海湖嗜盐微生物.耐盐梯度实验表明:水体中以中度嗜盐菌为主,约占62.85%,轻度嗜盐菌约占22.85%,非嗜盐菌与耐盐菌约占14.28%.青海湖中度嗜盐微生物能在10~45℃,pH 5.5~11.0的范围内生长,与地区盐碱化环境相关,具有嗜盐兼嗜碱微生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