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495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1059篇
海洋学   49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55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81.
张春燕  李岩瑛  曾婷  张爱萍 《气象》2019,45(9):1227-1237
应用1971—2016年河西走廊东部代表站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 2.5°×2.5°月均地面至300 hPa高空资料,2006—2016年民勤逐日07和19时每隔10 m加密高空资料,分析了近45年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选取2016年11月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场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产生大风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不仅与大型冷暖空气强度及环流形势有关,还与冷锋过境时间、日变化、近地层风速和干湿程度关系密切。夜间至早晨近地面逆温厚且强,大气层结稳定,削弱沙暴强度,而午后到傍晚,逆温薄而弱,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强,加强了动量下传和风速,增强沙暴强度。近地层越干,风速越大,沙暴越强。  相似文献   
482.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和向东砂质和钙质含量增加,演变为浅水陆棚沉积。龙马溪组主要由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粉-细粒砂岩、钙质结核、富含有机质非层状页岩8种岩相组成。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6.7%。有机质以II型干酪根为主,Ro为2.4%~3.6%。页岩中石英矿物含量在2%~93%,主要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主要为陆源碎屑外源成因。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孔隙度为0.58%~0.67%,渗透率为0.01×10-3μm2~0.93×10-3μm2。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页岩微孔隙度为2%左右,主要包括晶间孔和粒内孔,孔隙直径为100nm~50μm。页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有利矿物组合、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裂解作用。龙马溪组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热演化程度较高、含气量较低、储层较致密、以陆源成因石英为主。对于评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而言,今后须重点加强针对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硅质岩系石英成因、成熟度、埋藏史、含气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进行详细的古地貌和古环境恢复。  相似文献   
483.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4,自引:127,他引:124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花岗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1)花岗岩的成因分类,(2)花岗岩浆起源的温度与压力条件,(3)结晶分异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变化,(4)花岗岩成因与壳幔演化,(5)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通过分析认为,高分异花岗岩成因类型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在有些情况甚至不可能准确分类。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和锆石钛温度计可对花岗岩浆形成的温度提供重要信息,但花岗岩浆起源的压力条件确定相对困难。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后造山的拉张构造背景中,在这两种情况下,挥发份和热的加入可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岩。本文还对我国近年来花岗岩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了概要性叙述,并就我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研究的近期突破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4.
新疆东部马庄山金矿成矿作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华芹  陈富文 《地质科学》1999,34(2):251-256
马庄山金矿位于新(疆)甘(肃)边境。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庄山金矿床受马庄山古火山机构控制,与矿区内同期火山-次火山作用有直接的成因联系,成因类型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次火山岩及含金石英脉年代学研究表明,马庄山火山机构形成时代与金矿成矿时代均为中-晚石炭世:次流纹斑岩和次英安斑岩全岩及含金石英细(网)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01±21Ma、303Ma±26Ma和298Ma±28Ma(95%置信度)。  相似文献   
485.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总被引:121,自引:22,他引:121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9,18(4):300-308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床,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在全球中生代成圹作用中首屈一指,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院发展中的许  相似文献   
486.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36,自引:27,他引:36  
埃达克岩与浅成低温热液Au-Ag及斑岩型Cu、Cu-Au矿床有密切的关系,环太平洋地区多数大型和世界级的斑岩铜矿均与埃达克岩有关。埃达克岩有利于成矿的关键因素与埃达克岩形成时角闪石转变为石榴石的脱水作用有关,而水能萃取出在地幔和基性岩中富集的金属元素。因此,埃达克岩集中分布的地区有利于铜、金等矿化的聚集。中国铜矿资源严重不足,解决这个紧迫问题的出路在寻找斑岩铜矿。全球铜矿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中国与环太平洋类似的地区不是中国东部,而是古亚洲洋造山带、东北吉黑东部和西藏冈底斯。从国家目标出发,建议实施铜、金等找矿工作的战略转移,把浅成低温热液和斑岩型Au、Cu、Ag等矿床找矿的重点放在古生代的古亚洲洋造山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吉黑东部和中-新生代的冈底斯地区。古亚洲洋造山带首选阿尔泰西南缘-东准噶尔、东天山和内蒙古中部3个地区。埃达克岩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因此,在找矿思路上也应当有一个变化,即:先找埃达克岩,再找矿。  相似文献   
487.
地下热水资源定量评价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环节.在地下热水系统中,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相互影响,因而在研究地下热水运移时须同时考虑地下热水的流动和热量的运移.本文建立三维不稳定地下水流-热运移耦合模型,模拟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热水运移特征.针对研究区多组断层纵横交错而且对岩溶水运移起着控制作用的特点,模型中将断层剖分为条带以更好地刻画其水力学特征.利用水化学测试结果估算地下水-地表水转化量,为模型边界流量的确定提供依据.结合地下水测年数据进行模型校正与参数识别,提高了模型仿真性.  相似文献   
488.
杨建新 《铀矿地质》2005,21(4):204-207,195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台西北部的一个大型坳陷盆地.其北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第V岩段沉积范围广、埋深适中,且河流相砂体较发育.经钻探查证存在古层间氧化带,并含有工业铀矿化.这为盆地内探索新找矿层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89.
根据中国东部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1:50万地质图和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元素丰度研究成果首次编制的中国东部60种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图,基本反映了与特定岩性有关的区域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和与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直观表达了中国东部空间地理上元素背景含量的宏观分布与变化,以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元素背景含量的变化趋势.这一成果为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特别是区域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资料的定量解释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90.
根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的工作安排,为配合首届全国气象软科学培训研讨班的举办,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共同组织专家,撰写了《2009年全国气象软科培训研讨班讲义》初稿,并提交本次会议(左图)研讨和审定。(下转第66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